劉博寧
引:2020年12月31日,國務院宣布首款新冠滅活疫苗獲得批準附條件上市,我國全民接種工作吹響號角。你收到接種新冠疫苗的通知了嗎?是否對接種存在疑慮?疫苗是不是只關乎個人的健康與自由?本期我們就來講講疫苗這個全球焦點問題。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 年1 月7 日 湖南有序開展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
新冠當前,提起疫苗我們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我個人的事,與他人無關”,實際上公共衛生的防控一向關乎每個人的利益,需要民眾的廣泛配合。在人人戴口罩出行的當下,我們已經意識到群體協作的必要性。疫苗作為比口罩更近一步的防護盔甲,更需要身強體壯的人們先行一步,因為只有搭好群體免疫屏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無法注射疫苗的弱勢群體——比如老人、病人、孕婦等得到保護,而保護弱勢群體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尺。但近些年,在一些發達國家反疫苗的浪潮卻在興起,成為公共衛生領域的棘手問題。
1998年,一位醫生發表了一項關于MMR(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疫苗與自閉癥關系的研究,引起軒然大波,使得美國拒絕接受MMR疫苗的人數猛增,導致麻疹這本應被掃入墳墓的惡魔再次回歸美國本土。盡管早已被揭穿作假,這個漏洞百出的陰謀論依然在網上隨處可見,中文網絡也不例外。隨著數字時代信息碎片的爆炸,比起晦澀的科學探討人們更愿意關注駭人的謠傳與孤例,此乃人性使然。
實際上,一組簡單的數據比較就可以為我們解惑。以麻疹為例,1963年麻疹疫苗問世前每年都有超過1億的感染案例,即使擁有今日最先進的治療技術,這1億患者中也將有兩成以上出現重癥;而疫苗普及后,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在每10萬人中只有不到兩人,比前者的萬分之一還要少。現代社會的人們習慣了居安,容易產生一種錯覺:那些可怕的疾病要么在過去、要么在別處,總之離我很遙遠。面對疫苗的副作用,大家下意識拿來比較的是沒有病痛的理想世界,而非瘟疫肆虐的殘酷歷史,這顯然存在邏輯謬誤。

比起譴責民眾的無知,建立公眾、科學家與管理者高效溝通的對話平臺更具有實際意義。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疫苗信心項目主任海蒂·拉爾森講道,“免疫接種是現代集體主義與合作的最大全球實驗之一,醫療專業人員、記者、民間社會組織和技術專家的廣泛聯盟,必須制定一項挑戰錯誤信息的計劃,斬斷謠言,正確地激發公眾相互保護的意識。”
遙望1796年,英國一位名為愛德華·琴納的醫生意外發現,接種牛痘可以使人獲得對天花的免疫——世界最早的疫苗就此誕生。180年后,人類宣布天花這種危害全球的烈性傳染病被徹底根除,疫苗作為對抗瘟疫的殺手锏在各國迅速發展壯大。如今,我們已有70余種疫苗來對抗37種傳染病,人類生命的長度和質量都得到了迅猛提升,可以說每個人都離不開疫苗的無形保護,無論是接種者還是未接種者。
疫苗的原理
如果把人的身體比作一座城,致病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抗原)是外來入侵者,那么免疫系統就是數十億細胞組成的軍隊。這支軍隊分為士兵和指揮部,士兵負責日常巡邏、處理不成氣候的小規模入侵,一旦發現對方來勢兇猛,則由指揮部出面收集情報,開啟制導導彈——抗體來實行精準打擊。但是,生產抗體需要時間,攻擊者有機會先一步攻破城墻。所以指揮部的情報積累非常重要,倘若遇到相同的攻擊者,立刻調取經驗便能極大提升作戰效率。
由于大家的體質各有不同,很多城市的作戰能力比較弱,在首次面臨大敵時就會敗下陣來,失去二次作戰的機會。敵人不斷攻破相連城邦,戰事愈演愈烈,便是人們所講的烈性傳染病。和抵御洪水、地震等災害一樣,應對傳染病的最佳方式是提前演練,也就是運用琴納的發明:注射疫苗。疫苗的本質是模擬入侵者,這些假的入侵者可以是敵人的殘肢斷臂(滅活疫苗)、老弱病殘(減毒疫苗),也可以只是一張圖紙(核酸疫苗),或者改裝在友軍身上的模型(重組疫苗)。
通常來說,大多數疫苗都能保護人們數年甚至終生,但某些病毒(如流感)變異頻繁,所以每年都需要新疫苗進行應對。針對當下的新冠疫情,我們國家采取了飽和式研發的策略,也就是多種疫苗技術一起上。

琴納醫生肖像
雖然疫苗的原理看上去并不復雜,但從研發到上市必須遵守極為嚴格的流程,通常要用上8-20年。對于急性傳染病人們顯然等不了這么久,但是壓縮到極致也需要12-18個月。
以新冠為例,科學家們首先從病人身上分離毒株,在體外把病毒養活,測出基因序列,搞清楚是誰在作妖。由于病毒變異特性,各國還需持續共享最新情報,輔助精準研發,避免昨天的子彈打不中今天的靶子。
接下來,生物工程的專家們按照不同路線對病毒進行滅活、減毒、重組,在動物身上檢驗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保證批量生產能夠達到人類使用的高標準和規模,即GMP(良好生產規范)認證。
最后是臨床試驗的開展:從少量志愿者身上驗證安全性、有效性,確認合適的計量,再到數千人的大規模接種,觀察他們能否在自身的生活環境中得到免疫保護。目前全世界已有數個新冠疫苗上市,但每款疫苗的效果還需要大規模的數據反饋才能準確評估。
結語
無論細菌還是病毒,它們都同人類一樣是地球的寄居者,是時間這把刻刀雕琢出的經典作品。縱覽進化樹,它們在一切生命的共同本質——復制這項能力上一騎絕塵,而人類進化出了他者無法比擬的智慧。在無數次短兵相接后,歷經千年苦痛的我們,終于擁有了疫苗這把凝聚了群體智慧的利刃。但我們深知,戰火從未熄滅,面對這些古老而強大的對手,人類唯有團結,不斷提高社會對分裂、誤解的免疫力,才能獲得長久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