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
關鍵詞: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1+X”財務共享;課證融通
一、深化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財務云、電子發票、會計大數據技術和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新技術的更新迭代,給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在此背景下,2021年教育部官網發布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通知中提到,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全面更名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建設迫在眉睫。教學改革作為課程建設的根本途徑,必須先自我革新,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等一系列新措施融合貫通,才能持續促進課程建設。
2019年推行的“1+X”證書強調以崗位就業為導向,借助企業力量為高職教育融入實踐教學,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信息化實操能力。因此在新專業更名背景下,專業課程亟需實現“課證融通”,這對于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緩解高職畢業生求職壓力頗為重要。
二、專業課程基礎與學情分析
(一)《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課程基礎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更名強調了大數據分析能力對于高職院校畢業生的重要性。我校《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是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從理論層面,其涉及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等各基礎專業課程知識;從實踐層面,該課程對接企業薪資會計、收付會計、銷售會計、資產會計等多崗位工作,屬于典型的理實一體化課程。這門課程每周課時數為4學時,目前是混合式教學試點課程,利用超星學習通,實現了課程資源、學習、評測的交互一體化,充分釋放課堂上大量的理論講授環節占比,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實踐練習。
(二)學生學情分析
教師作為課程的引導者,必須全面了解本課程的受眾群體特征,分析總結幫助教師改進授課方式,提升授課效果。從對522份在校生調研反饋報告進行深入解析后,結論如下:
1、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足
在522份反饋問卷中,有282名學生表示除開上課時間外,每周花費2-4小時進行學習,占比54.02%,163名學生反饋每周課外學習時間少于2小時,占比31.23%;在針對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態度上,77.59%的學生表示偶爾和復習,17.43%的學生表示堅持預習和復習;同時有40.34%的學生表示其課余時間花費在課外娛樂(游戲、逛街等)上。從這幾項反饋中能夠看出,高職學生由于其自身文化課程基礎較為薄弱,同時欠缺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對于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弱。
2、學生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信息
在522份問卷中,有61.88%的學生表示能夠利用超星學習通課程資源實現自主學習;67.24%的學生反饋能夠借助互聯網,對信息進行甄別和收集,同時也能對信息進行交流共享及整合匯總。同時針對混合式教學的試點工作,60.72%的學生表示感覺很新鮮,更激發了其學習激情,但89.65%的學生表示每次線上學習時間不希望超過2小時。從以上反饋中能夠看出,新時代大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且愿意接受新式教學方法,但由于其學習動力不足,所以需要教師合理安排線上線下教學時間。
基于以上兩項分析,在后續課程改革中融入“1+X”財務共享服務技能等級證書(初級)內容,持續深化課程實訓操作成為了可能。
三、財務共享服務技能等級證書背景下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一)融入證書內容,更新課程標準
會計專業的更名和行業的變化促使人才培養方案不斷修訂與完善,作為指導《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課程性質和目標、教學內容和實施建議的課程標準,也急需修訂與完善。但要實現“課證融通”,必須建立在對Excel課程內容熟悉的基礎上,更需充分了解“1+X”證書的內容。
“1+X”財務共享服務技能等級證書(初級),包括五個財務共享工作任務,分別是期初建賬、票據錄入、財稅審核、納稅申報和檔案管理。三個服務共享任務,分別是企業設立、變更與注銷;發票申領與使用和社保公積金辦理。三個財務云智能技術應用,分別是智能識別、智能記賬和智能審核三類財務機器人。
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應以企業崗位實際能力為導向,財務共享服務技能等級證書(初級)系統地覆蓋了企業財務崗位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目標,與Excel課程內容高度契合。因此,將該證書的教學目標與Excel課程教學相融合,設置以具備財務共享服務技能等級證書(初級)的專業知識和各財務崗位能所需技能為教學目標。這樣既有助于提升學生崗位實操能力,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契合崗位工作,重組課程內容
高職畢業生求職面向是中小微企業,而Excel是中小微企業中是最好的數據分析工具之一。單純的講授Excel軟件并不能夠滿足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所以要結合企業崗位,重組課程內容,構建“課證融通”式模塊化課程體系。課程組根據企業財務崗位為導向,將課程內容重構為Excel在總賬會計崗位的應用、Excel在薪資會計崗位的應用、Excel在收付會計崗位的應用、Excel在資產會計崗位中的應用和Excel在管理會計崗位的應用等五個模塊。
與此同時,將財務共享等級證書中對應崗位任務拆解入課堂,要求學生利用Excel進行實踐操作和數據分析。期望通過一學期的財務處理與數據分析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具備利用Excel軟件進行財稅賬務處理和商業數據分析的能力,初步達到企業財務崗位的基本要求。
(三)緊跟財稅政策,同步更新資源庫
目前Excel課程教學資源庫已初步建立,得益于超星學習通的納入,使得學生能夠不受空間和時間的約束,按照自己的時間來進行預習與復習。但財稅政策的更新換代速度較快,資源庫在更新最新財稅政策的同時還要同步考慮財務共享職業等級證書的最新內容,以不斷完善習題庫、作業庫、考試庫和課外閱讀資源庫,滿足學生在線上學習的資源訴求。
四、“課證融通”教學改革成效與后續改進
通過兩個學期的“1+X”證書融合試點與混合式教學改革,《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課程已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線上課程,目前共有授課視頻251個,視頻總時長1284分鐘,超過400題的題庫資源和高達90多萬次課程訪問量(PV值)。同時,在2020年財務共享服務技能等級證書(初級)考試中,學生通過率達到了100%,更印證了改革的成效。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也在不斷升級換代,還需從以下兩個方面持續更新與完善,以更好的緊跟時代,持續深化“課證融通”。
(一)保持課程實訓資源的新鮮度和實用性
“1+X”證書自2019年提出以來,每年參與學生人數數以萬計,證書內容也不斷在更新完善,作為“1+X”財務共享服務技能等級證書的試點院校,在培訓學生參與考證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學習最新的教學內容,同時將符合《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課程相關的實訓資源提取并融合進課程中,保持課程的實訓技能走在時代前沿。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近年來隨著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相關稅收法律的立法以及后疫情時代下財稅政策的快速變化,使得《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課程理論知識部分更新速度愈來愈快,這也對課程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應利用寒暑假教師企業行深入企業調研學習,同時結合與網中網公司的校企合作,讓企業教師進學校,參與任教和課程建設等工作,真正將課堂教學與企業崗位實現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 賀妍.“1+X”證書制度背景下“課證融合、課崗融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高職會計專業《納稅實務》課程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08):190-192.
[2] 張沖.“1+X”證書制度下會計專業課程建設的研究——以《納稅實務》課程為例[J].會計師,2021(11):94-95.
[3] 張慶玲.智能財稅“1+X”證書背景下會計專業課程的改革[J].營銷界,2021(22):68-69.
[4] 劉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的現狀及展望——以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經濟師,2021(07):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