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
關鍵詞:辯論式教學;公共關系;應用探討
一、公共關系課程選擇辯論式教學的主要依據
辯論式教學是一種能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方式,在很多課程中都有應用。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字化學習資源唾手可得,圍繞辯題的信息資料搜集更加便捷,凸顯學生主體性的辯論式教學在深化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有更大用武之地。對公共關系課程而言,選擇辯論式教學方法還有其獨特的適用性:
1、公共關系學是一門充滿誤解的學科,辯論是一種澄清誤解的方式。公關常常被庸俗化,當成拉關系、走后門的學問,或者被功利化,視為博眼球、一夜成名的工具,甚至被污名化,貼上色情標簽或黑化為水軍。“明辯即理”,學生在辯題的引導下主動搜尋資料,在互相表達、彼此駁辯中明辨公關的是非真偽,有助于形成對公關的正確認知。
2、辯論的選題需要有爭議,而公關認知的多元提供了不同觀點交鋒的可能。公關內涵的豐富性與外延的擴展性是客觀存在的,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公關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觀點。上海交通大學魏武揮老師和前通用電氣(GE)中國有限公司公關總監李國威老師曾就“公關到底重要嗎”進行電視對辯,各抒己見,引發了公關界的口水大戰。各方積極展示觀點,有助于從多維度、多視角全面認識公關。
3、辯論需要立論有據,公共關系豐富的實踐性為明確各方觀點提供了大量的例證素材。香港中文大學辯論隊有吉祥物叫做“鱔魚舉栗”,取“善于舉例”的諧音,意在表明舉例這種手法在辯論中的重要性。好的例子不僅可以讓己方的觀點表述情境化、通俗易懂,有時還是反駁對方的有力武器。學生找尋例子的過程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且公關的許多熱點事件具有社會性,拿來舉例很容易得到聽眾的認同和共鳴。
4、公關與辯論在本質上都是對話,都藉由溝通來實現意見的交換。辯論所強調的平等、開放、協作、包容、知己知彼、求同存異,以及有效的言說,也是公共關系所追求的。辯論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公關的思維和技巧。
二、辯論式教學在公共關系課程中的組織和實施
辯論式教學雖有諸多優點,但考慮到公關課堂活動形式可多樣化,且組織辯論費時費力,一個學期的公關課程中安排一次主題辯論即可。把辯論安排在課程的初始階段,作為公關認知模塊的教學深化與拓展手段,是比較合適的。初識公關,學生需要掌握公關的基本定義、相關概念、歷史與發展、組織機構、人員素質要求等,這些內容知識性強、操作性弱,講授效果差,辯論是獲得和運用知識是較好方式。辯論可以提高學生對概念辨義的敏銳性,增強學生對新觀念的領悟力,以及迅速而準確地將這些新觀念轉化為自己的思想的能力。[1]教師還可依據學生辯論表現及反思對這一模塊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靈活運用已學知識來區別概念、維護觀點、探究問題,比死記硬背式的考核更能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
辯論式教學的具體組織和實施過程如下:
1、確定辯題:教師在辯題選擇方面要發揮主導作用。應根據課程知識點的典型性,把握教學的重難點,結合現實問題,確定合適的辯題。如:作為營銷傳播手段,公關有沒有比廣告更勝一籌?“寧愿被嘲笑,不愿被遺忘”,這樣的公關你贊成么?辯題設置要保證學生在破題時能馬上聯想到課程對應的知識點或促進對公關職業倫理性的獨立思考。
2、確定流程和規則:辯論式教學不等于辯論賽,既要激起學生學習的勝負欲,帶給他們游戲性的學習體驗,又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勝負結果,而不是尋求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2]可以對辯論賽中常用的新加坡模式(四對四教學模式)稍加修改,營造全員參與、平等交流、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具體要求:一,每兩個小組(每組6人左右)選擇一個辯題,各持正反立場。二,每組需事先確定一、二、三、四辯人選,準備好辯詞,通過起承轉合全面闡述本方的立場觀點。小組其他同學在自由辯論階段也要發言,不能有“觀而不語”的人。三,辯論按照正方一辯立論、反方一辯立論、正方二辯論證、反方二辯論證、正方三辯反駁、反方三辯反駁、自由辯論、反方四辯總結陳詞、正方四辯總結陳詞的流程進行,可在時間上拉長自由辯論環節,使其充分展開。四、每個辯題結束后通過在線投票決定勝負方與最佳辯手。辯論全部結束后,由教師對辯題進行總結分析,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3、實施辯論:辯論的實施在主持人(由學生擔任)的引導下按辯論流程進行。主持人要嚴格把控每個環節的發言時間,保證機會平等,并適時調節氣氛,避免出現人身攻擊、咆哮他人、限于爭吵的現象。教師從旁協助,在發現有嚴重跑題、三觀扭曲、歪曲事實等情況時可出言打斷,及時糾偏。
4、學習效果評價:學生成績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辯論表現,二是總結報告。辯論表現主要依據場內投票結果予以區分,以激發挑戰欲,調動積極性。總結報告的內容包括:辯題分析、發言材料、自我評價以及改進辦法,以總結促進學生對辯題的全面理解和自我修正。
三、應用辯論式教學提升教學效果的建議
辯論式教學是對話式教學的一種,教師不僅要落實好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流程和規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還要通過師生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的自我對話等諸多對話形式的輔助使辯論真正具備對話精神,實現知識分享和創生。要提升教學效果需在細節上下功夫:
1、要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辯前準備。教師可以在相關知識點的講授時就提前揭示辯題,引發學生思考和質疑,激起他們的主動探求欲,并對辯論資料的收集方法和途徑給予適當指導。
2、要積極塑造尊重對手的辯論氛圍。學生不是專業辯手,辯論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自說自話、不去傾聽、片面維護己方觀點、甚至非理性人身攻擊的現象。教師必須事先給出最佳辯手的評價標準,并在辯中及時調控,確立尊重對手、求同存異的價值導向。
3、要重視辯后的總結和提升。可以設置學生評委,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評價辯論中的出彩之處及明顯錯誤,并要求學生提交辯論總結報告,在反思中進步。教師更是要在辯論結束后對整個辯論過程進行多角度的總結分析,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問題的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慧珍.辯論在哲學教學中的實踐[J]教師教育學報,2017(3)
[2]谷羽,劉芝慶,谷木榮.以辯論游戲提升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以新聞傳播學課堂實踐為例[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