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梅
關鍵詞:生態水利工程;工程設計;水利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水利工程逐漸投入使用,水利工程不僅是影響人民生存環境的重點工程項目,同時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因此,應將生態環保的理念引入到水利工程設計中,并實際應用于水利建設過程中,能有效改善河道質量,減少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一、重視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意義
(一)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我國在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忽視了將生態環保的理念應用于水利設計當中,進而使水利工程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限制了自然生態系統的發展。因此,為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應在水利建設中應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全面分析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加強對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重視,進而使水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更科學、合理,減少水資源浪費的同時,確保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進而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1]。
(二)有利于促進水利建設的發展
將生態環保的理念引入到水利工程設計環節當中,有利于促進我國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在生態水利工程進行設計環節時,涉及到的領域范圍較廣,且專業性極強,因此,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不僅要對水利工程涉及的領域全面了解,同時還要使符合生態理念設計出的水利工程能滿足人們的生活以及國家的發展。可以說將生態水利工程設計運用到水利建設過程中,不僅僅有利于改善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提高我國經濟的發展,還能促進我國水利工程領域的發展。
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原則
(一)河流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原則
工作人員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因水利工程建設與河流生態系統息息相關,因此,為確保水利建設中不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環節時,應遵照河流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原則,進而減少水利建設過程中對生態系統的污染與破壞,使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得到保障。此外,設計人員還應針對水利建設區域進行全面分析,充分發揮河流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保障水體生物多樣性原則
水體內部的環境關乎著水體生物的多樣性,因此,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應堅持保障水體生物多樣性的原則,進而使水利建設的生態效益得到提高。在實際的水利建設過程中,加強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能有效減少對水體環境的破壞及污染,確保水體生物的多樣性,促進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原則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相比于傳統的水利工程設計,其生態效益更突出。因此,為了確保水利建設過程中避免威脅生態環境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應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原則[2]。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積極結合自然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環節,不斷轉變傳統的水利工程設計,使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進而改善傳統水利工程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危害。
三、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
(一)加強施工圖的設計,合理促進水利建設
將生態水利工程設計運用到水利工程建設中,并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首先,當地的水利部門與相關的水利工程企業應加強審核環節,確保施工圖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及利用、消除水患與水害等方面,確保施工圖在設計時將生態理念引入其中,進而發揮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減少水利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其次,在進行水利建設施工圖的設計前,設計人員還應先對水利工程施工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并根據水利工程的施工現場制定合理的生態設計方案,同時,還要充分考慮業主對水利建設的要求,不斷對施工設計圖紙涉及到的細節進行推斷和模擬,減少水利建設在實際施工過程和后續的應用過程中因細節不到位而影響生態環境。
(二)為生物生存提供良好的空間,提高水體自凈能力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為水利工程與河流、河畔動植物之間的聯系密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此,為確保水利建設的生態效益,設計人員在對水利建設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水利工程建設區域的生態環境及自然地理條件,將水利工程的功能性質不斷進行優化與改進,進而使水利工程在正式投入使用后能與河流、河畔動植物之間創建良好的生態系統,為生物生存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與環境[3]。
例如,在進行生態河堤設計時,應將保護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為設計前提,保證河堤具有一定的強度、安全性及耐久性的同時,將原本的人工混凝土河堤設計成水體、土體和生物互相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河堤,不僅為水體內生物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還有效提高了水體的自凈能力,為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科學進行河道改造,使河道尺寸不斷優化
水利工程相比于其他的工程項目涉及的領域較廣且工序較為復雜,在進行水利建設的過程中,很容易影響河流的生態系統。因此,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應根據水利工程的建設要求,科學進行河道改造,使河道尺寸不斷優化。
首先,設計人員應在進行河道改造的過程中,充分結合河流流域的尺度與長期的實踐經驗,并將保障水利工程功能與保護河流流域生態平衡作為設計的出發點,將水利工程涉及的各個領域與重要因素進行分析,進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4];其次,在設計方案確定后,水利工程的其他專業人員還應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對設計方案進行不斷模擬演練,并根據設計中的重點建設環節及細節問題進行反復推敲,使設計方案不斷優化,進而呈現最佳的設計方案與設計施工圖紙,確保水利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以及后期的真實使用過程中,能與河流流域的生態環境更好的融合與銜接,不僅能有效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還能促進我國水利建設領域的發展。
(四)優化河道整治生態設計,維護生態系統平衡
在水利工程中河道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應加強對河道生態設計的重視,設計人員應根據河流流域的實際情況,對河道的整治方案進行全面分析,進而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設計人員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每個設計環節都應將生態理念應用其中,積極轉變傳統的設計理念,充分分析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此外,在進行河道整治生態設計前,相關水利部門應不斷對生態環境保護指標進行優化,設計人員將指標作為設計的基礎,兼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確保設計的總體質量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效果,促進生態環境的平衡性[5]。
結束語:總而言之,為確保水利工程不會對生態環境產生較多的不良影響,應將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應用到水利建設當中,改變傳統的設計理念及設計方案,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加強對施工圖設計的審核、不斷對河道進行優化與調整,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進而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我國水利工程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啟軍.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22):165-166.
[2]劉曉蘭. 淺析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河道建設中的運用[J]. 中國房地產業,2020(23):204.
[3]張志華.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J]. 房地產導刊,2020(14):182.
[4]王永明. 探究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J]. 大科技,2020(16):86-87.
[5]丁玉娜. 水利工程建設中生態設計的運用與分析[J]. 工程技術研究,2020,5(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