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
關鍵詞:人工智能; 新聞制作;新聞分工;垂直深度
一、引言
互聯網模糊了不同媒體之間的界限,打破了以往傳統媒體的生存格局,逐漸改變了人們傳統意義上的媒介接觸行為。而人工智能的興起也成為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社會結構、人口規模和經濟制度的第四次技術革命。隨著計算機的智力逐漸接近人類的水平,曾經讓我們引以為傲,認為自己獨一無二的“智能”正在使人類陷入道德糾結與競爭恐懼之中。人工智能將會徹底改變未來的新聞制作和傳播方式,從而從根本上改變新聞存在的形態。
二、區分自動化和人工智能
(一)勞動的分類
按照傳統定義,勞動是人類為了創造使用價值以滿足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而對自身體力、腦力和生理力的耗費。一般的人類勞動由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與生理力勞動按照不同的比例關系組合而成。體力勞動是勞動者以運動系統為主要運動器官的勞動;腦力勞動則是勞動者以大腦神經系統為主要運動器官的勞動;而生理力勞動是勞動者以除運動系統及大腦神經系統以外的其它生理器官為主要運動器官的勞動。
(二)人工智能的發展
三次工業革命完成后,勞動生產自動化水平空前提高,機器設備能夠在無人或較少人工干預的情況下,按照既定編程,經過自動檢測、信息處理、操縱控制,完成生產任務。大體上,我們將人工智能分為三個階段: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能夠在某一方面的人類腦力勞動中協助或者替代人類,比如圖像識別、信息檢索、信息判斷等,卻不具備全面復合的自我學習能力,對事物和進程也不具備主觀意識與自主判斷。
強人工智能被認為是真正能進行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具備了普遍的學習和自適應訓練能力,具有高度的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和新事物的理解與學習能力,能夠通過學習拓展未知領域,進行自我完善。
超人工智能是指在強人工智能的基礎上,通過海量的數據整合和高度的學習與自我進化能力,具有的遠遠超越人類智慧水平的人工智能 [3]。
三、新聞制作發展趨勢
(一)新聞工作的本質
新聞媒體所做的事歸納起來很簡單:將發生在遠處的新聞事件(信息),通過某種信息媒介呈現在讀者面前。新聞工作的本質即是將現實世界中所發生的事件以信息的形式、通過各種信息媒介傳遞至目標受眾的生物神經系統的復合勞動過程。
(二)新聞的分工
數字革命為我們開創了一個共享的信息世界,所有人都能通過互聯網接入其中。所以未來的新聞報道會出現分工日益明確的趨勢:
事件報道者,負責報道 What?)
事件解讀者,負責事件的解讀 What does it mean?
(三)對垂直深度的關注
現在的新聞媒體,尤其是有一定規模的新聞機構其新聞內容的覆蓋面很大,體現出橫向發展的特征。這種方式使得它們很難滿足垂直類深度內容讀者的需求。而到了網絡上,更是隨心所欲的挑選自己所感興趣內容看,看到哪里、在哪看完全由自己決定。為了迎合這種趨勢,“新聞懶人包”和“數字壁畫”也隨之興起。
在互聯網時代,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向后看”的工具。但我們還需要有強大的工具來輔助我們完成這些標記、檢索的功能,以期使一篇文稿完成承前啟后的任務,使真正有用的信息沉淀下來。使得新聞機構不僅具有記錄歷史的能力,還能夠成為公眾理解該新聞的強大知識源。
四、人工智能將徹底改變新聞
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體現出現實世界中的人類,更加急迫的為了體驗互聯網中的信息所作的努力。它是一種將虛擬數字世界中的信息照進現實的技術。新聞工作者通過信息化設備將千里之外發生在現實世界中的新聞事件進行信息化,上傳至互聯網。這一信息隨后傳遍每一個現實世界中互聯網能覆蓋到的角落。凡是想參與這一新聞事件的人會通過他們的終端將虛擬信息轉換為人類能夠接收的信息模式(聲、光、觸、味、嗅)傳遞至人類神經系統進行處理,之后再將他們的反饋通過信息化手段上傳至互聯網進行評論及互動。
除此之外,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和3D技術的應用也是為了幫助人腦和互聯網進行更好的交互。因此,現代的新聞已經發展為了一種體驗式的新聞,一條新聞的完整生命周期是由生產者和讀者共同協作完成的。
人工智能的水平稍有提高,新聞制作的模式和傳播方式都將被極大的改變。未來,人工智能將把現實世界中的一切事物接入互聯網,雖然物聯網的概念提出多年,但沒有人工智能的幫助無法實現。如果將發生在互聯網虛擬數字世界中的事件也定義為新聞則為網絡新聞事件,二者統一為廣義的新聞事件。
當然隨著人工智發展到強人工智能階段,它從智能上將具備替代權威媒體和專家的能力。此時,決定是否由人工智能取代人類進行新聞深度解讀的將不再是技術,而是人類的道德標準。
五、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機器人的智能水平不斷提高,全球機器人需求量已經變得越來越大。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將進入強人工智能階段,這就意味著機器將不僅能替代人類進行體力勞動,還將越來越多地介入腦力勞動的領域。由于新聞制作屬于腦力勞動占主導的復合勞動,將不可避免的首先受到人工智能的沖擊。對此,媒體行業需要持有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更加開放的機制,以更開放的舉措來適應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跟不上的人必將成為落伍者,被歷史所淘汰。
參考文獻:
[1] James Barrat, 《我們最后的發明:人工智能與人類時代的終結》,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年8月版.
[2] 何哲,《人工智能時代的政府適應與轉型》,《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8期.
[3] 胡正榮,《智能化:未來媒體的發展方向》,《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