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華
一、夫妻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的區別
(一)我們現行的夫妻財產制以法定財產制為主 ,《民法典》規范個人的財產為:(1)一方的婚前財產,即包括婚前個人的勞動所得,繼承或受贈的財產,還包括,婚前各自所購的財產,以及其他合法收入等;(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即具有個人屬性的財產;(5)其他應歸一方的財產,雙方約定為個人所有的財產等。
(二)夫妻共同財產是以夫妻間所存在的特定身份關系即有關夫妻“婚后所得共同”的規定為法律依據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1)工資、獎金、勞務報酬;(2)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二、夫妻共同財產的終止
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法律另有規定或夫妻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以此規定可以名確夫妻共同財產始于夫妻婚姻關系成立之日即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之日,但依照現行法律并不能對夫妻共同財產的終止情況下簡單結論。有學者將夫妻共同財產的實際終止情況歸納為一下三類型:一是因夫妻雙方約定而終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可以約定夫妻財產,法定的夫妻共同財產因約定而終止,自約定生效之日起適用約定的夫妻財產;二是因離婚而終止,夫妻雙方解除婚姻關系,夫妻之間的身份關系消滅,夫妻共同財產制賴以產生的基礎婚姻共同生活體關系消失,夫妻共同財產制終止;三、是因夫妻一方死亡而終止,配偶一方死亡,主體之一消滅,無共同生活的可能,夫妻間的權利義務無法實現,夫妻共同財產制終止。
三、夫妻個人財產及共同財產繼承中的表現形式
(一)夫妻間財產是否存在共有問題
夫妻一方死亡后,如果遺產沒有分割,應予查明購房款是夫妻雙方的共同積蓄,還是配偶一方個人所得,以此確認所購房屋是夫妻共有財產還是個人財產;如果購房款是夫妻共同積蓄,所購房屋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在我們工作中,會遇到夫妻間有一方死亡,另一方以其工齡參加房改后取得該房屋產權的,那么該房屋是否是夫妻共有是關鍵性節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享受本人工齡和已死亡配偶生前工齡優惠后所購公房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復函》:“經研究認為,夫妻一方死亡后,如果遺產已經繼承完畢,健在一方用自己的積蓄購買公有住房應視為個人財產,購買該房時享受的已死亡配偶的優惠工齡只是屬于一種政策型補貼,而非財產或財產權益。。
(二)個人婚前財產的繼承問題
繼承權強調的是死亡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一條規定,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也就是說只要繼承人與被繼承人具有符合法律規定的關系,那么他就可以依法享有繼承財產的權利。而婚前財產制度的設立,其主要作用在于夫妻雙方分割財產時的依據作用。一方面在夫妻之間需要解除婚姻關系的同時需要確定各自財產份額時 ,以及不需要解除婚姻關系但是雙方都要求對夫妻之間進行財產分割的過程中,需要確定雙方各自財產具體份額時,婚前財產制度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夫妻雙方在依法或者依約定實行夫妻共同財產制度的前提下,夫妻各自保留并且支配一定范圍的個人財產。
四、繼承公證中確認個人財產或共有財產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1、夫妻一方購買房屋時,確系以自己積蓄購買,便可認定為房屋為個人財產。按照我國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在父母均先于其死亡,作為現任配偶應當與其子女共同平分,房產可以由雙方簽訂遺產分割協議約定份額比例來共同繼承,也可單獨繼承。
2、夫妻一方在購買房屋時,是以本人和原配偶的共同積蓄購買了房屋應當屬于本人與原配偶的共同財產。那么子女與現配偶的繼承權分配就發生了變化,首先應確定原配夫妻各占房屋的一半產權,房屋中二分之一財產中原配夫妻一方應當繼承另一方那部分遺產即房屋中的四分之一的財產,兩者之和是房屋四分之三的財產,只有這部分財產才可以由子女、現配偶共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