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小華 王景艷
近年來,中華傳統文化被人們日益重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又回歸了大眾的視野。陶瓷工藝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之一,它的創作更應該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符號。在這其中,中國傳統繪畫對于陶瓷工藝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花開花落》
從記載人類歷史的文獻中得知,在早期的人類文明之中,中國繪畫與中國陶瓷工藝美術有著很大的關聯性。早期的中國陶瓷工藝作品的內容、創作方式與文化內涵都與中國傳統繪畫有著很高的相似度。唐之前,繪畫大都用于寫實,這時的陶瓷工藝品也大多實用性較強;到了唐代,文學創作、中國繪畫都盡顯包容大氣之勢,此時的陶瓷工藝品也吸收了異域的元素,并且在外形上給人一種氣度恢宏之勢;宋代,隨著文人畫的興起,中國繪畫作品更注重于寫意,此時的中國陶瓷工藝美術作品大都文化韻味更強,并且瓶身上也更多地出現了當時興起的文人畫;明代,理學興起,中國繪畫更加收斂含蓄,此時中國陶瓷工藝美術作品大都色調淡雅,清新脫俗。由此可見,中國傳統繪畫對于中國陶瓷工藝美術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不論是縱向上,還是橫向上,其影響力度讓人嘆為觀止。
陶瓷工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產物。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與他國進行交流的歷史。例如,我國著名的絲綢之路,就與諸多西亞、中亞國家有著經濟、文化、政治上的交流,這些交流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而且影響著他們的文化創作。近代以來,我國和西方國家的交流逐漸增多,陶瓷工藝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的手法和含義。這對文化多樣化來說,的確有一定的益處,但是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外來技藝和傳統技藝的關系,就很有可能帶來創作方法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傳統繪畫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它為中國陶瓷工藝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保留了中國陶瓷工藝的文化內涵,與傳統陶瓷工藝美術獲得共鳴,保留其本土文化的原汁原味。
文藝創作來源于生活,中國傳統繪畫和陶瓷工藝美術都是人們在生活中獲得靈感來進行創作的產物。兩者都有較長的歷史,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繪畫和陶瓷工藝美術都隸屬于人文類,顧名思義,它們被人們所創造、被人們所使用、被人們賦予意義。中國傳統繪畫和陶瓷工藝美術起源于古代,因此會帶有“寫意”的特征。例如,在山水畫中,將“萬水千山束于一尺書畫之中”,就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寫意特征。在陶瓷工藝美術中,一件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亦有著深意與詩意。
中國傳統繪畫是中國陶瓷工藝美術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陶瓷工藝美術作品的外觀上,創作者大多選擇用中國傳統繪畫來進行點綴。一件優秀的陶瓷工藝美術作品,首先要在視覺方面帶給他人愉悅的體驗。中國傳統繪畫不僅改變了陶瓷作品的單調性,還能為其添加獨特個性。中國傳統繪畫千千萬萬,每一幅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個性和內涵。將中國傳統繪畫應用于中國陶瓷工藝美術作品上,仿佛有了畫龍點睛之效。

《渡》
中國傳統繪畫常常著重于寫意,并將中國的傳統儒釋道文化融入其中。當代的中國陶瓷工藝美術作品大多應用于欣賞。中國繪畫創作中的“筆墨技巧”,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內涵的創作導向,都對中國陶瓷工藝美術作品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陶瓷作品的創作,以景德鎮為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創作者細心嚴謹地進行,并且在中國陶瓷工藝美術作品的創作中,創作者亦追求意境,這與中國繪畫所推崇的“寫意”有一定的相通性。中國傳統繪畫,如水墨畫,僅有黑白兩色,卻意境深遠。一點一染,都體現著創作者的獨具匠心。陶瓷作品的創作亦是如此。每一道工藝,每一種原料,都需要經過重重檢查,每個細枝末節都要被認真對待。陶瓷作品代表著一種匠心精神,創作者不懈追求、精益求精,最終創作出完美的作品。將中國傳統繪畫應用于中國陶瓷工藝美術作品,符合國人的審美特質。
中華傳統文化于我們而言,是我們永遠需要保護的珍寶。中國繪畫與中國陶瓷工藝美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著,但不論如何變化,都應當保留自己的特色。中國陶瓷工藝美術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傳統繪畫的指引,厚植中國傳統繪畫的文化內涵與精神,不斷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