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柯小云
建盞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福建閩北地區,這里在宋代被稱“建州”,這便是“建盞”名字的由來。建盞與東南沿海的茶文化有著全方位的聯系,是茶文化的載體,體現一種具有儀式感的文雅生活。
建窯的歷史已有千余年,據文獻記載及考古發現,建盞最早創燒于晚唐,宋代迎來發展的鼎盛時期,其低調、深沉而又變幻莫測的釉色是宋人審美的體現,上至皇帝、朝廷百官,下至民間茶肆,對建盞的喜愛跨越階層,名動一時。以建盞為代表,黑釉茶盞成為宋代茶器藝術的一大特征,建盞藝術從此成熟。不幸的是,這一民間藝術在元代的動蕩中失傳,形成了500 余年的歷史斷層,直到20世紀70 年代前后,才逐漸根據考古發掘與文獻記載恢復研究與生產,形成現代建盞工藝。
首先,應明確概念,建盞的傳承,傳承的是50 年前復原的建盞工藝,從這個意義上說,建盞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藝術。傳統的建盞制作技藝復雜而且嚴格,要經歷前后13道工序,環環相扣。主要流程有選礦、粉礦、洗淘、配料、腐泥、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 裝窯、焙燒等,燒制難度非常高,疏忽就會導致成品率的降低。在建窯遺址,報廢的瓷片堆成山丘,即使是技藝嫻熟的匠人也會燒出很多次品。復雜的流程奠定了建盞美的基礎,也是呈現建盞之美的先決條件。
獨特的工藝成就了建盞之美,主要體現在窯變形成的隨機斑紋,巧奪天工。建盞的斑紋主要有曜變、兔毫、鷓鴣或油滴幾大類,這些都是傳承建盞工藝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所謂曜變,是指釉面出現灰色或者黑色,周邊圍繞銀藍色暈環的斑點,其中以“曜變天目”最為著名。在光線的照射下,曜變天目可以發出夢幻般的光芒?!巴煤痢笔侵附ūK中一種均勻細密、形如兔毛的自然結晶釉紋,歷來為藏家所喜愛。宋徽宗有“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的言論,稱贊建窯兔毫盞之美。兔毫釉也是1981 年才成功恢復的古老工藝,失傳千年的技藝在探索與求證中得以傳承。
鷓鴣和油滴屬于同一種類別,斑紋呈現卵狀,形狀規則,邊界清晰;盞內外斑點分布均勻且飽滿,三維立體效果非常好,光澤鮮亮,有很強的金屬感、鏡面效果,斑紋色彩呈現銀色或藍光色,帶有幻彩效果。
上述屬性是傳統建盞制作必備的要素。作為從業者,我們應在系統學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理解與把握,自成體系,將這份失而復得的珍貴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從宋代到20 世紀70 年代,再到如今,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建盞制作技藝不斷迎來新的機遇,也總會面臨諸多挑戰,求新、求變是這門傳統藝術發展的總體思路,唯有創新才能為建盞帶來新的生機。
建盞的創新首先體現在技術層面。傳統的建盞燒制使用的是柴火窯,在燒制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較難把握。柴窯燒制效率很低,通常一個月只能燒兩窯,一次燒窯需要不間斷燒足3 個晝夜,之后再用3 個晝夜自然降溫,才能開窯取盞;柴燒所用的原料以松木為主,一次燒窯所用木柴以噸累計,不但消耗自然資源,還會造成環境污染,這種條件下,建盞的綜合成品率只有30%左右,技術一度是制約建盞發展的一大瓶頸。
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已形成傳統柴燒與環保電燒共存的局面。目前,建陽的柴燒龍窯基本都安裝了過濾凈化系統,更多窯主選擇使用柴電混合窯和電窯,不僅燒造過程更加環保,而且提高了效率,電窯一天就可以燒造一窯建盞,成品率達60%以上。電燒工藝的普及帶來了許多優越條件,更有利于制作過程中對溫度的測量、控制,為建盞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也為設計師水平的發揮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與柴窯相比,電窯燒制的建盞,不僅解決了環保問題,成品曜變和出彩效果明顯,如極光、彩金、菊花、油滴、藍麒麟等,花紋有金屬光澤,具有現代美學特色,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因此,我們應當積極接受、運用新技術,更新制作流程,讓傳統建盞技藝實現“現代化”。

遇林亭窯描銀盞1

遇林亭窯描銀盞2

木葉建盞
作為傳統工藝美術,建盞要想煥發新生機,就必須符合當代人的生活理想,反映當代人的審美情趣,這需要在設計上尋求新突破??傮w而言,既要系統性地繼承、學習傳統技藝,又要“腦洞大開”,賦予作品清新的時代氣息,建盞不應該只是一種古老文化的體現,更應該在現代的社會結構中激發更多的創造性,用文化創新轉換角色,大膽地融入當代設計元素及藝術情調,體現時代精神,創作更加精美、更符合現代審美的新作品,以滿足市場新需要。
具體而言,可以通過現代的審美理念,對傳統建盞制作技藝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賦予建盞更豐富的表現形式。例如,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在尊重傳統原理的基礎上,創新出“木葉建盞”這一新設計,將樹葉放在建盞胎釉上燒制,通過天然落灰,就可以在成品中留下葉子的痕跡,圖案與杯盞整體風格具有很好的融合性,讓傳統建盞具有了現代美感。
建盞是一種茶具,屬于日用品,因此,在創新的過程中,應時時關注實用性,將其作為一切設計的落腳點。所謂實用即是美,建盞設計創新切忌“華而不實”。在創新過程中,還要著重體現建盞的收藏價值,為作品帶來更多的“高級感”,提升設計檔次,這類作品可以著重體現個性化設計,走高端化、定制化道路,與大眾化市場區別開,賦予建盞作品更高的藝術價值,讓產品走向高端。
優秀的建盞設計要求形神兼備,作為設計者,我們不僅要追求建盞形態方面的美觀,更重要的是通過設計表現建盞的“神”。如今的建盞市場模仿成風,設計很容易泛濫,讓建盞淪為“地攤貨”。真正的手藝人不以模仿為立身之道,而追求內在的神韻?!肮そ尘瘛笔墙ūK傳承、創新中必須堅守的原則,我們不能僅僅為了迎合市場、實現眼前利益而制作建盞,而應燒制出心中所想;不能脫離建盞燒制技藝本身,而應堅持傳統原則,追求更高層次。具體而言,建盞燒制的鐵胎不能改、天然礦物質釉不能改、燒制技藝也不能改,這樣才能保證工藝質量,這是建盞傳承中必須堅守的底線。
建盞創新是一個宏大的話題,除了上述方面以外,建盞產業還應在品牌經營、銷售模式等方面探索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做到利益共享,責任共擔,規范市場秩序和經營環境。另外,還要完善管理機制,融合科技創新,保護知識產權,建立防偽溯源系統等,讓設計師“心血”不白費,才能創造活力,實現建盞市場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