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銀昆

《五福臨門》

《赤壁夜游》

《悟道》
惠安石雕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瑰寶,石雕藝術是匠人心血和智慧的結晶,正是因為他們的創作,才為石雕積累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從而促進石雕藝術能夠快速健康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惠安石雕創作也有所改變,呈現出多元化時代性的特點,有很多石雕作品風格獨特、造型精美、內涵深刻,這也是石雕藝術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發展和創新,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對于石雕藝術來講,起決定性作用的應當是創作者的思想理念和雕刻技藝,因此雕刻者需要加強自身藝術素養的培養。
惠安石雕在雕刻的過程中,要注意處理構圖時的各項關系,主要是以下幾種:(1)主次之間的關系。其實所雕刻的景物本身是不具備主次之分的,但是作者會根據想要表達的主旨意思來進行主次之分,在進行雕刻的時候,會通過一些特殊的技法對主體進行強化,對比鮮明,主題突出。(2)疏密之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的處理與石雕構圖的成敗息息相關,如果疏密關系能夠處理好,那么就能夠讓整個石雕具備節奏感和靈動感。(3)輕重關系。石雕構圖中,要尤其注意輕重的關系,要注意重點的側重,同時又要保持各部分之間的均衡。石雕雕塑所注重的是在主客體的不平衡間追求一種平衡,在大面積的虛實中,采用合適的布景來進行襯托,從而塑造出一種平衡的視覺效果。比如以“赤壁夜游”為整個石雕的主題,然后利用象征的表現手法來回憶一個經典故事,整件作品氣勢恢宏,題材立意明確。石雕是對三國時期一場經典之戰的記錄和展示,也是古代赤壁之戰的縮影,整個石雕作品的刀法樸實精湛,形象鮮明靈動,整體刀雕力度較強,在逆光條件下,能夠呈現一種直角美,在我國的石雕作品中負有盛名。
雕刻是技術和藝術的綜合體,所有的藝術性是建立在雕刻的技術之上的,只有配合精湛的雕刻技術,才能進行藝術的創新,從而創造出優秀的作品。所謂雕刻其實就是在石材上使用石材工具將雕刻方法進行展示,從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石材形體。石雕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圓雕、鏤空、浮雕、鑿法、刀法、洞法、刺法等,這些雕法有繁有簡,層次分明,所以創造者在進行雕刻的時候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在面對一塊無形石料的時候,要結合石材的成色和層次,對石材進行創作和造型,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這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這個過程也正是考驗雕刻者的雕刻基礎、雕刻手法和雕刻技藝的過程,除此之外,也是考驗雕刻者自身的藝術素養,是否有完整清晰的主題立意,是否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等。只有石雕匠人潛心沉淀,才可以提升自己的雕刻能力,才可以雕刻出具有藝術內涵的作品。石雕藝術創作,是石雕藝術大師嘔心瀝血之作,正是因為這些努力,石雕才會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惠安石雕藝術所選取的題材多種多樣、廣泛多彩,自古至今,國人對石雕都有著較深厚的情感,石雕不僅僅作為一種實用品,而且它還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我國地域遼闊,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代表性石雕,石雕藝術已經慢慢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日常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石雕,深受人們喜愛。
例如,作品《悟道》以佛教為主題,設計時也蘊含佛學思想,比如說“天人合一”等。另外,國內現存的大型石雕,如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天龍山石窟、樂山大佛等,這些石雕雕刻技藝十分出色,雕工精湛,而且氣勢恢宏,莊重典雅,有著磅礴氣勢,各種不同姿態、不同類型的石雕靈動傳神,集佛學理念和自然生態于一體,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經濟全球化讓世界各國之間的溝通交流日益增強,俗語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民族性包含在世界性之中,世界也因為各個民族的存在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民族與世界之間,是一種個性與共性的關系。石雕藝術所展示的民族風格,會被傳到世界各地,而它能否被世界文化所認可,這也是當代惠安匠人們的責任所在。
在進行石雕素材的選擇上,首先可以從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等傳統文化中提取素材,再對其進行處理和加工,配以傳統的表現手法和雕刻工藝,設計出獨具特色的石雕作品。雖然石雕藝術可以借鑒傳統文化,但是整體上來講,石雕藝術在結合傳統的同時還應當與時俱進,體現出時代特征。同時,作為石雕匠人來講,要堅持藝術的民族化,不可以受社會上一些思潮影響而違背藝術創作的目的和價值。例如,近些年惠安很多地方為了提升和發展旅游業,有些景區內出現了很多劣質工藝品,這些工藝品商業化氣息太重。旅游工藝品并不是將一些民族元素東拼西湊在一起就行,而是要將中國的文化歷史綜合融合才行。
優秀的惠安石雕作品和匠人的辛勤付出是息息相關的,對于匠人來講,如何創造出與時代氣息和藝術個性并存的優秀藝術作品,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雕刻者思想和技藝的呈現,另外,匠人的審美能力、物質文化形態也都在影響著石雕創作,因此石雕創作也可以看作是文化藝術傳播的方式之一。惠安石雕在我國歷史悠久,但是石雕創作水平卻深受匠人本身的素質影響,所以對于石雕匠人來講,需要與時俱進,加強自身對于石雕知識技能的學習,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吸收中外文化中的精髓,全面提升自己,同時,在生活中,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善于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將生活中自己的感悟通過石雕表現出來,并且加強自身對于石雕技巧的學習,利用自己的雕刻技巧將生活中的所思所感通過石雕的外在形式刻畫出來。除此之外,匠人們還要經常參加同行業的交流活動,向一些雕刻大師學習,及時把握石雕行業的時代動態,欣賞學習石雕藝術作品,從而促進自身不斷提高和進步。
總之,惠安石雕是傳統工藝的一種,我們希望它既可以對我國歷史的優秀文化進行傳承,同時又能夠結合時代發展作出相應的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惠安石雕成為藝術之美和文化內涵兼具的作品,對于匠人來講,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藝術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發現生活之美、創造美,在不斷的學習和創造中形成自己特有的石雕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