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從越
天津人習慣把用泥制作的小型彩繪泥塑稱為“泥人”,天津的泥人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頗具影響。最知名的當屬“泥人張”的彩塑作品,“泥人張”幾代人的傳承故事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有所了解,這里就不一一評說了,但一尊小小的泥人如何吸引眾人目光、惹人喜愛,且流傳久遠,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鴿販子》
首先彩繪泥塑在中華民族中有了深厚的歷史沉淀,走遍中華大地、眾多名勝古跡中都有歷代遺存的彩塑作品。著名的有山西平遙雙林壽、太原晉祠圣母殿、陜西臨潼驪山腳下出土的秦陵兵馬俑、敦煌莫高窟佛教彩塑等,這些作品不但彰顯了歷代匠人們的高超技藝,而且記錄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歷史足跡。同時也是當代學習中國傳統雕塑的經典教材,但由于歷史原因歷代彩塑匠人并沒有形成彩塑技藝的教學體系,技藝的傳承大都是以師徒之間的方式延續,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技藝的一種傳承模式,至今不衰。泥人張彩塑藝術作為中國傳統雕塑的一支,同樣傳承了中華民族雕塑藝術的眾多精華與神采,泥人張彩塑把泥塑作品從廟宇殿堂帶入人們的居室案幾上,其內容也發生了質的改變,多是人們熟知的文學人物、風土人情。彩塑泥人向人們傳遞著不同的表情與神韻,這也是泥人張彩塑創作上的“塑人而非鬼神”的突破。

《小哥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對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高度重視,傳統民間藝術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形成了滿園春色的繁榮場景。眾多文化藝術機構和藝術類大專院校開設傳統藝術課程和各種學習班,培養了許許多多彩塑藝術創作人才。傳統文化藝術事業推廣普及有效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平凡百姓的精神生活,民族文化自信得到進一步加強。在這種喜人形勢下,1958年天津成立“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眾多懷揣藝術理想的青年人加入彩塑藝術的創作隊伍。經過多年努力創作了大量彩塑作品。這些作品在形式和技法上,既繼承傳統又有所創新,選材上既有歌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內容,也有反映時代精神的現實題材作品,既迎合審美發展需求,又引領歌頌新時代精神,使傳統彩塑藝術重新煥發了藝術青春與活力。
泥人受到人們青睞的主要原因是其創作題材的豐富性,融合了多層面文化內容。民間彩塑作品題材主要分以下幾部分:其一是古代及近現代文學名著中的人物彩塑;其二是反映民俗文化、社會生活、世間百態等內容;其三是反映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神話傳說中有吉祥寓意的題材,近幾十年來更有表現英雄人物、謳歌當代楷模的作品。正是因為泥塑內容多層面又全方位,所以才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喜愛,形成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同時作為文化的載體,它的表現內容和寫實手法讓觀者有著強烈的親切感,加之彩塑典雅和諧的色彩,讓作品更加賞心悅目,這讓小小彩塑已成為吸收借鑒多種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特征的典范。
20 世紀90 年代,中國正跨步走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人們物質生活有了全面改善,百姓對精神生活的要求日益增加,泥人自身的藝術價值凸顯,于是充分彰顯個性的人物塑像逐漸興起。同時,天津彩塑的寫實表現形式神態逼真,塑造出人們不同的神態與情感,更增添了濃濃的人間煙火趣味。從中外知名企業老板到平民百姓都把擁有一個自己肖像的彩塑作為樂事,小小泥人成為千萬平常百姓家的新寵。隨著近十年旅游業的興起,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泥人彩塑也銷量劇增,僅天津古文化街、鼓樓、楊柳青明清街經營泥人的商家就有十余家,這些可愛的泥人帶著泥土芳香和天津人的熱情與真誠,走遍中華大地乃至世界各國,成為天津獨有的城市名片。
一種民間藝術形式能傳播久遠,并不只擁有文化特色、地域風情等特性,還有一個相對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工藝水平。泥人的工藝制作頗有講究,首先選擇材料就相當苛刻,必須用河道中經過多年沉淀的膠泥,天津人俗稱“膠泥瓣”,這種泥質地細膩、軟硬適中,不易開裂,是制作彩塑作品的上好材質,再經過人工反復攪拌捶打,制成條狀泥坯條,用塑料布捂嚴保濕待用,制作泥人的工具藝人稱為壓子,是用竹、木、角等材料制成,分成不同尺寸、不同厚度用于不同節段部位塑造使用。彩繪工具主要是毛筆,經常使用的種類和型號有水粉扁筆、白云、衣紋、紅毛、鬚眉筆。顏料方面傳統彩塑多用國畫顏料,近代多使用水粉畫顏料,現代彩塑藝人多使用丙烯顏料,它的附著力強,可薄可厚,易干而不易爆裂,干后成膜,便于用水除塵。丙烯在調色時也可和國畫色、水彩色混合使用,使彩繪效果更具變化,以達到完美繪畫效果。
泥人的制作更有講究,第一步要有巧妙的構思,靈感來自泥塑藝術家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及文學藝術等多方面的修養。這就要求彩塑藝術家不僅要有塑造技法,更要多走近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近幾年來彩塑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堅持每年多次去農村、工廠、社區等基層一線體驗生活,收集素材,向勞動人民學習、向經典學習、向楷模學習,進一步增強作品的生活氣息、時代氣息,提高審美水平。
有了好構思就要把它變成一件彩塑作品。首先要形成大體形態,再由形態整體到局部的反復揣摩塑造,達到作者最理想的造型狀態,這樣一件作品的泥塑部分才算完成。塑造好的泥塑燒制后就要開始彩繪,彩繪的過程是對作品的二次創作。這一過程對提高作品整體水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彩塑藝人總結為“三分塑七分彩”,在彩繪過程中要求創作者既要掌握泥塑繪畫技法,又要熟知泥塑作品服飾、道具、環境等方面的知識,才能使完成后的彩塑作品更加有血、有肉,充滿生命力。
美,包括社會生活的本質規律和思想。美,能夠引起人們的特定情感,其包括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泥人張”彩塑具備美的要素,近兩百年來在彩塑基礎上,經過藝術家的精心實踐,不斷取舍并加以完善,它具備了雕塑的立體特點,又有繪畫色彩這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形式,再現并升華了生活中的可知對象,以概括、夸張的藝術手法賦予泥團以藝術生命,給觀者以自然藝術美的享受。經過彩塑藝術家巧奪天工的構思與制作,一件彩塑作品———泥人呈現在你面前時,它既有絢麗多彩的外表,又有豐厚的文化內涵,既說民間故事,又講為人之道,看到它仿佛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勃勃生機,感受到時代步伐與人間真情,小小泥人中包涵你的夢想,我的追求,他的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