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哮,李 冰,徐 鑫,張德偉,劉瑞萍,王東輝
(遼寧忠旺集團有限公司,遼寧 遼陽 111003)
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道路運輸日趨發達的背景下,特種車輛在汽車工業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廂式半掛車是特種車行業內相對常見的車型[1]。目前市場上的半掛車多以鋼制為主,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的方針政策,半掛車輕量化刻不容緩。鋁合金因其密度低、比強度高、加工性能優及出眾的環保性能等被廣泛應用到半掛車的制造中去[2]。
半掛車結構復雜,載貨種類繁多,運行的道路多樣,導致廂式掛車所受載荷復雜,因此車體結構需要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抵抗破壞和變形。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對半掛車車架強度進行計算,并依據JT/T 389—2010標準分析廂體剛度,保證半掛車可靠運行的同時,實現結構的輕量化。
廂式半掛車車架采用主縱梁結構,兩根縱梁及橫梁均為“工字型”擠壓型材,廂體框架及廂板為組合模擠壓型材。材料均為Al-Mg-Si合金。主要采用焊接和螺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建模過程中,在不影響力學特性的前提下,對結構的細小特征、非承載的附屬部件進行簡化[3],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廂式半掛車有限元模型
考慮廂式半掛車的實際服役狀況的不同,在不同工況時,完成車架及廂體的裝配,對帶廂體結構的半掛車進行分析。廂式半掛車的額定載重為30 t,將載荷施加于廂體內。
彎曲工況主要考慮半掛車在路面靜止或以恒定速度行駛在路面上時,車體的受力及變形情況。當路面不平整而顛簸時,在車體滿載的情況下,加載2 G的加速度,以保證結構的安全系數。
車架結構的應力云圖,如圖2所示。

圖2 水平彎曲工況應力云圖
可以看出,車架最大應力為183.2 MPa,位于縱梁處。低于材料(6082-T6)屈服極限,車架結構滿足使用要求。
當半掛車在行駛過程中時,車架受到非對稱載荷的作用,產生靜態扭矩,即出現扭轉工況,此時,半掛車車架發生扭轉后將產生應力及變形[4-5],可用來評價車架結構的可靠性。而扭轉工況是車身結構可靠性分析中較嚴苛的一種工況。
通過仿真運算,車架最大應力出現在車架與懸架的連接位置,應力值為241.4 MPa,且低于材料的屈服強度。因此,車架具有較好的使用可靠性。計算云圖如圖3所示。

圖3 扭轉工況應力云圖
由于廂式半掛車載貨的多樣性及路況的不確定性,廂體結構需具有足夠的剛度來抵抗變形,以保證不影響其使用功能。根據JT/T 389—2010要求對前墻和側墻進行載荷施加,要求載荷卸載后部件的殘余變形不大于12 mm。
半掛車在遇到緊急制動等工況時,廂體內的貨物會對前墻產生較大的沖擊。根據標準要求,對前墻施加0.4×額定載重的載荷,以壓強的形式加載。仿真分析結果云圖如圖4所示。

(a)加載;(b)卸載
由圖可知,在前墻施加載荷時變形為89.3 mm。卸載后,前墻的殘余變形為8.6 mm,小于目標值12 mm。滿足法規要求,表明廂體前墻具有足夠的剛度可抵抗變形。
滿載的半掛車在發生轉向工況時,廂體內的貨物會對側墻產生沖擊作用。根據標準要求,對側墻施加0.3×額定載重的載荷,然后卸載。加載和卸載位移云圖如圖5所示。
由圖可知,加載載荷時變形為86.2 mm。卸載后,側墻的殘余變形為9.6 mm,小于目標值12 mm。滿足法規要求,表明廂體具有足夠的剛度。
通過對廂式半掛車車架強度和廂體剛度的分析,結論如下:
1)水平彎曲和扭轉工況下,車架的最大應力均低于材料的屈服強度(安全系數取2),滿足材料的強度要求。

(a)加載;(b)卸載
2)廂體前墻和側墻施加法規規定的載荷后,永久變形滿足法規JT/T 389—2010要求。廂體具有足夠的剛度抵抗變形能力。
綜上,廂式半掛車在強度和剛度方面滿足30 t載荷的設計要求,從而保證半掛車的可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