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益涵


有人說,攝影記者是“體力活兒”,勞累辛苦可想而知,那體育攝影記者可以說是“重體力活兒”了,女性體育攝影記者寥寥無幾。新華社體育攝影記者王麗莉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她看來,在熱愛的事業面前,以性別來區分攝影師是不恰當的,“我們不會因性別限制自己,而是以職業來要求自身”
王麗莉2004年7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新聞攝影方向,同年進入新華社攝影部體育照片采編室工作。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任倫敦分社攝影記者。參加過夏奧會、冬奧會、世界杯、亞運會等大型綜合賽事和足球世界杯,田徑、游泳、體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單項世錦賽,溫網、澳網和法網等大滿貫賽的攝影報道工作,是新華社也是國內第一位有資格全權采訪報道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英超)的攝影記者。榮獲“全球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先進個人”稱號、中國新聞獎、人民攝影“金鏡頭”等獎項。

你都拍攝過多少種冰雪類的體育項目?
王麗莉:冰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速度滑冰、冰壺、冬季兩項(由越野滑雪和射擊結合在一起的競賽項目——編者注)、越野滑雪、單板滑雪,等等。
你在拍照前會做哪些準備?
王麗莉:硬件上要準備好相機、鏡頭、電池、其他拍攝輔助配件、稿件傳輸相關設備、網絡、通訊工具; 也要自己做功課,確認賽事、項目、運動員、重要人物、拍攝新聞點、場館場地踏勘、拍攝位置、稿件說明預制、與編輯部溝通發稿方式與節奏,等等。

請為我們介紹一下拍攝一場冰上體育比賽的工作流程。
王麗莉:每一場比賽由于發稿模式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工作流程。準備工作是其中基礎的第一步。
就以2019年3月21日在日本埼玉縣舉辦的花樣滑冰世錦賽雙人滑決賽為例。在這場比賽中,沒有現場編輯和即拍即傳設備。由于之前已經有一些場次和熱身備戰的拍攝,我對場館光線、拍攝位置的選定、發稿網絡等都提前了解。相機和鏡頭的選擇也會有判斷和取舍。在拍攝前,攝影記者要深入了解所有進入決賽選手資料、奪冠熱門和所有中國選手實力、節目情況等。這一場決賽,中國選手隋文靜和韓聰是奪冠大熱門。在拍攝前,還要與編輯部進行發稿節點的溝通,由于日本與北京時差一小時,搶發稿件是關鍵。按照比賽進展,邊拍攝邊選片,適機傳稿。
拍攝過程中有哪些特別的注意事項?
王麗莉:我覺得除了要注意安全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技術上色溫、拍攝光線的把握,以及自身體能的維系、身體保暖、相機保暖與保護等。



你在拍攝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你都是怎么克服的?
王麗莉:或許我是那種吃完苦也就忘了的人吧,印象稍微較深的是體能問題。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拍攝冬季兩項,由于場地遙遠,頭一天拍攝花樣滑冰結束較晚,返回宿舍,可能睡了不到兩個小時,再出發趕去冬季兩項的場地,坐三次班車,再坐纜車然后再轉坐班車抵達賽場,但由于天氣不佳無法比賽,等待了8 個多小時,晚上才開始比賽。這期間很疲憊,對于體能的要求和見縫插針睡覺的能力要求較高。
請與我們分享一次難忘的拍攝經歷。
王麗莉:每一次都值得紀念,都有收獲。或許上面那個經歷,由于過于折騰所以印象較深。
你在拍攝中會用哪些器材?會對照片進行后期處理嗎?
王麗莉:全套佳能。會用Photoshop進行符合規定的簡單處理。
你希望你的照片給觀眾帶來什么感覺?
王麗莉:希望通過圖片記錄下的這些瞬間都是有(新聞)價值的,能偶爾給觀眾帶去感動就很好了。其他并不敢奢望很多。不可回避的是,拍照確實是個人化行為。“相由心生”希望觀者能通過照片感覺拍攝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會參加到冬奧會的拍攝,你覺得自己還有哪方面不足?
王麗莉:繼續鍛煉體能。參加冰雪運動。有機會能多拍雪上項目。
對于拍攝冰雪比賽的攝影愛好者有什么建議或者忠告?
王麗莉:當然是安全第一,先了解規則與常識再進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