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廷燕
留白原是中國畫中的一種作畫技巧,通過在畫作中留有一定的空白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增加畫作的意境。留白是一種藝術,可以達到“以無勝有”的藝術效果,可以提升畫作的審美價值。在統編版語文教材的文本中,也存在諸多類似的留白。教師有效地運用文本留白,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學生閱讀文本時,首先看到的是文本的題目。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文本題目中的留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琥珀》一課時,教師可以針對文本題目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見過琥珀嗎?知道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嗎?知道琥珀是什么樣子的嗎?”學生聽了這些問題,紛紛搖頭。這時,教師接著說:“下面我們來閱讀課文,閱讀完以后,你們將題目補全?!闭f著,教師在黑板上的“琥珀”二字前加了一個括號,讓學生添上一個恰當的形容詞,描述一下琥珀的樣子。教師通過題目的留白,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題目的留白。有的學生填寫的是“歷史悠久”的琥珀,有的學生填寫的是“精致”的琥珀,還有的學生填寫的是“一個有故事”的琥珀……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給出的答案,帶領大家一起討論,選出一個最恰當的。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內容中的留白,并利用留白來訓練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開動腦筋,發散思維,補充留白。
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文本內容上的留白來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文本中,有好多處留白,比如,在一處描寫母親外貌的地方有這樣的留白:“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的眼睛……”這里寫母親眼睛時運用了省略號,并沒有詳細刻畫母親眼睛的樣子。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發散自己的思維,想象一下文中的“我”當時看到母親的眼睛是什么樣的?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學生結合上下文,了解到母親非常的疲憊,可能連續在這種昏暗的環境下工作了好多個小時。因此,有的學生補充道:“我的母親的眼睛布滿了血絲?!痹俦热纾斈赣H問文中的“我”來干什么時,“我”并沒有直截了當地說要錢買書,而是仍然采用了省略號的形式,但是卻并沒有刻畫出“我”此時此刻的心理。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補白,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情感。
文本結尾處的留白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留白形式,很多文本在結尾處留有懸念,并沒有給讀者一個清晰明了的結尾,給人一種沒有寫完的錯覺。教師可以利用文本結尾處的留白來培養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因為文章是以五壯士喊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豪邁口號后相繼跳下懸崖為結尾的,并沒有說明這五個壯士最后的結局。在完成整篇文章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誰能說說這五名壯士最后怎么樣了?”學生紛紛說:“跳下懸崖了。”教師接著說:“跳下懸崖后,他們真的犧牲了嗎?有沒有可能出現奇跡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起來,有的學生說他們在掉落的過程中可能掛在了樹上,也有的學生說他們可能被村民救了,還有的學生說他們雖然犧牲了,但是被葬在了狼牙山腳下,人們還給他們立了碑,刻了碑文……教師順著學生的描述,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寫成一篇文章。
綜上所述,每一篇文本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留白,有的是人物描寫上的留白,有的是心理描寫上的留白,有的是情節上的留白。無論哪種留白,都會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對發散學生的思維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文本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留白來培養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