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昭峰
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教師常常會發現學生存有思想空白、寫作吃力等情況。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平時不注重觀察生活,閱讀能力不足,缺乏寫作方法。因此,教師必須講授正確積累素材的方法,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和擴充知識儲備,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只要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便能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而掌握優質的觀察方法是挖掘素材的關鍵,所以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通過更加細致、全面地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變化的效果,才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首先,要有條理和順序地觀察生活。比如,在開展從大自然中挖掘素材的活動時,有些學生沒有注重觀察的方位和角度,導致觀察效果不理想,收集到的素材少。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調整觀察的角度,一處一處地耐心觀察,充分挖掘每個景物中的細節部分,生成更多的素材。這樣的訓練,能有效地充實學生的語言,使學生有更多東西可寫。其次,要抓住事物的本質,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比如,在日常的觀察活動中,學生對于那些看得見的事物習以為常,并不能從其他角度思考事物的內涵,所以教師可以逆向思考問題,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啟迪。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學習知識,積累經驗,豐富情感的主要途徑。而寫作本身是組合文字和表達情感的過程,所以閱讀必然能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教師開展系統的閱讀教學,強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資源庫。
首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擴充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記憶、理解、應用生詞,為學生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學習《精衛填海》一課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布置學習任務。通過講解溺、銜、湮等生字的讀音、含義、用法,引導學生用這些生字組詞、造句,促進學生在練習中豐富詞匯。教師要求學生翻譯文章的內容,加強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從而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融入生活元素,構建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深入挖掘素材,可以開闊眼界和思維,擴充知識儲備。比如,在學習《我的動物朋友》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播放《動物世界》等節目片段,細致地展示動物的形象。然后教師開展相應的交流與探討活動,讓學生掌握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思想特征,積累一些抽象的詞匯。此外,教師還要讓學生認真閱讀文本,摘抄文本中的好詞好句,進一步充實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克服寫作上的困難。
為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提高寫作能力,教師應開展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通過將寫作教學動態化,教師帶領學生觀察、分析、應用素材,促進學生在交流與探討中開拓視野和思維,在審美與鑒賞中獲取寫作靈感,從而養成樂于積累,善于寫作的好習慣。
首先,教師可以圍繞學生關心的話題,開展作文競賽活動。教師加強寫作技巧教學,助力學生在競賽活動中熟練運用寫作素材。比如,在學習《推薦一個好地方》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積累范文中的優美詞語,深入探討寫作手法,積累素材和學習經驗。通過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寫作比賽活動,使學生寫出自己心中向往的圣地。其次,教師應構建完整的寫作教學評價體系。教師可以利用“找毛病”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鑒賞作文的興趣,使學生在自評、互評中積累寫作素材。比如,教師在評價作文時,要先找尋錯別字、語病,再從語言邏輯和情感表達上挑毛病,促進學生在糾錯與改錯中積累素材,在寫作練習中夯實語文基礎。
綜上所述,寫作是語文學科中重要的知識板塊,提升寫作水平對學生提升思維品質和發展語文能力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