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斷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運行機制,壯大集體經濟。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本文通過闡述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內涵,以婁底市婁星區為研究對象,分析婁星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大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索和尋找出適宜婁星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運營模式,從而使農村新型集體經濟能持續健康發展壯大,建設美麗鄉村,最終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和縮小城鄉差距,使農民群眾從中獲得更多收益。
近年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成了研究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并且受到各界的關注,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適應當代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不斷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濟制度,不斷深化農村集體制度改革,保障農民的合法財產權益,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縱觀我國學術界關于新時代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現狀,涉及多視野多角度多學科,集中探討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內涵、發展重要性、發展現狀、實現形式等相關問題,獲取了相應理論,為本論文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思想素材和借鑒啟示。而國外學者雖然不使用農村集體經濟這一概念,但對于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相關內容進行了部分研究,此外,國外關于合作經濟理論、農業合作社等方面發展的研究成果及實踐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本文的理論資源。從總體來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仍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間。
首先,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有待充實,國內的研究學者主要是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實進行研究,對現實背景下的理論依據研究不充分。壯大新時代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的探索,要弄清理論來源,從馬克思主義經典經濟發展理論著作、我國經濟發展基礎和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目標中尋找。要堅持黨的指導,堅持正確的思想,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創新。
其次,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案例主要側重于示范鄉村,對普通的村莊關注明顯不足。而且一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示范農村,由于其獨特的發展背景、地理優勢及特定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不一定適合每一個村莊的發展。另外,普通村莊的集體經濟發展數據較少,研究難度較大。再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踐已經由最初的地方層面上升到全國層面,學術界曾經對于改革開放40 年以來的集體經濟研究進行分析,單獨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分析的文獻研究相對較少。
最后,近年來,婁星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成為關注的熱點。由于目前理論界缺乏對婁星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研究,且其他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示范區的新型集體經濟的發展運營模式不一定適合婁星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因此,本文以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婁星區新型集體經濟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探討婁星區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運營模式。總之,關于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這一領域的研究會不斷成熟,會進一步助推實現美麗鄉村建設。
近年來,婁星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給農村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面貌不斷變好。到目前,婁星區發展壯大集體試點示范村17個,在全區占比10%;有2個空殼村,占比為1.3%。出現了一批黨建強村、工業興村、產業富村的先進典型,其中水洞底鎮撐田村、大科街道方石村、杉山鎮花溪村作為最早的一批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地,通過政府的支持及當地村民的共同努力,得到了人們的肯定。然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婁星區農村地區的發展尚不成熟,婁星區很多村集體收入薄弱,集體收入主要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甚至有部分村莊無集體經濟收入。還有相當多的村莊沒有跟上婁星區集體經濟發展的整體步伐,部分村級領導干部集體經濟發展意識不強,甚至不懂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含義,沒有意識到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優勢,沒有認識到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對帶動村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也不明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是否能夠提高當地村民的收入,實現村民共同富裕。
另外,從一方面來說,大部分村莊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來源較少、方式單一,新型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村內集體企業較少。從另一方面來說,村內發展集體經濟的人員不專業,不了解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對集體經濟發展的思路不清晰,村內缺乏技術不先進、管理經驗豐富的專業型人才;而且,村內發展集體經濟缺乏資金和技術,導致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難度增大。因此,要進一步發展并壯大婁星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強化地方部門統籌規劃保障
首先,婁星區地方黨委和政府層面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統籌謀劃。婁星區黨委要堅持對“三農”工作為基礎,各級領導干部要把促進婁星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納入地區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并且制定有針對性強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制度體系。婁星區要圍繞當地鄉村振興發展目標,根據婁星區實際經濟發展情況研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從而制定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具體政策和措施。另外,每個村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制動符合要求的經濟發展政策。
不斷健全農村人才培養機制
對在外就業人員進行交流溝通,培養在外就業人員的返鄉服務精神。創新人才服務保障機制,要以鄉情感召、政策吸引、事業凝聚,推進財政、金融、社保政策創新。不斷改進人才培養制度,培養為本地經濟發展的定向專業人才,對于已畢業的優秀大學生加大獎勵制度,鼓勵其回鄉就業創業,從而帶動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就業創業服務,開發更多新興業態,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引導支持返鄉留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充分發揮人才引領作用,激發鄉村振興戰略下婁星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強化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進機制創新
首先,堅持以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為主導,不斷創新工作機制,為婁星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建立示范點。再者,檢驗示范點的工作進程及經濟發展效益,不斷完善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配套設施,落實各項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接著,加強示范點與普通村莊的合作,示范點主動分享成功發展案例,對普通村莊進行幫扶,提出具體可行的適合普通村莊發展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戰略。最后,不斷創新婁星區內部村莊的合作及工作機制,使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增加,村民從中獲利更多,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助推三產融合發展
要實現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更好地發展,要不斷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這樣才能提高村民收入,村莊基礎設施才能更完善,村集體經濟實力更強。
婁星區的集體經濟發展要以農業發展為基礎,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承包率,提高農田及可利用的耕地、林地等的使用效率。對可種植水稻的稻田,養水稻魚,增加農民的收入。收割稻田后,農田可用來種植大棚蔬菜,對于季節性蔬菜及特色蔬菜,一部分銷售至市場,一部分送至當地農莊,剩余部分可以用于加工成罐裝等。且婁星區可發展一村一品,三產融合,發展有特色的產品和產業。
婁星區山清水秀,自然資源豐富,且有紅色旅游基地。當地可打造具有集體收入的休閑農莊,提高游客的體驗感,使游客不僅能感受到自然風光,還能參觀紅色旅游基地、品嘗特色農副產品。另外,三產融合發展離不開有力的宣傳,當地政府可以為當地村民培養互聯網宣傳人員,利用公眾號、網絡合作和小視頻等打造互聯網宣傳和銷售平臺,打造新型的農村集體經濟營銷平臺,從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總之,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要堅持集體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強化地方部門的統籌規劃、不斷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加強示范點與普通村莊的合作、加強三產融合、與互聯網相結合、發展特色產業,從而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縮小貧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本文系校級研創項目:婁星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研究(編號: ZSCX2020Y07)的研究成果。]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