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估計,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兒童和青少年面臨著心理健康挑戰。這些心理健康將令他們在成年期備受困擾,身心健康受損。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與各國政府和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實現三重目標:支持將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初級衛生保健體系,為兒童提供公平可及的心理咨詢和保健服務,促進其心理健康與福祉。對此,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提供全力支持,通過實施《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促使政府構建一個包括學校、社區、醫療機構等多方構成的服務網絡。
(據2021年6月1日新華網)

日內瓦時間6月7日,世衛組織舉行新聞發布會,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疫苗分配不平等讓新冠病毒有機會繼續傳播,增加了病毒出現變異的機會,可能導致疫苗有效性降低。目前高收入國家已接種了全球近44%的新冠疫苗劑量,而低收入國家僅接種了0.4%的新冠疫苗。譚德塞強調,疫苗分配不平等對所有國家都是威脅,受到威脅的不僅限于獲得了最少劑量疫苗的國家。現在一些國家已承諾分享新冠疫苗,世衛組織期待其在6月和7月兌現承諾。譚德塞同時呼吁到今年9月為所有國家至少10%的人口接種疫苗,年底至少為30%的人口接種疫苗。
(據2021年6月8日央視新聞)

歐洲國家普遍采取延長退休年齡等方式,探索社會化養老、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努力緩解養老壓力;幾乎所有的歐盟國家都出臺了逐步提高退休年齡的計劃。法國計劃到2023年時,將退休年齡從當前的66歲7個月提高至67歲;丹麥計劃到2030年將退休年齡提高至68歲;德國計劃到2031年將退休年齡提高至67歲;比利時計劃到2025年退休年齡將從當前的65歲提升至66歲,2030年進一步提升至67歲。
(據2021年5月14日齊魯壹點)

據坦桑尼亞主流媒體《衛報》6月1日報道:國際金融公司(IFC)與非洲領先的電子商務公司Jumia合作發布報告顯示,2025~2030年,非洲電子商務銷售額將增長145億美元以上,女性企業家是非洲數字化進程的領導者,女性從業者占非洲電子商務領域的半壁江山,要實現上述增長目標,需要為更多婦女提供更好的培訓和金融支持,提升婦女的經營水平和購買能力。
(據2021年6月2日商務部官網)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全美有360萬新生兒出生,低于2019年的374萬人,同比下降4%,這是美國出生人數連續第六年下降,也是自1979年以來新生兒數量最少的一年。報告指出,每1000名15~44歲的育齡女性生育數量為55.8個子女;出生率下降可能意味著被統計的人口中,不少人缺乏住房和食品等重要資源,失業率上升與出生率下降之間也存在關聯。
(據2021年5月10日央視新聞)

5月16日,新加坡衛生部部長王乙康表示,印度首次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對兒童的影響比較大,這促使新加坡教育部以更謹慎的態度應對變異新冠病毒。近日,新加坡一家課后補習中心發生新冠病毒聚集性傳播事件,多名老師和未成年學生感染。新加坡教育部已經宣布從5月19日起至5月28日,全部中小學暫停校內授課,改為居家學習。新加坡的主要疫苗供應商輝瑞公司已經向新加坡提交允許12歲以上的群體接種疫苗的申請。新加坡政府將考慮這一建議,并在條件成熟時,制定面向更年輕群體的疫苗接種計劃。
(據2021年5月17日央視新聞)

荷蘭心理健康服務機構GGZ與住房公司的分支組織Aedes以及建筑界、市政當局和共34個社會合作伙伴為緩解住房緊張,讓社區變得更宜居,從而為老人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護理,2021年2月17日,共同發布了《住房行動議程》(Action Agenda 2021 for Housing),預計在十年內為包容式社區建造100萬套住房。“包容式”指的是在社區內可以有效地預防早期的心理問題,并使居住其中的人有足夠的心理健康服務保障,具有自然人文包容性、可循環和耐氣候性的房屋與配套設施。合作伙伴住房協會總經理表示,在之前,需要特殊護理的人會被隔離,送到遠離原生社區的機構以接受專門的治療和護理;然而,通過包容式社區,心理疾病患者和體弱老人等,可以借助專業團隊與鄰居們的幫助留在原地并自理生活。
(據2021年6月15日荷蘭駐華使館)

日本《讀賣新聞》近日發表題為《老年人不妨也成為“手游一族”》的報道稱,老年人通過電腦和游戲機享受游戲樂趣的機會不斷增加。一些地方組織因為看好游戲預防阿爾茨海默癥的效果,正在大力推廣電競。為預防阿爾茨海默癥,自2020年10月開始,美里町為老年人設置了多處電競場所。為促進老少交流,上個月他們還舉辦了老年人和小學生的在線游戲對抗賽。去年7月,神戶市建成60歲以上老年人專用的電競設施“ISR e-Sports”。老年人能體驗到操作難度較大的海外電腦游戲。
(據2021年5月8日環京津新聞網)

韓國韓亞銀行6月3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韓國40歲至49歲有收入者中,大約65%借助金融工具為養老做準備。韓亞銀行在全國調查1 000名這一年齡段的人,大約65%的調查對象已經開始借助不同金融工具為養老做準備,比如儲蓄和年金保險,平均每月為養老存61萬韓元(約合3500元人民幣)。受調查群體希望退休時平均擁有2.9億韓元(合168萬元人民幣),約42%的調查對象表示要優先為養老做準備。
(據2021年6月3日新華社客戶端)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開會議,會議強調,要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快建立健全相關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要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積極推進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發展老齡產業,推動各領域各行業適老化轉型升級,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健全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老齡事業發展財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籌資機制,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必要保障。
(據2021年5月31日 新華社)

近日,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中央財政下達2021年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1739.3億元,同比增長2.5%,重點支持地方落實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特崗計劃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財政部會同教育部督促省級教育、財政部門切實發揮統籌作用,督促指導地方落實好相關政策,鞏固義務教育保障成果,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在分配資金時,財政部門應重點向農村地區傾斜,向邊遠地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傾斜。
(據2021年5月19日《中國教育報》)

在5月21日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介紹,今年我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執行情況良好,重點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資金規模由去年的1.7萬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重點聚焦基層“三保”和惠企利民,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初步匡算,在就業補助和普惠金融支持創業等方面,資金支出超110億元,用于養老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超過7 400億元。
(據2021年5月22中國政府網)

日前,商務部等12部門發布《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提出,鼓勵設立為老年人服務的專柜和體驗店,保留實體店鋪面對面人工服務,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提供簡便易行、滿足老年人基本需要的服務方式,提高便民服務的“溫度”。文件稱,落實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比例不低于10%的規定,做到社區商業設施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房租減免、補貼政策,推動降低社區店鋪經營成本。
(據2021年5月31日 中國新聞網)

5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完善教育、養老、殯葬、景區、公共法律服務等領域價格政策;鞏固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完善學前教育收費政策,規范民辦教育收費;適應醫養結合、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養老領域新模式,建立健全養老服務價格機制,支持普惠性養老服務發展;進一步完善殯葬服務收費政策,規范收費行為。健全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加強景區內壟斷性服務價格監管。完善公證、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務價格形成機制。
(據2021年5月18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5月21日印發通知,決定聯合舉辦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這是我國養老服務領域首次舉辦的競賽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技能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廣的職業技能大賽,將成為國家層面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標志性品牌項目。本次大賽分為地市級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選拔賽、省級選拔賽和全國決賽三個階段。地市級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選拔賽于2021年5月至7月開展,省級選拔賽于7月至9月開展,全國決賽將于11月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
(據2021年5月21日 民政部門戶網站)

5月12日,國家衛健委有關人士表示,老年護理、社區護理、居家護理、安寧療護等一直是我國護理領域的短板弱項,我國目前有約2.54億老年人、4 000萬左右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多達600多萬人,但是我國目前僅有50多萬名從事養老護理的服務人員,遠不能滿足需求。我國規劃到“十四五”末,護士數量再增加70萬人到100萬人。“十四五”期間,護理服務除了貼近患者貼近臨床還要貼近社會,從醫院向下延伸到社區和家庭,適應人口老齡化需求。
(據2021年5月12日 央視新聞)

5月19日,全國老齡辦、公安部、民政部和中國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近期,一些機構和企業以“養老服務”“健康養老”等名義,以“高利息、高回報”為誘餌實施非法集資活動吸收老年人資金,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和精神傷害。按照有關規定,對非法集資人、非法集資協助人將嚴肅追究法律責任,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廣大老年人和家屬應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自覺遠離非法集資,防止利益受損。如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
(據2021年5月19日 新華社)

5月8日,為推動商業養老保險加快發展,更好地服務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銀保監會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決定自6月1日起,由6家人身保險公司在浙江省和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鼓勵創新開發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專屬保險產品;完善養老金融產品體系、發揮相關部門合力、培養更多理性成熟的投資者,為養老事業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據2021年6月7日《人民日報》)

近日,我國首家相互保險社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發布國內首個老齡慢病人群專屬普惠保險保障計劃,為接受健康管理的老齡慢病患者提供風險保障。相互保險不以追求短期效益及盈利為目的,旨在為高風險領域和中低收入人群提供風險保障。慢病老人醫療費用壓力較大,但傳統商業保險對被保險人身體狀況要求較高,適合老齡群體的保險產品不足。銀保監會近期下發通知,明確要求提高投保年齡上限,滿足7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保險保障需求。這一專屬普惠保險保障計劃突破了慢病老人“不能投保”的難關,甚至可為100歲以內的慢病老人提供重疾住院醫療和特殊門診醫療保險、惡性腫瘤特定藥品醫療保險金等保障。
(據2021年5月3日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