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鄧大洪

徐靜舊照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的一天,“四保臨江”戰役某陣地的一片莊稼地里,匍匐著我軍戰士,上空敵機對著莊稼地里的戰士們進行掃射。在一位年輕的女戰士旁邊,趴著一位男戰士,一梭子彈打中了男戰士的背部和頭部……
這位女戰士就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今年94歲的徐靜老人。當時被敵機機槍擊中的戰士當場犧牲,徐靜至今記得他的名字叫莫英。戰友的犧牲對徐靜心靈觸動很大,堅定了她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
徐靜1926年出生,遼寧人。她5歲的時候,爆發了“九一八”事變。徐靜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那個黑夜,她的親人被日軍所抓,受盡欺凌。這在她幼小的心中激起了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她為了報仇,加入黨的地下組織,冒著危險,張貼抗日標語,散發抗日傳單,編排抗日戲劇鼓舞士氣直到日本投降,東北全境光復。后來徐靜及戰友編入了東北民主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前身。
解放戰爭開始不久,徐靜所在的部隊投入到頻繁的戰斗中。“三下江南”時,氣溫零下40度,戰士們踏著沒過膝蓋的積雪行軍,渴了餓了就吃一把雪,夜行軍時又累又乏,邊走邊睡。為了緩解戰士們的勞累,他們偶爾進行文藝演出,有一次演出《白毛女》劇,“黃世仁”出場時,有戰士拉動槍栓對準“黃世仁”,帶隊的干部急忙阻止,喊到:“這是演戲。”徐靜由此感覺到了思想政治工作對激發戰士階級黨悟、提高部隊的戰斗力的重要性,日后經過自身努力成為了軍文工團女隊分隊的隊長。

徐靜老人近照
在激烈的戰斗中,徐靜印象最深的是“四保臨江”。這次戰役是根本扭轉東北戰局的重要一戰,也是徐靜經歷的最激列、最殘酷的戰斗。“當時,我們這些文化宣傳員,承擔了戰地救護的任務。”徐靜說。那時的救護站就在老鄉家里,傷員斷胳膊斷腿都送到大炕上,情景是殘酷的、悲慘的。很多傷員沒有等到救治就犧牲了。
戰爭年代有流血犧牲,但也形成了戰友情。“我們互相幫助、相互鼓舞,在雪地行軍由于雪特別厚,經常因為地不平摔到雪坑里,一個人掉下去,大家就趕緊跳下去拉……”徐靜談到當時的情景多次熱烈盈眶。
“我從一個普通青年投身革命到入黨,時間不到一年,是艱苦戰爭環境鍛煉了我,是革命隊伍、中國人民解放軍培養了我。”徐靜說。她跟部隊(第四野戰軍)從東北進軍山海關,參加平津戰役圍困北平,一路解放武漢、廣州,直到渡過瓊州海峽解放海南島。新中國建立后,由于部隊精減首先要求女兵轉業,脫下軍裝的那天她大哭了一場。
徐靜現在幸福地生活在朗和國際醫養中心,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好,更讓她懷念那些為建立新中國而犧牲的戰友們,“我也衷心希望現在的青年一代,不要忘記新中國的來之不易,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做一個對國家建設有貢獻的人!”徐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