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雪峰

楊深根老人
楊深根,1933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嵐頭嶺香崗。
1935年4月,由劉英、栗裕帶領的工農紅軍挺進師經過此處,留下革命火種。1938年11月,黃家地一帶建立了黨支部,組建了地下游擊隊。
當時云景邊區游擊隊隊長毛登森和曹景恒曾經隱蔽在香崗村附近,領導群眾開展抗稅、抗捐、抗丁等“三抗”運動。游擊隊白天藏在山里,不放一槍一火,夜里開展游擊活動,一來二去,就和村子上的幾家農戶有了來往,包括他的父親楊孔元。游擊隊看見楊父忠厚老實,說話不多,就把一些臨時性任務交給楊父完成,如白天送飯、送信、搭建草棚等等。楊根深年少的時候,常常跟隨父親一起為游擊隊辦事。13歲那年,父親去世,失去父親后的楊深根無依無靠,參加了游擊隊,接替父親的任務。
1948年3月,上級認為楊深根表現突出,介紹他加入黨組織,這一年他16歲。他清楚地記得,入黨地點在黃家地,介紹人一個叫柳土福,另一個叫柳恒章(云和黃家地人,地下游擊隊云景邊區秘書長)。他說,當時的入黨誓詞為“遵守黨紀,嚴守秘密,按時到位,交納黨費……”等56個字。
入黨之后,游擊隊向別的地方轉移。楊深根因個子小、身體虛弱,留在老家待命。
不久,游擊隊在云和方向與國民黨軍隊交戰。當時國民黨軍隊裝備好,人數多,柳恒章等游擊隊首長向大均方向撤退。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殺,柳恒章的妻子兒子四處逃離,最后逃到了香崗。楊深根認得母子倆,二話沒說,就把他倆偷偷地安置在山上,每天準時送水送飯。楊深根明白,雖然只是送飯送水,一旦被發現,同樣會被殺頭,但他想到“革命戰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自己即使犧牲也值得……”整整七個晝夜過去,柳恒章急忙找來,楊深根把母子倆安全地交到他的手里。
1949年春天,游擊隊打探到一股國民黨軍隊正在光潭村征稅的消息,準備打個伏擊戰。當時游擊隊只有21支步槍,而國民黨軍隊除了有大量的步槍外還有五挺機關槍,雙方實力懸殊。楊深根奉命通知附近的民兵組織增援,他冒充當地普通農民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到了嵐頭,總共集中了52條土銃,占據有利地形,從背后朝敵軍陣地開火,敵軍被擊敗。戰斗結束,繳獲敵軍8支步槍,俘虜敵軍3人。楊深根冒著生命危險通知民兵組織對取得戰斗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受到了黨組織的褒獎。
解放后,楊深根任職大隊干部,擔任大隊會計10年。他經手的賬目清清楚楚,一筆不落。
1989年以后,任職大隊書記10年,兩屆縣人大代表,直到1999年66歲離職。任職書記期間,他為村里爭取了黨員會議室、自來水、新修五里長的機耕路、翻修學校等項目。
離任后,鄉政府給他補助200元慰問金,楊深根不肯接受上繳做了黨費。他堅持每年無償為村里掃路,從不間斷,甚至出資雇人修路。他一生獲得很多榮譽,81歲那年被評為外舍鄉優秀黨員。
一提起對黨的感情,楊深根情不自禁地說:“如果有來生,我還想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