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鄧大洪

演奏中的劉澤慶老人

劉澤慶老人的收藏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打敗美國野心狼……
1951年的某一天,抗美援朝前線陣前一個坑道內,一位小提琴手在坑道口演奏著《跨過鴨綠江》曲子,戰士們隨著曲子高唱著。這位小提琴手就是抗美援朝戰地文藝兵劉澤慶。
“轟——”一聲爆炸聲響起,一發炮彈在坑道口爆炸,一塊彈片擊穿了小提琴。劉澤慶因小提琴幫他擋住了彈片保住了性命。戰士們把這把小提琴叫劉澤慶的救命琴。后來部隊為劉澤慶配發了新的提琴,但劉澤慶始終小心保存著這把受損的小提琴。抗美援朝勝利后,這把受傷的小提琴作為志愿軍戰績文物送到國家博物館收藏。
劉澤慶,1926年4月出生于重慶。他上小學時,經常聽音樂學院的畢業的二舅拉小提琴,耳濡目染,覺得琴聲很優美;上初中時,音樂教師也是拉小提琴進行教學;上高中時,他自己買了一把小提琴,開始由二舅教,此外,他還從書店買了有關小提琴演奏的書籍對照學習,練習小提琴占據了他全部業余時間。
1950年重慶解放,劉澤慶參加了解放軍十二軍文工團,當年就隨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抗美援朝期間,劉澤慶冒著敵人的炮火,到前線陣地慰問演出,教戰士們唱戰歌,鼓舞斗志,開展戰地文藝活動。從一個陣地到另一個陣地,往往要穿越敵人的封鎖線,面臨著生命危險,但劉澤慶想到“戰友們長時間蹲在坑道內,生活枯燥無味,我作為文藝兵有義務為他們增加快樂的色彩”,也就不顧個人安危,有時繞道,有時匍匐前行……劉澤慶為前行的戰友們奉獻出了一道道豐盛的音樂盛宴,豐富了戰友們的戰地生活,極大地鼓舞了士氣。1953年,抗美援朝停戰后,劉澤慶隨部隊回國后又參加入了志愿軍歸國代表團的文藝隊,先后到北京、四川、西藏等地演出,匯報志愿軍的戰績。由于劉澤慶學的是農學專業,1958年,劉澤慶從部隊轉業后被分配到農委。在工作之余,劉澤慶還經常參加當地京劇團、文工團演出,舉辦小提琴培訓班,先后教授過的學生有100多人。已經95歲高齡的劉澤慶每天仍然堅持拉小提琴,這已經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劉澤慶曾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頒發的軍功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頒發的軍功章,共3枚。轉業后,他在工作崗位上,兩次獲得了“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