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贛州市委黨史辦 馬曉敏

在江西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里,擺放著一雙與眾不同的草鞋。它不是以稻草做成的,而是用黃麻編織而成。它也不像其他草鞋那樣只有底,它有鞋面,做工非常細致,鞋尖上還綁著一對彩色紅心繡球,那是這雙草鞋的主人——一名叫謝志堅的老紅軍綁上去的。這雙草鞋還蘊藏著一段不同尋常的革命愛情故事。
那是上世紀20年代未,年僅十四五歲、貧苦農民出身的謝志堅,對地主惡霸恨之入骨。當紅軍隊伍來到謝志堅的家鄉于都縣嶺背鄉打土豪時,他就與小朋友一起去“偵察”地主惡霸的情況,然后主動為紅軍當向導,帶著紅軍去打地主惡霸,深得紅軍喜歡和表揚,也深得家鄉同伴們的贊賞與羨慕。有一個叫春秀的姑娘對謝志堅的機智和膽略佩服得五體投地,經常夸他能干有本事,慢慢地由佩服之情產生了對謝志堅的愛情。謝志堅也從一個為紅軍當向導的小孩子成長為一名紅軍戰士。
1934年10月,春秀姑娘得知謝志堅要隨紅軍部隊戰斗轉移遠征,于是,連夜用黃麻編織了一雙草鞋,馬不停蹄地帶著草鞋來到于都河畔,手握草鞋,眼含淚珠,終于望見了她要尋找的謝志堅。春秀姑娘撥開人群,三步并兩步來到謝志堅身邊,一把抱住謝志堅竟然不知說什么話。“別哭,紅軍會回來的……”春秀一邊掉淚一邊點頭,一邊把草鞋遞給謝志堅。謝志堅帶著這雙特殊的草鞋,帶著春秀的深深情意告別了于都河,踏上了戰斗征程。
在長征路上,謝志堅舍不得穿這雙草鞋,在整個長征途中,他只穿了短暫的兩次。一次是部隊過金沙江時,因為是當地老百姓用船送紅軍過江,謝志堅自然地想起了家鄉人們送紅軍過于都河的情景,想起了春秀送草鞋的情景,加上坐在船上不會磨損草鞋,于是,謝志堅換下腳上的鞋,穿上了春秀送的草鞋,心里樂滋滋地過了金沙江。下船時,他又穿上原來的鞋,把春秀送的草鞋放進包里。還有一次是強渡大渡河,由于戰斗激烈,隨時都有犧牲的可能,甚至沉沒在大渡河,謝志堅再一次穿上了春秀送的草鞋,心想:“要死要沉也得把身軀與春秀的草鞋一道沉入大渡河。”
當長征部隊行至甘肅通渭、靜寧交界區域時,謝志堅因患重病無法隨部隊前進,被組織上安排留在靜寧治療并做革命工作。當地一個姓茍的開明族長為保護謝志堅,將女兒嫁給了他。老實本分的謝志堅就把在家鄉與春秀姑娘的事如實相告,這更堅定了族長把女兒許配給他的決心。當時只有保住生命才能從事革命工作,謝志堅于是與族長的女兒茍新堂結為了夫妻,安全地活了下來。
1951年,謝志堅與妻子茍新堂帶著春秀送的草鞋回于都探親,尋找春秀。回到于都后才得知春秀在紅軍長征后不久,因與國民黨反動派做斗爭工作積極而被殺害。謝志堅帶著那雙草鞋,由妻子茍新堂陪著來到春秀墓地放聲大哭。在茍新堂的攙扶下,他抱著春秀送給他的那雙草鞋滿眼淚水,兩步一回頭地離開春秀的墓地。1954年,謝志堅帶著妻子兒女回到于都,在于都縣副食品公司工作。
后來,謝志堅在鞋上綁上彩色紅心繡球后,依依不舍地將它交給了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謝志堅在世時,經常到紀念館看看這雙草鞋,病重期間還由他的兒孫帶著他三次到紀念館,看這雙記載著革命情感的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