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鄭 濤,常明泉,馬衛東 綜述,陳 黎△ 審校
[1.十堰市太和醫院武當中醫藥研究所(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湖北 十堰 442000;2.十堰市太和醫院藥學部(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癥等慢性疾病患者驟增,亞健康人群日益增多[1]。慢性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工作,導致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綠色、健康的養生保健需求應運而生。其中,中老年人群對養生保健和慢性病保養的意識不斷增強,除采取適量運動、合理膳食和自我心理調適等方面的疾病管理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藥食同源類中藥在強身健體和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三七是典型的藥食同源藥材,藥理作用廣泛,療效確切,目前在中老年人群的養生保健中較為盛行。
三七為五加科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莖,主要產于云南、廣西等地。其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胃經。具有消腫定痛,散瘀止血等功效。常用于咯血,嘔血,便血,崩漏,創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的治療[2]。三七粉是取三七中藥材,洗凈,干燥,粉碎,過篩而成。臨床實踐中發現,直接口服三七粉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療效顯著,三七粉的臨床和居家保健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中老年人群常用的藥食同源中藥之一[3]。本文針對中老年人生理功能特點及常患疾病種類,對中藥三七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和養生保健應用進行綜述,為中老年人群正確、合理使用三七藥物提供幫助。
三七藥物使用最早見于《仙外科秘方集》,迄今已有600多年。有“金不換”“南國神草”等美譽,是我國特有的名貴中藥材。傳統上,三七主要用于人體內外各種出血之證及跌打損傷、瘀滯腫痛。《本草綱目》中記載:三七有“止血、散血、定痛”之功,用于“金刃箭,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4]。《玉揪藥解》云:“三七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明、清許多醫家也注重對三七的研究,如《本草求真》中記載:“三七,世人僅知其功效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則痛作,血因敷散則血止,三七氣味苦溫,能入血分化其血瘀”;清代醫家趙學敏著《本草綱目拾遺·昭參》就曾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為藥品中之最珍貴者”。
三七主要含有皂苷、黃酮、三七素、多糖等成分。其中,三七總皂苷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5];人參皂苷具有免疫調節、促進生長、保肝、修復、鎮痛、抗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等作用[6];多糖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止血、免疫調節活性,刺激巨噬細胞活化,產生并活化細胞因子,促進T淋巴細胞增殖等作用[7];黃酮類化合物能改善血液循環,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荷,具有改善心肌血供、增加血管彈性等作用[8]。
中老年人中,心、腦血管疾病中的腦出血、腦血栓、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病率較高,病程和治療周期長,復發率、致殘致死率高,治療費用多,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一定的負擔[9-10]。三七藥物中有效成分總皂苷具有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微循環的作用,在臨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能降低患者心肌的耗氧量,提高心肌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另外,三七藥物具有直接擴張腦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機體衰老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栓形成,保護心、腦血管等作用[11]。
中老年人是癌癥的高發群體,在疾病的康復治療過程中,約有70%的患者會使用醫囑以外的藥品和保健品。中藥三七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高效性、低毒性、多靶點抗腫瘤的優勢。三七中的總皂苷、人參皂苷Rb1和Rg3對腫瘤細胞的生成、增殖及其DNA的合成有抑制作用,濃度越高,作用時間越長,抑制作用也逐漸加強。其主要是通過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或轉移、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或分化,逆轉、增強和刺激機體免疫功能,充分發揮抗癌及防癌的雙重作用[12]。有研究表明,三七對肝癌、肺癌、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細胞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因此,三七藥物的獨特藥理作用,可成為癌癥患者及亞健康人群治療和預防保健的重要選擇。
高脂血癥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普遍,何慶華等[13]研究發現,血漿中總膽固醇(TC)含量與動脈粥樣硬化具有顯著聯系,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與血漿TC水平呈正比;三七中的槲皮素、黃酮醇能顯著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及TC的含量,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另有研究發現,三七可明顯降低三酰甘油及血清膽固醇含量,顯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與膽固醇的比值[14-16]。三七能擴張、軟化血管,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清除血管壁鈣質沉著,激活血管內皮素,從而調節異常的血脂。適量的三七粉對胃腸道、肝腎功能不良反應小,服用方便,易于接受,安全高效,標本兼治,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在防病、治病上的優勢[17]。
三七不但具有良好的止血、活血化瘀雙向藥理作用,還具有明顯的補血作用,能促進骨髓造血,提高衰老紅細胞變形能力,維持機體的生長代謝需求[18]。三七皂苷通過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升高血漿蛋白活性,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抗凝而抑制血栓形成,對改善腦供血不足、抑制動脈硬化具有良好的作用。三七藥物中的活性成分三七素具有止血作用,三七細粉局部外用時也可產生特異性止血作用;口服吸收后止血與其促纖維蛋白原活化、影響內源凝血機制有關[19]。三七藥物具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臨床廣泛用于預防和治療中老年患者腦出血、腦卒中、腔梗等腦血管疾病,療效肯定[20]。
全球每年被睡眠障礙困擾的人約占總人口的33%,其中17%為重度失眠,且多為中老年患者,焦慮、抑郁、緊張、激惹等情緒障礙加重了其失眠癥狀[21]。三七總皂苷、三七單體G-Rb1均有顯著的鎮靜作用,并能協同中樞抑制藥的抑制作用,表現出鎮靜、安定和改善睡眠等效果[22]。三七總皂苷能夠有效控制心臟的自發頻率,改善心律失常,降低運動興奮性,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充分發揮其鎮靜、鎮痛的作用,適量攝入三七粉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23]。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機體功能和臟腑功能日漸衰弱,導致機體抗氧化能力、免疫力明顯下降,因此,中老年人日常養生的關鍵是要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和調節臟腑免疫力。研究發現,三七總皂苷能通過抗氧化的藥理作用來發揮機體對免疫的調節功能,保護細胞免受抗氧化損傷;人參皂苷Rg2可增強機體中EVC-304細胞的抗氧化作用;Rg1通過較強的抗脂質過氧化作用,降低血脂及脂質中過氧化終產物丙二醛的含量,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延緩衰老的藥用價值[24-27]。三七中的多糖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機體的抗氧化作用越大,免疫調節能力就越高,抗病能力也就越強。
人體步入中老年階段,由于機體細胞衰老,臟器功能衰退,新陳代謝減慢,抵抗力下降等,導致中老年人群普遍易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卒中、癌癥、精神障礙、癡呆等“老年病”。三七獨特的藥理作用能改善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的生理和健康問題。中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生理和健康狀況,在醫生和藥師的正確指導下,安全合理地使用三七藥物來進行身體保健、疾病預防和治療。三七的用法和用量為:1次1.0~1.5 g,每天2~3次,每人每天不超過6 g;溫開水或溫黃酒沖服,飯前服用,若有胃部疾病者可在飯后服用。三七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出血傾向(如痰中帶血、鼻衄、牙齦出血等),一般可在繼續服藥過程中減輕或消失,癥狀較重者可減量或停藥[8];外用三七止血用法除外。保存要密封、干燥、通風,不宜存放在冰箱內,以免受潮防霉變質,保證使用有效安全。
三七為常用的傳統中藥,種植廣泛,資源充沛。三七粉制作簡單,使用方便,藥物價格合理。隨著人們對藥食兩用類中藥的研究應用與開發越來越重視,三七各種活性成分的藥理作用研究不斷受到關注。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追求高質量生活的需求也在悄然增加,日常生活中應用三七中藥開展養生保健已成為人們健身強體、防病治病的重要選擇。
隨著我國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但也面臨人口老齡化及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等帶來的新挑戰,需要統籌解決關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推出是促進健康中國建設,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間,中醫中藥也發揮了強有力的作用,為疾病治療和防控積累了寶貴經驗,三七中的多糖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已被實踐證明。隨著人們對中醫藥在防病治療中的認識愈發深入,中醫藥養生、康復作用愈發受到重視。但是,目前人們對三七的保健應用基本停留在根據自我認知、身邊熟人、親朋好友介紹的方法使用階段,不合理的應用必然也存在一定風險和安全隱患,需要中間加工產業的發展與成熟,使其包裝規范化、成藥化、便利化,增加必要的科普性藥理介紹、使用說明;零售藥店店員應具備常用中藥基本藥理、常識,為消費者提供必要的咨詢服務,以保障人們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