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伏明 李慶 張銀華
(1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2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近年來,養老服務產業化發展,養老護理員作為養老機構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供不應求,有學者〔1〕指出主要原因在于較高的離職率。離職意愿是離職行為真正發生前最主要的認知前兆,員工的離職意愿能夠很好地預測其離職發生的可能性〔2〕。離職意愿水平越高,發生離職行為的可能性越大。社會支持是指個人受到家庭、社會團體等在物質上、心理上的支持與鼓勵,其中社會支持〔3〕包括主觀上的支持、客觀上的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程度。有研究者指出在社會支持中,主觀支持比客觀支持對個人更重要〔4〕。國內研究〔5〕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對養老護理員離職意愿影響較大,其中在社會支持各維度中影響最大的是客觀支持,社會支持與離職意愿呈負相關。社會支持的緩沖器模型理論認為,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緩沖壓力事件對身心的消極影響,對于維持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6〕。作為負性情緒的抑郁和焦慮情緒能夠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嚴重者可以影響生活、工作〔7〕。Herman-Stahl等〔8〕指出,社會支持是個體產生抑郁、焦慮情緒的重要影響因素,作為個體應對壓力的一種重要資源,其可利用度與在特定環境中的抑郁等負性情緒有著重要聯系。有學者〔9〕通過探討在社會支持下大學生的壓力感與抑郁、焦慮情緒的關系,得出社會支持在大學生抑郁焦慮負性情緒中具有重要作用,且社會支持越高,負性情緒相對越少。負性情緒的發生與社會支持中的主、客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度密切相關。根據現有研究表明,負性情緒對離職意愿的產生具有重要影響。盧瑾等〔10〕通過對三甲綜合醫院護士離職意愿與抑郁和焦慮情緒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護士的抑郁、焦慮情緒可能是其產生離職意愿的重要原因。社會支持影響著負性情緒的產生,負性情緒的產生影響著離職意愿,因此滿足考察中介變量的條件。
雖已有研究證明社會支持能正向預測離職意愿,但其潛在的影響機制尚不明確。本研究擬探討養老護理員離職意愿的具體機制,從而分析離職的深層原因。期望通過此檢驗,揭示社會支持如何通過負性情緒作用于離職意愿。
1.1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方法抽取湖南某地級市7家養老機構的312名養老護理員為研究對象。
1.2研究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根據研究目的及研究內容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養老護理員的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養老護理員持有情況、薪酬水平、工作年限、照顧老人數、培訓情況等。②抑郁自評量表(SDS)〔11〕,該量表由20個條目構成,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其中第2、5、6、11、12、14、16、17、18、20條目需要反向計分。SDS標準分為SDS累積粗分×1.25(結果取整數),總分越高,抑郁傾向越明顯。SDS標準分中,≥50分有抑郁癥狀,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③焦慮自評量表(SAS)〔12〕由20個條目構成,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其中第5、9、13、17、19條目需要反向計分。SAS標準分為SAS累積粗分×1.25(結果取整數),總分越高,焦慮癥狀越明顯。SAS標準分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④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13〕共有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條目2、6、7)、主觀支持(條目1、3、4、5)與對支持的利用度(條目8、9、10)3個維度,總分66分,總分越高,社會支持越多。社會支持的評價標準共分為3級:低水平≤22分;中等水平為23~44分,高水平為45~66分。⑤離職意愿量表(TIQ)修訂后的量表具有可靠的信度(Cronbach α為0.77)和效度(內容效度為0.677)。量表分為3個維度共6個條目,采用Likert4級計分法,總分為6~24分,得分越高,表明離職意愿越強烈。問卷信度的分析采用Cronbach α,4份量表的α值分別是0.758、0.815、0.714、0.607,均高于0.60的判別標準,可認為問卷信度水平較佳〔13〕。
1.3調查方法 由統一培訓的研究人員進入養老機構實施調查,在取得知情同意后,使用統一指導語,問卷當場填寫并回收,被研究者采用自評的方法獨立完成問卷。若共發放問卷338份,回收有效問卷312份(92.3%)。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運用Amos21.0在社會支持、離職意愿與抑郁、焦慮情緒之間建立結構方程模型,檢驗抑郁、焦慮情緒在社會支持與離職意愿之間的中介效應。
2.1養老護理員離職意愿得分在一般資料上的差異比較 不同性別、學歷、婚姻狀況、專業背景、職稱的養老護理員離職意愿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養老護理員離職意愿得分在一般資料上的差異比較分)
2.2養老護理員社會支持、抑郁情緒、焦慮情緒與離職意愿得分及相關關系 社會支持得分為(42.71±7.08)分,抑郁得分為(50.62±8.45)分,焦慮得分為(54.79±8.13)分;離職意愿得分為(12.99±3.02)分。社會支持與抑郁、焦慮情緒及離職意愿得分呈負相關(P<0.05),抑郁情緒與焦慮情得分呈正相關(P<0.01),抑郁、焦慮情緒得分與離職意愿得分呈正相關(P<0.01)。見表2。
2.3抑郁、焦慮情緒得分在社會支持與離職意愿各維度之間的結構方程模型 本研究以社會支持為外因變量,以社會支持三個維度得分為觀察變量;離職意愿為內因變量,離職意愿得分為觀察變量;抑郁、焦慮情緒為中介變量構建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驗證,運用ML法,將數據進行模型構建及模型修正,輸出標準化路徑圖,見圖1。結果顯示,模型擬合指數良好,見表3。

表2 養老護理員社會支持、抑郁情緒、焦慮情緒與離職意愿得分及相關性(r值)

圖1 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在社會支持與離職意愿之間的結構方程模型

表3 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指數及判斷標準
采用Shrout等〔14〕推薦的Bootstrap程序檢驗中介效應的顯著性。首先采用重復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原始數據中抽取2 000個Bootstrap樣本,然后根據這些樣本擬合模型,生存并保存2 000個中介效應的估計值,形成一個近似抽樣分布,同時計算出中介效應的平均路徑值,并將這些效應值按數值大小排序,用第2.5百分位數和第97.5百分位數估計95%CI。如果這些路徑系數95%CI沒有包括0,表明中介效應顯著。本研究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同時對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的中介效應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表4顯示,焦慮情緒與抑郁情緒在社會支持對離職意愿的影響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值分別為0.015,0.311,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

表4 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在社會支持對離職意愿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可能與中國傳統觀念、男女就職比例及年輕人更容易獲得其他就職機會等有關,這一調查結果與國內外研究一致〔15~17〕。學歷以本科及以上的養老護理員離職意愿得分最高,在賀美珊等〔18〕研究結果表明,學歷層次高的護士對職業發展前景的期望值更高,當遭遇工作壓力時,更容易出現產生離職意愿。婚姻狀態中,已婚的養老護理員的離職意愿得分較低,可能與其家庭贍養義務、責任有關。在專業背景中,大多數為學歷低、無相關醫學專業背景的養老護理員,其離職意愿高于其他兩組;在職稱組別中,持有高級養老護理員證的養老護理員得分明顯高于其他組,這可能與養老護理員工作的特殊性質、個人職業追求等因素有關。
目前,國內已有很多關于離職意愿與社會支持、離職意愿與抑郁的相關研究,人群涉及主要有學生群體、老年人及醫護人員等。本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1,19~21〕。良好的社會支持對離職意愿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在養老護理員工作中,由于養老護理員的工作環境、內容及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加之相關的社會經濟因素,養老護理員往往面臨著較大的壓力,社會支持較低的養老護理員,更易產生離職意愿。抑郁、焦慮情緒與離職意愿呈正相關,即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離職意愿越高。社會支持與抑郁、焦慮情緒呈負相關,即社會支持低下者更容易產生抑郁、焦慮情緒。這與楊春瀟等〔22~2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本研究中存在一些局限,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首先,研究對象應明確入選標準,比較公立機構與民營機構在社會支持、離職意愿及負性情緒方面的差異。其次,應進一步對養老護理員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這兩者中介之間的關系進行驗證,用結構方程研究社會支持3個維度與負性情緒及離職意愿的各個維度的關系,從而探討適當的措施以指導養老機構管理者努力提高養老護理員的社會支持水平,從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度三個方面出發,制定詳細可行的社會支持水平提高計劃,以提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為目標,提高養老護理員的對工作環境的滿意程度、調節其負性情緒,降低離職意愿。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支持不僅能夠直接影響離職意愿,還可以通過抑郁、焦慮這兩種負性情緒為中介變量去影響離職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