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雨菲 李長樂 孫靜
(1內蒙古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2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的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長,醫療支出不斷上升。盡管我國自1998年以來先后建立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1,2〕。醫療保險制度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3,4〕。在全民醫療背景下,基本醫療保險已經成為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各類醫療保險的保障程度卻不盡相同,特別是在相對比較落后的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必將導致老年人使用不同的醫療服務,繼而對老年人的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本研究基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數據,分析我國醫療保險的參保類型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1.1數據來源 本文利用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2015年數據,該數據包含中國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個人的微觀數據,涵蓋了150個縣級單位,450個村級單位,約1萬個家庭的1.7萬人。2015年數據樣本量為20 876例,參照國際上對老年人年齡結構范圍的界定及數據庫中現有數據,以云南、貴州、廣西、青海、新疆和內蒙古6個省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被訪問者的ID進行匹配,最終篩選出1 296個有效樣本。
1.2變量及模型設定
1.2.1因變量 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可以通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維度來衡量〔5〕。我國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首次將自評健康狀況作為重要調查變量,為全面認識老年人健康提供了重要依據〔6〕。根據已有文獻,自評健康狀況是一個很好的健康狀況度量指標,而生活滿意度是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體現,除經濟狀況外,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為維護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起到協同作用〔7〕。
本文將因變量設定為二分類變量,因此將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兩次推導,因變量分別表示生理健康狀況或心理健康狀況。在CHARLS全國問卷中設計了老年人的自評健康狀況和生活滿意度的問題。其中,有關自評健康狀況的問題是“您覺得您的健康狀況怎么樣?”被調查對象在回答該問題時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的選項是極好、很好、好、一般、不好,另外一組的選項是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 有關生活滿意度的問題是“您對自己的生活是否感到滿意?是極其滿意、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太滿意,還是一點也不滿意”。對問卷進行重新編碼,將自評健康狀況為極好、很好和好或很好和好設定為健康=1,將一般和不好或一般、不好和很不好設定為不健康=0;將生活滿意度為極其滿意、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設定為滿意=1,不太滿意和一點也不滿意設定為不滿意=0來表示。
1.2.2自變量 醫療保險的參保類型是本文的自變量,選取無醫療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作為自變量。由于選擇商業保險和其他保險的人數較少且保險費用與保障水平差異性較大,所以商業保險和其他保險不作為研究對象〔5〕。
1.2.3控制變量 本文研究的控制變量包括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城鄉、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慢性病情況;社會經濟因素:個人工資收入、銀行存款;生活方式:吸煙、飲酒。在CHARLS全國問卷中設計了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的問題,對問卷進行重新編碼,設定為未接受過教育=1,未讀完小學、私塾畢業和小學畢業設定為接受過初等教育=2,將初中畢業和高中畢業設定為接受過中等教育=3,將中專畢業、大專畢業、本科畢業、碩士畢業和博士畢業設定為接受過高等教育=4。同樣,對婚姻狀況也進行重新編碼,將已婚與配偶居住、已婚不和配偶居住和同居設定為已婚=1,將分居、離異、喪偶和從未結婚設定為未婚=0。醫療保險(無保險=0、城鎮職工醫保=1、城鎮居民醫保=2、新農合=3)、性別(男性=1、女性=0)、年齡(實際值)、城鄉(城市=1、農村=0)、受教育程度(未接受過教育=1、接受過初等教育=2、接受過中等教育=3、接受過高等教育=4)婚姻狀況(已婚=1、未婚=0)、慢性病(有慢性病=1、無慢性病=0)、個人工資收入(有收入=1、無收入=0)、銀行存款(實際值)、吸煙(吸煙=1、不吸煙=0)、飲酒(飲酒=1、不飲酒=0)。
1.2.4模型設定Y=β+β1X1+β2X2+β3X3+...+βnXn
公式1
在公式1中,Y為自評健康狀況或生活滿意度,β是常數項,βn是Xn對應的回歸系數,X1...Xn為其他影響健康的因素〔5〕。
1.3分析方法 使用Stata14.0軟件進行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2.1樣本的基本情況 本次選取了我國6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共計1 296人,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 139人,沒有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57人。其中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比例最高,占42.59%,城鎮職工醫保占23.07%,城鎮居民醫保占22.22%。男625人,女671人,年齡65~97歲。623人居住在城市,農村673人。未接受過教育的比例最高,占41.43%,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最低,占9.26%,接受過初等教育占33.18%,接受過中等教育占16.13%。已婚人數為944人,未婚人數為352人。慢性病情況: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336人,沒有慢性病的有960人。有843人沒有工資收入,有453有工資收入。銀行存款的均值為5 798.51元且標準差較大。吸煙的老年人有539人,飲酒的老年人有810人。
2.2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 在自評健康狀況方面,無醫療保險且自評健康狀況好的老年人占6.25%,無醫療保險且自評健康狀況不好的老年人占5.86%。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且自評健康狀況好的老年人分別占5.56%、11.11%和23.15%,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且自評健康狀況不好的老年人分別占17.52%、11.11%和19.44%。
在生活滿意度方面,無醫療保險且自評健康狀況好的老年人占2.85%%,無醫療保險且自評健康狀況不好的老年人占9.26%。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且自評健康狀況好的老年人分別占3.24%、5.86%和35.26%,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且自評健康狀況不好的老年人分別占19.83%、16.36%和7.33%。
在自評健康狀況方面,自評健康狀況好且無保險的81人(6.25%),自評健康狀況好且參加城鎮職工醫保的72人(5.56%),自評健康狀況好且參加城鎮居民醫保的144人(11.11%),自評健康狀況好且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300人(23.15%)。不同醫療保險的參保類型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老年人的自評健康狀況存在顯著影響(χ2=77.134,P<0.01)。
在生活滿意度方面,對生活感到滿意且無保險的120人(9.26%),對生活感到滿意且參加城鎮職工醫保的42人(3.24%),對生活感到滿意且參加城鎮居民醫保的76人(5.86%),對生活感到滿意且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457人(35.26%)。不同醫療保險的參保類型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老年人的生活感滿意度存在顯著影響(χ2=495.889,P<0.01)。
2.3二分類Logistic模型的回歸 在自評健康狀況方面,城鎮職工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鄉、慢性病情況、銀行存款和飲酒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有顯著影響。
在生活滿意度方面,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年齡、受教育程度、工資收入、銀行存款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見表1。

表1 二分類Logistic模型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對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有正向影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存在負影響。
政策建議:①醫療保險方面。我國在2009年提出要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這一目標至今還未能實現,在國家對基本醫療保險的高度重視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日趨完善,但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卻沒有顯現出更大的作用〔8〕。②人口學特征方面。疾病譜的變化導致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增加并有由高齡老年人向低齡老年人轉移的趨勢〔9〕。應提高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階段,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人口數量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有利于增強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從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另一方面,提高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會拓寬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從而減少老年人精神慰藉不足的問題。③慢性病方面。我國要大力發展護理服務,減少老年人因慢性病帶來的痛苦,還要縮短慢性病申請時間,減少申請環節,減少老年人在醫院和醫保局之間時間和精力上的消耗。④社會經濟方面。醫療保險能夠在最大范圍內降低老年人的就醫負擔和經濟負擔〔10〕,因此應加大大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上的投入,以經濟發展來帶動醫療衛生的發展,讓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老年人享受到平等的醫療資源,提高老年人的醫療服務利用率,從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狀況〔11〕。醫療保險與老年人健康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要想更好地保證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政府部門在不斷完善醫療保險政策的過程中,也要保證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夠享受到社會福利,減輕老年人的經濟負擔〔12〕。⑤生活方式方面。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積極樂觀的情緒對提升老年人的自評健康狀況和生活滿意度都很有幫助,因此要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13〕,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從而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節約醫療資源。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的一些不健康行為都成為他們患病的危險因素,如吸煙、喝酒、缺乏鍛煉、缺乏保健意識等,因此要大力宣傳和建立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老年人健康,延長老年人壽命,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
綜上,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方面起到了積極地促進的作用,但是為實現"長壽且健康地活著冶的目標,需要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14〕,提高疾病預防意識與能力,加大對定期進行體檢必要性的宣傳,幫助老年人樹立定期常規體檢的意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