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宗奎
突遇寒流,中石化池州石油準備充分,確保天然氣供應不斷檔。
就在時光列車剛剛跨入2021年界碑的檔口,地處皖南福地的池州遭受了50年未遇的寒冬,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也使得城市天然氣的需求量隨之大增。

◇寒潮突襲,車流涌入油站,保供任務艱巨。 供圖/孫宗奎
為確保天然氣安全平穩有序供應,中國石化安徽池州石油公司立即行動起來,積極組織員工鏖戰寒冬,極力克服寒流侵襲帶來的不利影響,并啟動資源保供預案,確保物流與氣站無縫對接;實施管理專人值守制度,安排管理人員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確保安全為上;加氣員工倒班值守,啟動全天候天然氣保供硬核措施,積極應對寒潮侵襲帶來的用氣高峰。
據氣象部門預報,新年伊始,皖南山區將有一股持續多日的強降溫過程。屆時,氣溫將降至-10℃左右。為了積極應對寒潮來襲,池州石油認真做好設備設施防凍、防凝、防滑故障工作,立即組織人員采取措施做好防范,對設備外表、接地連接、管線法蘭,以及附件墊片進行了一次防凍保溫維護,防止因凍裂造成設備故障或損害影響燃氣保供。
公司打破“站長為設備管理員”的慣例,將賬管員和班組長列入了設備管理員的序列,增加設備管理員人手,增加設備巡視檢查頻次。啟動設備維護保養三級應急響應,市公司、縣(片區)和加氣站設備維保人員聯絡暢通,一旦發現問題確保第一時間互動響應。
1月11日傍晚,百牙加氣站有眾多車輛排成長龍等候加氣,現場秩序十分井然。百牙加氣站是池州市主城區天然氣供應的唯一加氣站,若斷供后果不堪設想。當晚,在加氣站現場,站長邵娜一邊引導車輛依次排隊,一邊用大嗓門喊著:“各位車主,別擔心,我們氣源充裕,再多的車輛都能加滿。”
據邵娜站長介紹:“平時,我們站只能日加注9000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氣。今天,我們站的加氣量已經突破歷史紀錄。截至目前,已經加注天然氣14000多立方米了。晚上9點應該還有一個小高峰。”
據了解,目前該公司共有百牙、城南和交匯三座加氣站,分別為池州市區、東至和青陽兩縣3000余輛出租車、200余輛公交車和部分氣改車輛提供加氣服務。為了盡量滿足這些車輛的加氣需求,該公司物流部調度室對承運天然氣的槽車往返路程、裝氣耗時、橇裝容量等進行了仔細測算,力求精準配送不斷檔。零售部安排專人對站內橇裝容量進行監測,研判所在區域內車輛加氣量的大致需求,目的是與物流和承運車輛保持緊密聯系,力求配送時打好“提前量”,確保各站氣源無縫對接不斷供。
1月9日晚,北風凜冽,室外氣溫低至零下9攝氏度,來百牙站加氣的車輛仍然川流不息。
“今天,我已檢測了521輛車,手和臉凍得有點吃不消了。”蔣麗霞是一名老加氣員,加氣操作和氣瓶檢測十分老道。盡管她用圍脖嚴嚴實實地系在安全帽的下沿,但刺骨的北風還是透過縫隙刺割著她的臉龐。
蔣麗霞一邊手持可燃氣體報警器檢測車輛氣瓶,一邊說:“其實,氣瓶和車輛其他附件漏不漏氣,我用鼻子一聞就能知道。但我不能這樣做,憑經驗做事不靠譜。為了客戶的安全,我必須嚴遵職業操守,哪怕再苦再累,也不能懈怠。”
為了確保車輛加氣安全,無論多忙,現場加氣的員工們都會對每一輛加氣車進行漏氣檢測、核對鋼瓶、驗證驗照,并做好相應記錄,做到應檢盡檢,不落一個。她們對車主負責的態度,令現場等候加氣的車主很是敬佩。車主們不但不催促,反而十分理解員工們這種嚴遵操守保安全的做法。一位車主對正在做安檢測試的員工說:“安全第一!你們這樣做,也是為我們的安全負責。我為你們點贊!”
1月11日上午9點,負責天然氣物流承運的第三方東至片區負責人方錢,站在城南加氣站出口處焦慮萬分地用手機喊話:“一個小時能到嗎?不然城南就要斷氣了。怎樣處罰,你是知道的。” 物流承運方回答道:“半個小時準到。”
原來,該公司在寒潮保供期間與承運商簽訂了物流保供特別協議,斷供5分鐘便承擔該趟運費的20%處罰。對于10分鐘、20分鐘等等,都明確了處罰條件。方錢說:“以前,我們承運從沒有耽誤過。這次寒潮保供比較特殊,有這樣的附加約束我們可以接受,畢竟是非常時期。”
約束承運商只是一個方面。同樣受到約束的,還有加氣站的斷供處罰、物流部的斷供處罰、調度部門的斷供處罰等等。總之,是環環相扣,責任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