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責任編輯/趙曉夏 美術編輯/李儀靈

交通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堅持問題導向,把握重點環節,強化綜合執法治理。圖為交通執法人員在疫情防控前線值守。
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十四五”新發展階段的重要任務。新階段面臨新特征,隨著各級層面(省、市、縣)和相關領域(文化、交通運輸、市場監管、農業、生態環境等)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深入推進,“十四五”時期“綜合執法”將成為社會治理和相關行業治理最為顯著的新特征之一。
新特征具有理論必然。由管理向治理轉變,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腳點是增進人民福祉。行政執法直接面對人民群眾,執法隊是行業治理的“先鋒隊”,執法工作是行業治理的“最前端”,高水平治理體系建設必然離不開高質量執法服務。
作為社會熱點,綜合行政執法及其改革歷來備受關注。黨中央國務院將其作為一項專門任務加以部署和推進,充分體現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為新生事物,綜合執法亟待探索實踐。行政執法是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綜合行政執法”則是新形勢下推進行業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路徑,在“十四五”期間,亟待進一步深化探索,深入實踐。作為利民舉措,系統推進綜合執法,有利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切實解決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執法擾民、基層執法力量不足等問題,提升執法效率和監管水平。
新特征存在現實表現。以江蘇交通運輸行業為例,2018年9月,江蘇省通過機構改革成立了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截至2020年10月,有8個設區市完成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組建掛牌,縣級層面改革也在加快推進,“一支隊伍管執法”初具形態,為“十四五”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四五”時期,江蘇省一方面要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理順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機制,著力彰顯各層面、各領域綜合執法成效,另一方面還應避免兩個方向的“走偏”,即“換湯不換藥”,“掛牌”淪為形式,實際工作路政、運政依然各行其政,港口、海事各管其事,基層負擔不減反增,行政效率不升反降——非改革之初衷;“用藥過猛”,刻意追求“大綜合”,紙上談兵,照搬教條,不顧業務壁壘,要求執法人員全知全能,反而在實際工作中導致執法不專業、不權威——非改革之目的。
新特征有待充分彰顯。綜合執法是新特征,也是新事物,蘊含新挑戰、新機遇。綜合執法的關鍵在“系統綜合”,內涵是“依法行政、權威高效”,總體要求是“嚴格、規范、公正、文明”,根本導向是“執法為民、服務發展”。深刻認識、充分彰顯“綜合執法”這一新特征,應當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把綜合執法擺在社會行業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綜合執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應當充分認識到,執法不能脫離經濟社會發展而獨立存在,綜合執法要“握指成拳”,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行政執法體制,讓執法主動適應發展、參與發展,乃至引導發展;應當積極推進“互聯網+監管”,深化“科技+信用”,以“數字執法”服務“數據治理”,通過執法讓守法者暢行無阻,讓違法者寸步難行;應當牢記改革的初心和使命,讓“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綜合執法領域得到充分體現,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