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責任編輯/張林 美術編輯/李儀靈
2020年12月23日,“一帶一路”國際交通研討會暨粵港澳青年科學家論壇(簡稱“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以“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促進‘一帶一路’物流運輸與‘雙循環’協同發展”為主題展開高端對話。國際道路運輸聯盟(英文簡稱“IRU”)東亞及東南亞代表處首席代表周妍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公路運輸行業的影響,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公路運輸的“毛細血管”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攝影:祝巍)
IRU
道路運輸行業的國際組織,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目前,涵蓋來自中國等全球80多個國家的160多個會員,代表全球350多萬家公路運輸企業。2017年,IRU已經分別與中國國家發改委和海關總署簽訂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文件,目標是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國際物流運輸大通道建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使全球公路運輸行業面臨嚴峻挑戰;另一方面,使部分公路路段貨運數量爆發式增長。在中國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背景下,中國與相關國際公約的“軟聯通”,能夠提升國際間互聯互通水平。
因為公路運輸至關重要的“毛細血管”作用和行業企業相對較弱的抗風險能力,政府與企業的深入合作能幫助行業渡過新冠肺炎疫情難關。

周妍分享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公路運輸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面對持續的疫情影響,公路運輸作為社會經濟“毛細血管”所發揮的集散作用不可替代,海運、中歐班列、航空運輸的“最后一公里”基本由公路運輸承擔。由于高度市場化,目前行業中大部分企業是中小企業,所以抗風險能力較弱。
IRU于2020年11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新冠疫情對全球道路運輸行業影響》顯示,2020年,中國道路運輸行業損失約1000億美元(約6475.7億元人民幣)。政府通過協調政策,可以為行業提供相關財政和稅收政策支持。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特別是歐洲疫情暴發后,空運突然中斷,海運一箱難求,導致中國與中亞、歐洲之間公路運輸通道的運量出現爆發式增長。
爆發式增長的原因是上升的跨境電商貨運需求對跨境公路運輸產生的刺激作用。疫情使歐洲人民的生活消費習慣發生變化,開始更多地使用電商平臺購物。目前,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公路運輸時效,正常情況下在兩周之內。因為公路運輸時效性好、調撥能力強、運力充分,電商貨物對公路運輸的需求仍在不斷增長。中歐公路上大部分貨物都來自跨境電商。
以國際公路運輸系統(聯合國授權IRU管理的全球唯一跨境貨運海關通關系統,英文簡稱“TIR”)為例,2020年1月至11月,中國TIR運輸數量已超過2019年全年總量,這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背景下,非常不容易。
IRU與其他運輸行業的相關國際組織深化合作,可以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組合的高效國際運輸,共同促進貿易便利化。例如,如何更好地利用聯合國《TIR公約》實現公鐵聯運、公海聯運,充分利用數字化工具,提高不同運輸工具轉換過程中的效率。
交通運輸相關國際組織應該更好地發揮作用,利用自身專業水平與國際網絡,促進國際間行業的交流與合作,高效銜接國內國外市場,促進“一帶一路”與“雙循環”協同發展。
中國可以加入更多國際公路運輸相關的國際公約。例如,目前中國正在研究的《危險貨物國際道路運輸公約》《國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以及《易腐食品國際運輸及其設備公約》。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中國公路運輸行業面臨著挑戰和機遇并存的局面。行業與政府通過深化合作共同渡過疫情難關,持續發揮好“毛細血管”作用。同時,中國與中亞、歐洲之間公路運輸運量的爆發式增長,顯示著中國公路運輸擁有與“雙循環”協同發展的強大活力,而要充分釋放這種活力,中國可以加深與國際的合作,參與構建多種方式聯運的高效國際運輸體系。

中蒙俄國際道路貨運試運行活動在天津港啟動(圖片來源:交通運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