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的經濟收入以及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除了對食品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之外,也對食品包裝設計效果提出了多元化需求,比如既要實用又要美觀,同時還要有內涵與設計感。為更好地滿足大眾對于現代食品包裝設計的多樣化需求,食品包裝設計師應該在提高設計水準方面多進行探索。我國傳統圖案文化博大精深,不僅歷史悠久,也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將其運用到現代食品包裝設計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設計質量,同時也能傳承優秀文化精神,下面就中國傳統圖案在現代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如圖1所示,是某品牌酒水和糖果的包裝設計效果圖。從圖中不難看出該品牌食品主要用于婚宴場合,其中雙喜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關于雙喜字的民間傳說也有很多,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們結婚時仍然經常用到雙喜字,在酒水和糖果包裝上加上雙喜字不僅能夠增添喜氣,還代表著對新人的美好祝福。除了雙喜字之外,還運用了雕花元素,在中國傳統圖案中,雕花圖案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雕花圖案中既能感受到民間藝人的技藝精湛,又能體會到其背后的文化底蘊,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雙喜字、雕花、紅燈籠等元素結合到一起,加上大紅色的背景,可以起到渲染節日氣氛的作用,不管是結婚還是賀壽,這樣的包裝設計既實用又美觀,還可以產生裝飾效果。今后在食品包裝設計中關于中國傳統圖案和文字的運用途徑還有很多,對我國傳統圖案和文字的傳承也有積極意義,因此需要設計師繼續加強思索和研究。
圖1 某品牌酒水和糖果的包裝設計
如圖2所示,是某品牌月餅的包裝設計圖。月餅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象征,在中秋節那天人們都會選購月餅來和家人共同分享。在挑選月餅時,很多人的購買意向都取決于月餅的包裝設計,精美且實用的包裝設計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在右圖中,月餅的包裝設計十分環保,雖然包裝材質看起來很簡樸自然,但是包裝上的剪紙效果卻很吸引眼球,剪紙作為民間藝術,也是中國傳統圖案的組成部分,經過時間的流逝,剪紙文化仍然能夠在現代社會中被保留下來,向人們展示民間藝術的魅力。在該月餅包裝中,有玉兔、桂樹,背景是一個圓圓的月亮,整體來看呈現出了中秋節當天的夜空景色,而且加上剪紙圖案之后大大提高了包裝設計的立體感。在吃完月餅之后,包裝還可以作為裝飾品擺在桌子上,所以這樣的包裝設計既實用、環保,又有很高的審美性,能夠將我國傳統節日的特征充分展現出來,值得學習和大力推廣。
圖2 某品牌月餅的包裝設計
如圖3所示,是一款食品包裝設計效果圖。首先在包裝的正中間是一個大大的金色“?!弊?,象征著吉祥如意,在金色福字下面還有一個傳統福字圖案,這樣就提升了包裝的文化底蘊。包裝整體采用大紅色,在中國紅色象征著喜氣洋洋,是很多值得慶祝的日子中的常見顏色。在包裝的右上角是金色的牡丹圖案,牡丹既是我國的國花,展現了民族凝聚力,又代表著吉祥富貴,是很多現代人都喜愛的鮮花品種之一,添加金色的牡丹圖案之后可以增強該食品包裝的審美性,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在食品包裝的左上角和右下角都增加了祥云圖案作為點綴,祥云在古代是十分有代表性的圖騰,寓意著吉祥如意,經常出現在衣服、瓷器等上面,而且祥云元素在現代社會的應用也很普遍,比如在建筑、家具上對祥云圖案的運用十分常見。所以將祥云圖案和食品包裝設計相結合,不僅可以傳達對消費者的祝福,同時還能傳承其文化底蘊,提高我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促進文化輸送工作效率的提升。
圖3 一款食品的包裝設計
如圖4所示,是一款牛奶的包裝設計效果圖。整體來看牛奶包裝設計呈現出中國風的風格。在紅色的包裝上,不僅有梅花還有紋樣,梅花自古以來都是很多詩人的歌頌對象,不少文人都被梅花堅韌不拔的品質所吸引和打動,所以關于梅花的詩句就數不勝數,而且梅花的繪畫手法也多種多樣,同時“花”元素也屬于中國傳統圖案的組成部分,即使是用在現代食品包裝上也仍然能夠呈現出濃厚的文化內涵,下面的紋樣更是經典的中國傳統圖案形式之一,將眾多圖形和顏色組合到一起卻沒有混亂感,反而十分精美,紋樣種類也有很多,在古時候被用在各種各樣的物品上,產生了不同的點綴效果。在以藍色為主色的包裝上增添了一只飛鶴形象,鶴在古代代表著吉祥的寓意,同時飛鶴元素在現代社會的運用也十分廣泛,飛鶴旁邊是一幅漂亮的適合紋樣,適合紋樣的形式有很多,將眾多顏色糅合在一起,極具欣賞價值。牛奶作為很受現代人歡迎的飲品,其包裝設計水準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在上圖的牛奶包裝設計中,不僅和中國傳統圖案進行巧妙結合,提高了包裝的審美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起到宣傳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透過文化底蘊濃厚的包裝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也有利于提高我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度。
圖4 一款牛奶的包裝設計
經過上述案例分析,可以得知中國傳統文案能夠在現代食品包裝設計中進行廣泛運用,一方面能夠滿足消費者提出的實用、美觀等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宣傳的有效渠道,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