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香港一名63歲男子在接種科興疫苗兩天后死亡,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隨即召開會議,商討近3個小時后一致認為死因與疫苗接種沒有直接關系。有港媒4日評論稱,專家掌握病人詳細病歷,也看過入院后的資料及解剖報告,他們所言可信,公眾不宜過多揣測而對打疫苗產生不必要的疑慮。
據香港《東方日報》4日報道,死亡事件發生后,在香港社會引發高度關注。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3日迅速舉行會議,分析初步解剖報告后一致認為,死因與疫苗接種沒有直接關系。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稱,根據醫管局的資料,病人本身有長期疾病及嚴重吸煙習慣,另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中央肥胖以及懷疑心肌疾病。醫理學初步解剖數據顯示,死者患有嚴重冠心病,有3條心血管嚴重閉塞,包括有一條百分之百閉塞,另外兩條則有七成至九成閉塞。委員會因此推斷死者因急性心肌梗塞導致肺水腫,最終因呼吸衰竭死亡,死因與疫苗接種沒有直接關系,因此疫苗接種計劃會繼續推行。委員會將等待全面解剖報告,包括顯微鏡分析等再進行審視,預計解剖報告需要一至兩星期。
委員會另一共同召集人李卓廣稱,如果死者患有心肌梗塞,不管是否接種疫苗,也會在短時間內死亡,且死者的糖尿病及血壓均控制得不好,其高壓達到190。港大醫學院心臟科臨床教授蕭頌華稱,心臟只有3條冠心血管,如3條都有嚴重閉塞,短時間內心肌梗塞的概率極高。孔繁毅認為,病人有責任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如糖尿病及高血壓藥在近日復診時被醫生調整過分量,應先處理好自己的長期疾病再接種疫苗。
專家分析的另一個重點,是死者打疫苗后有沒有出現與疫苗有關的過敏情況。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稱,病人似乎在接種后48小時內都未出現對疫苗的過敏或副作用反應,相信病情在兩天內急速惡化并非由疫苗引起,呼吁市民現階段不需要過分憂慮。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稱,英國及美國每5萬至10萬人接種復必泰疫苗,也會有一宗死亡個案,反映存在自然死亡概率。他說,內地及其他地方已累計超過1000萬人接種科興疫苗,如有問題應顯而易見。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公司還通過發言人表示公司已獲知事件,并已與香港有關部門聯系,會積極配合香港特區政府的調查,期待早日獲得調查結果。
63歲男子死亡事件一度令部分已經預約接種疫苗的市民卻步,但廣大香港民眾對疫苗仍然充滿信心。有市民表示,會按照個人身體狀況決定是否打針,還有已預約接種的人聽到專家報告之后說:“放心了!”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4日在一個電臺節目中稱,已經有心理準備疫苗接種計劃進行時,有個別市民會出現較嚴重的反應甚至死亡事件;特區政府會按同一原則處理每宗個案,開誠布公地向市民交代。他透露截至3日傍晚,有1350名私家醫生完成手續,登記參與疫苗接種計劃,市民反應踴躍。目前已有5.18萬名市民接種第一劑北京科興疫苗,累計分別有25.6萬人及9.6萬人預約接種科興疫苗及復必泰疫苗。
有港媒4日評論稱,接種疫苗后出現異常甚至死亡個案,并不鮮見。早前挪威出現30多例死亡,引來議論紛紛,但其后證實與疫苗無關。值得留意的是,這些死者都是長者,且多有基礎病,這也提醒大家并非每個人都適合接種疫苗。文章說,環顧全球,接種疫苗的速度并沒有因為出現一些異常情況而停頓,反而進一步提速,各方都在搶購及搶打疫苗,因為疫苗是克制新冠疫情的唯一希望。正如接種市民說的那樣:不靠疫苗,靠什么抗疫?《星島日報》4日發表社論稱,對于這類事故,必定有人大做文章,有意把接種疫苗的危險性夸大:一是有心營造危機感,加強公眾對疫苗的恐懼,借此打擊接種計劃;二是特別針對內地國產疫苗,削弱市民對內地的信心,企圖制造兩地矛盾;三是編造瞞報的“陰謀論”,以撈取政治本錢。政府和專家應適時以科學數據有力反駁,并通過傳媒和各種宣傳方式向公眾清楚解說,不要讓非客觀、別有用心、似是而非的說法蔓延,對接種計劃造成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