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中芯國際3月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根據批量采購協議,已于2020年3月16日至2021年3月2日期間與荷蘭半導體設備制造商阿斯麥集團就購買其產品簽訂購買單。受前期消息披露影響,中芯國際港股本周上漲約10%。
根據最新公告披露,此次的購買單為阿斯麥集團向中芯國際供應用于生產晶圓的機器,購買單的總價為12.02億美元。中芯國際未公布訂單包含的產品或機器型號,但據路透社3日報道,阿斯麥集團表示與中芯國際的批量采購交易涉及一項中低端芯片制造技術,即深紫外線光刻技術(DUV)。阿斯麥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光刻設備供應商,實現7nm以下先進半導體制程的關鍵設備——極端紫外線光刻機(EUV)就由該公司生產,并且是全球唯一能夠量產EUV的廠商。阿斯麥3月4日澄清稱,同中芯國際的協議已于2018年1月1日簽訂,最初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12月31日,并于2021年2月1日延長至2021年12月底。
據路透社報道,2019年美國政府向荷蘭施壓,要求其取消向中芯國際出售EUV設備的交易。根據荷蘭政府記錄,截至今年2月底,荷蘭官員一直未批準向中國運送EUV設備的許可證。2020年12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要求美國半導體制造設備企業在向中芯國際出口產品之前,必須獲得許可。2021年3月1日,有媒體稱中芯國際已獲得部分美國設備廠商的供應許可,主要涵蓋成熟工藝用半導體設備等。
“中芯國際可能成為全球半導體短缺的大贏家。”美國CNBC網站本周報道稱,當前包括汽車行業在內的許多制造行業都面臨全球性芯片短缺問題,很多行業并不需要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工藝,即使中芯國際使用較老的技術,也有可能參與進來填補這一巨大的需求。
“現在全球市場上的汽車芯片非常缺貨,而汽車用的普遍是28nm的芯片,很多傳統芯片和傳統制程也是需要的。”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3月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芯國際與阿斯麥簽訂12億美元大單,對雙方企業以及全球的市場供應都是很好的事情。
對于中芯國際的采購單中沒有包括其一直希望獲取的EUV,項立剛認為這的確是制約中芯國際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我們當然希望中芯國際最好能夠買到EUV,但如果買不到,DUV也是可以的。”項立剛分析稱,中國現在有不止一家芯片企業在致力于突破EUV技術。“這種技術的原理大家都很清楚,國內企業現在沒能做出來的原因在于實驗做得還不夠多,在這項技術上做的實驗多了,投入的時間、人力、財力多了,是有希望把技術攻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