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培養是我國大學教育的主要目標,近年來在信息技術取得長足進步以及信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融合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社會對創新人才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致力于培養能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中去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新時代,人們要多借助新時代孕育的新技術來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作為研究生,要在自身應用專業知識和掌握創新創業知識的前提下,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進而更好地發現問題,同時進行學術研究。經管類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考慮信息技術,還要結合自身所學專業的特點,建立相應的培養策略,與此同時,高校需要同企業、政府緊密合作,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結合開放式創新與教育理論,努力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經管類創新人才[1]。
本文在對西安工業大學經管類研究生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基礎上,結合新文科建設的要求與經管類研究生自身的技術手段、各自專業特點等,提出包括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策略,以此為培養經管類研究生信息素養提供參考。
主要從對應用型創新人才應具備能力的認識、所接受過的創新教育形式、學科競賽對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教師的創新能力和教學方式對培養創新型人才起到的作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等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1)應用型創新人才應具備能力的認識。創新型人才培養應注重四大基本能力,即邏輯思維能力、動手實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創新教育形式。互聯網時代,依托數據分析等技術,目前高校開展的創新教育形式大多為: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課程、學科競賽和講座。
(3)學科競賽對創新能力的作用。參加學科競賽是提高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開展的所有形式的創新教育中,學科競賽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是最大的。

圖1 學生對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的認識調查

圖2 學生提高自身創新能力渠道的調查

圖3 學科競賽對學生提升創新能力的幫助程度調查
(4)教師的創新能力和教學方式對培養創新型人才起到的作用。在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中,教師的引領作用至關重要。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與教師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現有的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式教學情況下,實踐啟發式教學對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2]。
(5)信息技術的應用。與非大數據時代不同的是,大數據時代對研究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在大數據時代,社會信息環境今非昔比,大數據逐漸成為人們從事生產生活、科學研究等各種社會活動的重要依據。因此,人們對信息的重視程度及敏感程度也亟須提高。隨著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人們的創新思維方式逐漸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文科下經管類研究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充分考慮經管類研究生的特點,還要緊密結合新的時代特征,創建包括學校、教師、學生三個主體在內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以此增強經管類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
學校是經濟管理類研究生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基石。作為培養研究生的學校,有責任創建經濟管理理論與新技術相結合的經管類研究生培養體系,包括制定合理的培養計劃,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安排適當的實踐活動等。在實施這些任務的同時,學校要盡可能增加與創新有關的課程和實踐環節,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素質和能力的基礎。
在經濟管理類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中,教師起著關鍵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大數據時代具有更高的創新能力水平,要求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來評價教師的創新能力,通過培訓和激勵來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3]。教師應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授課教師。這類教師主要負責與創新有關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方法[4]提高經濟管理類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第二類是指導教師。教師在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中起著重要作用。首先,指導教師應該具有很強的創新素質,例如,收集實際問題、數據和敏感信息;其次,提出研究問題和相關分析工具應用的能力等;最后,再進一步通過學術研究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

圖4 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
在大學階段經過專業知識的學習,不同專業的研究生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內容有所差異,不同專業所需要的研究生對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要求也有差異,在這種前提下,就要求研究生在培養創新能力的過程中要把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放在首要位置。經管類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基礎,鍛煉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創新意識貫穿于整個過程。而研究生則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創新意識,在已有創新能力基礎上,需要繼續鍛煉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6]。
新文科下創新能力和新技術已經成為研究生進行創新創業、學術研究和工作的必備技能。經管類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起著基礎作用和基石作用,教師尤其是導師起著關鍵作用,但核心還是在于研究生自身。通過他們的課程、實踐活動和研究工作,他們應該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當今信息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