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初級中學 江蘇 泰州 225300)
我國基礎教育在各個階段都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模式,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在我國教育事業中良好教育觀有著重要作用,主要針對教育理念方面理解和運用,尤其在初中階段所有學科中體育這門課程有顯著改善,課程內容以保障學生多方面積極健康成長為前提,在明達文化教育理念中,體驗式體育教學是根據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認知感官特點等規律,創建活潑生動的體育教學場景,把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到場景之中,促使學生產生聯想,即便體育教學結束學生也能反饋其中內容。本文在明達文化教育背景下建立體驗式體育教學創新模式及其應用。體驗式教學把傳統教學和高科技相結合所體現新式教學方法,不只是對體育教學內容輸入給學生,還能在體驗式教學中激發學生對運動產生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切身體驗運動帶來的好處。
傳統初中體育課堂通常占據主導位置的是教師,而學生則處在被動狀態下進行學習。在明達文化背景下,而初中體育體驗式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教育教學主體,學生與體育教師之間處于平等關系。體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做到足夠尊重學生,盡最大可能開發學生潛力,激勵學生對教學內容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積極性,使課堂氛圍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到體育所帶來的魅力。明達文化背景下,初中體育體驗式教育教學尤為強調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互動,體育教師應加大力度創建體育相關情境,并積極參加到教育教學活動中,與此同時,與學生建立良好溝通交流渠道,以達到師生共同學習成長目的。這也體現了明達文化背景下初中體育體驗式教育教學特點。初中體育教育教學引入體驗式教育教學目的是要了解學生特點及差異,并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在體驗式教育教學中能夠成長進步,避免群體教育教學現象出現。
在明達文化背景下,初中體育體驗式教育教學實施具有以下原則。
第一,體驗式教育教學需要激勵學生自主參與。傳統體育教育教學始終是先確定內容再確定任務,這就影響著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側重教育教學內容,忽視學生身心發展的情況,并且不能體現出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體驗式教育教學改變了這樣的局面,因為體驗式教育教學要求學生作為主體,更為重視學生成長發展,以此作為體育教育教學中運動項目選擇基準,不但可以使學生完全投入到學習中,而且有助于學生從體驗中收獲知識及提升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
第二,體驗式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內容。實踐活動是體驗式教育教學源泉,在體驗式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注重實踐,以實踐作為基礎,利用實踐過程去感悟和反思、體驗及總結,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成自身素質。總體來說,教師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需要對體育課程相關內容進行拓展。體育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以只限于單項運動項目,還要突破空間及實踐界限,使技能和知識可以有效結合起來;另一方面,需要科學結合學生實際成長生活。體育教師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基于生活,深入體驗生活、理解生活,并從中有所感悟,有利于學生建立對體育正確學習觀念;第三,體驗式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與學生平等互動。傳統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處在主導地位始終是教師,學生與老師之間基本沒有有效溝通交流及互動。而體驗式教育教學需要體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學生需求作為出發點,設計出適合學生成長發展特點的體育教學方案,然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一些差異,因此教師需要和學生之間平等互動交流,收集體育學習相關信息并予以分析,科學有效的對教學方案進行整改,以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及成果的目的。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因其正處在成長過程中的青春期,對學習相關認識還不是很透徹,不僅是生活行為會產生情緒化,學習行為同樣會產生情緒化,這是初中學生所共有的一種特點。正因如此,明達文化背景下的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正確運用學生情緒化這一特點,是可以把一節沒有情感投入的體育教學課程轉變為有情感投入的體育教學課程,這就可以使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理解以及應用變得更為簡單。
有許多方法可以帶動學生情感,但最有效果的是游戲教學,學生參與到各種游戲活動中,并從其中獲取到學習樂趣,這是提高學生學習體育最直接的動力及情緒。總體來講,寓教于樂才是體育教師核心教育教學理念,以做游戲的形式使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通過參與活動自身體驗,來感受體育樂趣。比如,舉辦接力比賽,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游戲活動,一組將角色設立為老鷹,另一組將角色設立為兔子,將一只鷹及一只兔子劃分一個組合進行賽跑,比賽以最先到達終點的一組作為獲勝組。為了給游戲增添一些趣味性,體育教師可以適當準備一些道具,如,老鷹嘴巴及兔子耳朵等,讓學生扮演相關角色,增加學生對游戲活動參與性。還可以在賽跑路線上設置一些趣味性障礙,為游戲活動增添趣味元素以提高游戲可玩性。
我國初中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體育教學中的主導位置,大部分體育教師在教授各種運動技巧時,均采用親身示范的方式方法,這就會導致許多學生只是對體育教師的技術動作進行原樣模仿,同時不可以出現錯誤動作。在這種情況之下,體育教師已然成為教育教學活動主導,體育教學變得十分規范,不利于學生體驗。正因如此,明達文化背景下體育教師應基于教育教學內容,通過多元化教學形式科學有效進行體育教學,達到最好教學成果,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正知識,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效果。
比如,初中體育教學課程中對籃球動作進行教學,教師可通過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教育目的。可以把學生劃分為幾人一組,并進行組內交流,因此可以得出運球、二次運球、走步以及三步上籃等技術動作要領,同時還可歸納出錯誤技術動作。交流過后每組各指派一人進行演示。此體育教學內容雖然設計簡單,但能夠使學生完全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是高效獲取學習體驗的方式方法。各小組演示完畢后,體育教師沒有必要立即展示正確技術要領,以及學生演示時也無需當即糾正,因為這些行為不利于學生體驗和知識認識。教師可以在學生演示完畢后運用多媒體渠道,向學生播放展示一些籃球視頻和技術動作視頻,使學生觀看過程中學習及完善自身技術動作。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完全屬于體驗結果,也是自身體驗后的思考結果,并不是教師強行灌輸的結果,這就使學生深刻記憶學習體育知識。觀看相關視頻過后,教師再次組織學生進行技術動作演示,使全部學生均可以完成正確技術動作,如果有個別學生出現技術動作不達標的情況,可以安排技術動作較好學生對其進行一對一輔助,這樣有助于學生之間增進友情,并且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伴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體育教材也在優化完善其內容,是保障教材能夠發揮體育教學作用,教材內容本身具備普遍性及廣泛性卻很難得到改變。明達文化背景下對體育教師來說,不應該被限制于教材內容之中,應發揮教師創造性。初中體育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基于以學生為主體,個性化發展及整體推進教學原則,改變傳統教材帶來的觀念,做到利用教材教學而不是按照教材教學。例如,改變籃球架標準,更符合初中學生成長發育階段;改變排球場地規格,更適合初中學生,使學生對其產生積極興趣;科學合理的改變教材內容,結合實際學生特點進行調整;將日常生活中較為流行的元素融入體育教學內容中,使其更為豐富及具有趣味性。
近年來,我國對基礎教育內容改革不斷創新發展,尤其是初中教學階段,學生需要增強身體機能,健康體魄是進行學習和一切活動的前提條件,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需要培養良好習慣和身體素質的重要時期,也是建立正確人生觀,社會觀及價值觀關鍵階段。在明達文化教育思想影響下,構建符合初中階段的體驗式體育教學模式,關注教學質量,以明達文化為宗旨,建立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初中學生整體素質,靈活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增強教學實踐性及趣味性,促使學生對體育知識產生興趣。本文以明達文化教育為背景,構建體驗式教學方法為充分考慮和滿足學生個性化全面發展,從而使初中學生能夠提高綜合素質水平,為我國教育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