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順河回族區教育體育局教研室 河南 開封 475000)
2018年教育部明確提出學校體育要做到教會、勤練、常賽。王登峰司長認為,如果體育課僅僅只是教會了體育技能,而沒有競賽,學校體育工作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他指出,“教會”即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教會是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目標的基礎?!扒诰殹笔侵该刻炜茖W、合理地組織學生鍛煉,除了學生在校一日一小時體育活動之外,還涵蓋體育家庭作業和居家體育鍛煉?!俺Y悺本褪菍W校推廣普及競賽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班賽、校賽和聯賽等,通過常賽形成學校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在體育品德成為學科核心素養的時代背景下,競賽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需要重新認識和深度挖掘。
一般情況下,我們所理解的競賽活動是指在裁判員的主持下,按照統一的競賽規則要求,組織與實施的運動員個體或者運動隊之間的競技較量。學校體育競賽應該是引導全體學生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堂堂正正地去贏,學會在比賽中坦坦蕩蕩地去輸;學校體育競賽應該把核心放在比賽中滲透德育教育,做到立德樹人,錘煉高尚的意志品質!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學校體育競賽中是學校體育發展的方向,應該設計多種多樣的競賽項目,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選擇,都能有參與的積極性,都能有強烈的求勝欲望。作為新時代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多思考勤實踐,讓學校體育競賽常態化,生活化!讓全體師生能用體育的眼光去看世界。縱觀現在學校組織學生參與的班賽、校賽和聯賽,無論是學生的參與度,還是競賽頻率,都很難達到“常賽”的要求。如何落實“常賽”,充分利用競賽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技能運用能力,使運動充滿樂趣和激情,使學生在競賽氛圍激勵下和競賽規則約束下,逐步形成習慣化的行為方式,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這是學校體育工作面臨的新課題,也是廣大體育教師應該積極思考,探索解決的問題。
2018年河南省基礎教育教研室組織專家學者深入河南省各地市中小學實地調研,在全面分析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和體育教學價值、特點的基礎上,提出并實施“打造‘四有’體育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題教研與實踐活動。“四有”體育課堂就包含體育課要有靈活多樣的競賽活動。“四有體育課堂”中的競賽活動并非指那種正規、完整的競技賽事,而是泛指體育課上一切有競爭,分勝負的游戲、練習、展示、比賽等練習情景??梢猿霈F在體育課的各個環節,基本部分、準備部分、體能練習都可安排競賽活動。競賽活動的靈活多樣是根據體育課堂教學實際提出的競賽活動設計與實施策略,有效的貫徹、落實了教育部提出的“常賽”機制,對于廣大體育教師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在實施“四有”體育課堂初期,我們也面臨諸多困惑和挑戰。首先,根據每節體育課不同的教學內容,如何科學、合理地選擇競賽活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其次,根據學生和學習內容特點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競賽活動,已成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追求;再次,在常態體育課中,增加有目的、有組織的競賽活動,使學生在競賽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形成積極進取、遵守規則、社會責任等體育品德。在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下,我們重新認識和深度挖掘傳統教學方法意義上的“競賽法”的價值,使競賽法不僅僅作為一種體育教學方法使用,更能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獨特有效的德育途徑。
通過近兩年不斷實踐和探索,我們逐漸積累了一些課堂競賽活動的實踐經驗,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
隊列隊形練習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身體姿態,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因為隊列隊形練習枯燥無味,小學生普遍不喜歡,我們嘗試著把競賽活動引入每節體育課的隊列隊形練習中。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
第一課時,上課式結束后,教師宣布本節課的隊列隊形練習內容是向左轉和向右轉,并且告訴學生一會兒進行PK,男生PK女生,比比誰的動作更規范、更整齊。聽說一會兒有比賽,學生們練習時不再懈怠,訓練任務圓滿完成。
第二課時,改變隊列隊形比賽的方式。上課前教師拿著兩個沙包來到操場,學生們圍上來。“沙包是今天隊列隊形比賽獲勝兩隊的獎品!”學生們聽到后瞬間沸騰了,盡管隊列隊形練習的內容還是向左轉和向右轉,因有獎品,學生們在練習的時候格外認真。先練習,后比賽。四路縱隊相互PK,獎勵獲勝的兩隊。這次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凝聚力,學生動作質量明顯提高。
第三課時,為了提高全班學生隊列隊形的整體水平,教師出示三軍儀仗隊視頻,進行反口令競賽練習,強化空間方位概念的形成及其準確性。一隊對二隊、前對后、左對右、男生對女生,優勝者獎勵佩戴軍帽照相一張,學生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我們變換隊列練習形式,創新練習方法,使隊列練習常練常新,使學生樂此不疲,通過變換競賽形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紀律觀念和規則意識,不斷提高隊列練習效果,促進小學生空間方位概念的形成,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每節體育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一課時,采用了“比賽—教師示范講解—學生練習—比賽”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熱身后,學生間隔4m兩排站立,面對面傳接球比賽,比1分鐘傳接球的次數。開始,許多學生因傳球用力過大導致足球滿場飛,場面有些混亂。然后對學生因勢利導,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腳內側傳球技術,才能夠把足球傳到對方腳下。教師通過示范、講解腳內側傳球的動作要領,并提問學生:“老師的傳球動作和同學們的動作有什么不一樣嗎?”有學生回答:“老師,我們的踢球腳沒有外展,腳觸球部位不對?!彪S即安排兩人一組,反復練習踢固定球,體會腳觸球部位。然后進行面對面的腳內側傳接球練習,安排競賽活動“腳內側踢球射門”,兩位同學一組,前后間隔6m,中間放兩個標志碟充當球門,規定時間內比一比誰踢進球門的次數最多,進一步提高傳接球的準確性。以這種方式進行足球教學,學生的練習熱情高漲,比賽效果也好了許多。
第二課時,復習、鞏固上一節課學習的腳內側傳球技術動作。練習中發現有學生傳球時腳踝放松,傳球動作軟弱無力,這也是小學生學習腳內側傳球時常見的錯誤。教師首先向學生強調腳觸球時腳踝應該保持緊張狀態,然后安排學生練習腳面正、腳踝夾球保持固定使足球保持穩定,讓學生體會傳球時腳踝緊張的狀態。練習夾球后,適時做個小結:“同學們,你們在傳球的時候,只有做到了踢球腳外展、腳踝緊張,才能把足球又準確、又快速地傳給同伴,一會兒足球比賽才能獲勝。”學生們一聽有比賽,在練習時更加努力和認真了。本課改變了傳接球比賽的形式,四人一組,分兩隊間隔4m進行迎面傳接球比賽,往返練習,計時兩分鐘,比哪一組傳球次數多。這個比賽既有傳球,又有跑動,適當增加了難度,比賽氣氛活躍,效果良好。
第三課時,提高對學生的要求,用腳內側傳球的方式,把足球準確地傳到對方腳下。練習結束后,組織學生一起做“保齡足球”競賽活動。學生分成2組,每人1球。教師發令后,學生用腳內側傳球的方式,將距離10m的標志桶擊倒,兩組學生交替進行比賽,計算被擊倒的標志桶數量。比賽時學生們既緊張又興奮,全班學生都沉浸在比賽之中,喝彩聲、噓噓聲此起彼伏,還有些學生額頭冒汗,在陽光的映襯下閃閃發光。通過本節課的練習和比賽,學生用腳內側傳球的準確性顯著提高?!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保ㄟ^合理設計與組織針對性的競賽活動,有效提高學生在不同條件下運用技能的能力,強化他們參與運動的內部動機,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體育學習,并逐漸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適應能力等健康行為。
學生愛玩是天性,比如完整的體育足球教學課中,為了提升趣味性,教師應當增添更多玩的因素,幫助學生從簡單的喜歡踢足球轉化為熱愛此體育運動。所以,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當積極轉換教學觀念,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堅持學生為主體之下,從“玩”中發散出去,讓學生更易接受,提升學習興趣。在一年級教學腳內側射門一課中,教師在課堂之初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足球知識以及足球明星的故事,合理地激發學生對于足球學習的熱情。而后在操場上展開射門的嘗試性練習,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關于腳內側射門的技巧。針對學生特性,教師可以安排射門接力大戰等競賽游戲,變枯燥乏味的訓練為快樂且有趣的競賽游戲,這樣一來,足球訓練就不再如傳統教學那樣簡單乏味,學生能夠從這之中找到樂趣,并且掌握一些足球技術,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從中競賽感受到樂趣,進而提升教學的效果。提升趣味性的第二點就是將被動學球轉化為主動學球,充分讓學生感受到足球的樂趣,這也是綜合提升體育足球教學趣味性的關鍵足球教學的成果和最激勵人心的環節,無異于在實際比賽中產生的激情和效果。教師應當借助學生表現欲望強烈這一特點,適當策劃并組織足球比賽,學生會在比賽中表現出更加興奮,從而全身心積極地投入到比賽中去。實踐證明,體育課堂競賽活動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的團隊意識、默契程度,反映學習進度,也能讓學生在比賽中互動交流,取長補短,更好地得到團隊意識的全面提升,還能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競技精神及團隊精神。因此,體育教師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心思,結合自身教學進展和學生的學習進度,精心設計各類競賽,以達到體育教學事半功倍,提高學生整體集體素質和體育教學效率。
提升學生體育課堂趣味性,要在課堂上營造出富有趣味性的學習氛圍,又要在學習環境上積極營造出一種美好環境,引導全體學生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堂堂正正地去贏,學會在比賽中坦坦蕩蕩地去輸。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學校體育競賽中是學校體育發展的方向,體育教師應該設計多種多樣的競賽項目,把體育課堂通過練習獲得的技能等通過競賽展現出去,課堂上抓住各種時機,及時組織,通過競賽檢驗學練效果,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促進學生人格健全,使體育教學能夠落到實處,提升其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