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雷 高寶龍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9)
藤球(sepakTakraw),是一種對抗性較強且富有高技巧性的球類運動,始源于公元15世紀,流行于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位屬于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在那里此類運動項目開展非常普及,如同我國的國球——乒乓球,一樣受歡迎。整體層面上來說,此類運動結合排球運動的整體配合,足球的靈巧性腳法以及羽球的抽打、吊球等技術特點,具有非常大的觀賞性價值。但是熟練掌握又有一定的技術難度,要求很高的身體素質。藤球運動也稱為 “腳踢的排球”,主要包括:拋球、發球、接球、扣球和攔網技術動作。此項運動特點是器材設施簡單,場地小,如羽毛球場地一般。運動量老少皆宜,增強體質。藤球運動隸屬于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目,相對于同項群的排球項目而言,就成了關注度較低,少有人知的小眾項目。雖說是已經走向世界,已經有五大洲的球隊參加比賽,但是總體而言,世界范圍內分布不均,開展僅限于部分地區,相關賽事機制并不完善,至今還不屬于奧運會項目。通過參考大量文獻,查閱相關資料,結合排球技戰術相關方面的研究,對比分析藤球運動的發展狀況,得到一些啟示,以其促進藤球運動在未來的時間里能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通過查閱知網、計算機檢索、中國期刊網(CNKI)全文數據庫等,為本論文提供參考依據。
通過和有關排球、藤球的老師和專家,進行交流和咨詢,加深對排球運動和藤球運動更過的了解。
排球運動由1895年美國威廉·G·摩根發明而來,歷經百余年的發展,至今它已經成為普及全世界的體育運動項目,是奧運會主要球類競技項目之一。1897年,美國在摩根規則的基礎上第一次面向大眾,公布十條排球法則。這十條法則依次規定了:排球競賽場地面積為7.63×15m,競賽場地正中間豎立球網平分,兩邊平行網柱距離邊線0.305m,網的面積是8.23×0.61m,網高為1.83m。1900年,美國首次發表了排球比賽通則規定,規定了球網高度為2.14m,1912年,規則允許可以選擇在競賽場地兩端線后的任何區域發球,發展至今的公認發球區域。1917年,發展為男子網高標準:2.43m,1918年6人賽制的排球運動受到了廣泛群眾非常大的重視和發展,一步一步的完善,最終它成為這類競技性項目的主流和代表。
藤球是一項很高技術的項目,不僅要求運動員有很高的身體素質還要有良好的柔韌性。藤球呈圓形,空心。它大約選用11根天然藤料或者塑料條編制而成。具體外形,由12個相似多邊形小孔和20個編制交叉點組成。藤球競賽場地長為13.4m,寬為6.1m,場地中間被一條中線和高1.55m,寬0.7m的球網隔開。一般而言,每支參加藤球比賽的隊伍都是由有2-3名隊員組成,比賽中得分的關鍵就是利用靈活的腳法將球用力踢打到防守隊伍的場地內,若對手無法救起,則得一分。在藤球競賽過程中,運動員不能用手觸碰到球,他們只能夠用腳、腿、肩膀和頭觸球。運動員們運用復雜的技巧動作,拼盡全力贏得比賽,比賽過程十分具有觀賞性。
排球賽場基本站位采用的法令采取排位為逆時針的方向,站位選擇逆時針的方向,并由順序轉位到1號位的選手進行發球。若是把一方比賽場場地看成一個長方形,則從最后一排的位置起,從右往左的位置應該為1-6-5號位,按順時針的方向,前排隊員身后與此相對應,從左至右應該為4-3-2號位。而在排球比賽中,通常根據隊伍的專業和業余程度標準劃分,排球競賽站位進攻陣型分為“四二”配備和“五一”配備。“四二”配備是指球隊派上場分為擔任主攻的兩名選手,擔任副攻的兩名選手,負責二傳位置的兩名選手,而且這兩位擔任二傳的選手沒有主次之分,依次順時針站位由誰輪換到二傳位置,就是主二傳,這種戰術陣型比較適應于新手和非專業隊。另外一種則是“五一”配備,是指全隊只保留一名主力二傳隊員,其余包括接應二傳在內的五名隊員全是攻擊手。
藤球運動中典型的幾種參賽隊形:單組賽:包括一名替補隊員在內的4名選手,團體賽:包括三名替補隊員在內的12名選手,圓場比賽:包括一名替補隊員在內的6名選手。而競賽場地中的位置:三名隊員中,必須有一名隊員在后場擔任后衛選手,任務是發球。類似排球中的接應。而剩下的兩名隊員一人站左,一人站右(相當于排球中的攻球手)。
總而言之,同屬技戰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群的排球和藤球,兩種球類運動的比賽過程可以歸納為:發球-接球-傳球-扣球-攔網。主要的位置分為:發球手、二傳、攻球手。
基礎戰術中的扣球,無論是在排球還是藤球運動中都是最關鍵的得分手段。隊員一接球質量的高低,對于排球進攻戰術的組合與協調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也就是說一傳效果的好壞,位置落點是否合適恰當,直接決定著進攻組合的開展實施。這兩點在藤球和排球比賽中是至關重要的。在排球比賽中當對方發球時,一接到位時,將會按照預定設計的組織開展得分戰術。如果一傳質量低,則需要根據實際狀況而定,可強行組織應對形式的戰術進攻。再者就是由單一形式的強行進攻攻結束進程或者把球推到對方場地得以緩解調整接下來的進攻。在排球比賽過程中的進攻戰術,是由本方負責二傳的隊員進行調整聯絡,二傳隊員在競賽過程中負責分配進攻球權,分配的位置有4號位、3-4號位、2-3號位和3號位。2-3號位為快速進攻位置。在組織一輪進攻時,從接球到傳球、扣球結束,都建立在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以及進攻隊員之間的協調和彼此的默契程度。排球這類競技性較強的項目,在進攻戰術實施方面其既定參與人數帶有隨機變換性,一致協調性及全方位性的特點。
在藤球比賽過程中,比賽時雙方各上3名隊員,取得發球權一方的隊員按競賽規定,站在本場內的發球圈和網前左右各1/4圈內的位置,由一人用手將球拋向發球位置的隊員,發球隊員需用腳背內側或者腳底踏的方式,將球擊向對方防守區域,接發球一方的隊員站位自由,自行分配一接任務(相當于排球比賽中的一傳隊員)。競賽過程中,運動員必須選擇除了胳膊以外其他的身體部位進行接球,需將在3次之內將球擊過球網且中途不允許接觸地面。或者是由同一名隊員連續擊2-3次球,中途球不可以在身體表面任何地方停留和肢體表面滾動,在攔網過程中,觸到球也作為一次擊球。其中藤球基本戰術可以分為:(1)二傳組織進攻戰術;(2)一傳組織進攻形式;(3)自傳自攻組織進攻形式;(4)頭球進攻技術。
作為一項高水平的競技體育,排球這項運動進入世界舞臺相對較晚一些。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各國球隊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各種全新戰術層出不窮。排球這項運動越來越具有觀賞性,以其獨特的魅力,建立在廣泛的大眾基礎上,成為世界“三大球運動”項目之一。技戰術的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技術戰術的創新性發展。這其中也不可缺少許多國家或者個人對其貢獻的發明和創造,例如,新的戰術體系和策略,掌握高質量的技巧手法,新的訓練手段和心理訓練方法,更為重要的是高科技器材設備的應用。
新的技戰術層出不窮,是否實用,在實際的比賽場上能否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價值,這其中的傳遞出來的價值,是依靠運動員這個主要載體的呈現以及教練員的臨場指揮以及指導。當然,載體呈現這個價值過程中,也就是通過運動員本身的實際能力和體能素質,與其他隊友之間的默契配合,互相完善,所展現出來的技戰術觀賞價值和戰術的連貫性。這也就要求運動員要有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全面協調的技術,獨特的個人風格優勢和參與系統的體能訓練。技戰術指導思想也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必定隨著排球這項運動的發展而變化。正確創新性的技戰術指導思想,要符合排球運動發展規律,順應它的的發展趨勢。目前來看,“全面協調的技術,強調個人風格,精確熟練,高度的延伸,快速善變的打法,不斷創新”的技術戰術指導思想仍然符合排球這項運動的自身規律。李安格教授就認為:排球的技、戰術能力可被劃分為四個層次:熟練、先進、絕招、創新。可見,創新才是排球練習的第一要義。
技戰術的不斷創新發展,才使得排球這項運動一次次注入了新的血液,充滿了活力。在國際大賽中成功的技戰術發揮,主要源于高水平的訓練,訓練是排球這項運動發展最具有青春和決定性的因素。縱觀當今世界的排球技術戰術發展趨勢,發揮其應用價值少不了三個制勝因素:(1)快速多變的打法;(2)占有空中的優勢;(3)完美無缺的技術。這三個因素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并形成一個“魔術三角形”,若是一個因素不強,必須在其他兩個方面有卓越的表現,才能使得彌補你的弱點。
這個因素包括變幻莫測,快速突然和活力四射的打法。一個隊伍若想在實際比賽中有著突出的表現,就需要有快速善變的打法。藤球運動也是如此,各球隊不僅要努力創新技戰術打法,也要對運動員進行系統訓練,直至熟練運用。這考驗的也是藤球運動員的良好的反應能力和判斷取位的能力,快速的移動和動作,密切和充滿活力的配合,有創造性的思維快速解決問題。例如,防守戰術中的攔網戰術。藤球運動中基本的防守戰術主要有:
(1)三角形防,簡稱“三角”,三名隊員在本場區域形成三角形的防守站位。這種聯防特點是:分區把守,視野開闊,分工比較明確,方便反擊,但是倘若一名隊員一傳失敗,后面的反攻階段也難以順利開展;
(2)“一攔二防”,簡稱“一·二”防守,三名隊員中有一名在網前進行攔網,另外兩名隊員身后防守。這種聯防特點:是專門針對于對方善打多條路線變化,并可左右開張打吊球結合。但是倘若攔網隊員由于角度,姿勢或者是身高問題攔網失敗,來球力量的大小觸碰到肢體,容易改變運動方向或者后防隊員視線被擋也來不及反應而失球;
(3)“二攔一防”,簡稱“二·一”防守,也就是兩名隊員攔網,一名隊員防守。這種聯防特點是:針對于對方的攻球手能打出三條以上線路變化,且力量大。雖然補助空缺封死了線路,變被動為主動,但是倘若對方攻球手擊球點高,空中球處理靈活進行吊球,后方防守隊員,由于場上氛圍產生的心理因素或者多少由于攔網隊員的身高遮擋了視野,防守范圍過大,處理不及時也容易失球。
所以,就上述情況來看,為減小失球的概率,球隊不僅要努力創新相應針對策略,而且加強球員全方面技術的發展。或許可以采取排球攔網戰術中的三人攔網,主要應對決勝局,關鍵得分時刻,實施之前不給對方看出破綻,出其不意以致勝。防守的三名隊員可以背對球網圍城一個“三角形”式攔網。
高度是現代高水平排球隊取勝的一個關鍵因素,這對于同項群的藤球運動一樣適用。在觀看相關藤球大賽視頻,不難發現,大多數藤球發球隊員的身高都高于另外兩名隊員,大都是190cm以上。發球手位屬中間位置,屬于后衛,普遍現象是發球手的一傳并不是很好,對方發球時容易被針對。由于腿長胳膊長的緣故,相對于身高較矮小的攻球手而言,缺少了靈活性。雖然攔網有優勢,但是容易被吊球。所以,提高擊球點,進行彈跳力的系統性體能訓練,發展隊員的高度,選拔培養具有身高優勢的運動員也將是藤球運動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
第三個因素指的也就是明確,安全和有效。這就要求全面掌握基本基術,有著扎實的基本功,并根據專位分工的職能,在某些技術上面有著高水平的個人特長。例如,藤球運動員就可以發展左右腿皆可以熟練運用攻球技術,在進攻時,打吊球結合,給予對方出其不意。發球手的一傳水平也要努力提高,全方面協調發展,提高戰術連貫性,提升觀賞性價值。
排球發球戰術:發球技術在排球比賽中是非常關鍵的,發飄球是發球戰術中具有攻擊性和威脅性的一類,在競賽中熟練掌握好此類技術,在排球比賽中將起著重要的作用。發球戰術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類型:包括找關鍵點、找防守空區、長短距離、力量輕重球結合、強調攻擊性和穩定性等。目前,在排球世界各大強隊中,大都采用了變換發球性能和長短線相結合的戰術。排球隊伍中全體隊員應該掌握不同性能的發球技術,如果一個隊伍中,發球隊員都選擇選擇單調且形式單一無新奇的大力跳發球,那么防守的一方則會很快就會適應這種發球的形式,發球直接得分的可能性可想而知。如果比賽中隊員選擇不同的發球技術,有的球員發球力量重,有的發球力量輕,有的選擇以力量獲勝,有的選擇利用技巧飄忽得分,造成對方接球隊員的難以適應,如果對方一接隊員的基礎有缺陷,從而破壞對方的接發球技術,降低對方一攻組織造成的威脅性,為本方創造防反進攻創造良好條件。
飄球:就是隊員將球擊出后,球在空中飛行到空中,飛行方向突然發生一系列改變,主要是速度和線路方面的變化。有經驗的運動員在使用勾手大力發球狀態不理想時,往往會切換到跳發飄球,兩種技術結合使用,給對手造成極大的不適應,使對手的傳球不到位或失誤。
藤球發球:發球也是藤球比賽中的一種直接得分的進攻手段,高水平球員的的發球不會使對方的防守產生困惑,降低對方組織一攻的威脅性,破壞組織一攻的戰術及陣型,因此它是先發制人的基本手段和衡量進攻能力的重要尺度。例如,借鑒排球比賽中發球找人,選擇性的把球發給接球水平技術較差的對方球員,把球發給心理素質不高,尤其是競賽中過程中連續失誤失分的隊員,一方面的心理自責產生的壓力,另一方面來自賽場氛圍的壓力,不攻自破,或者把球發給替換剛上陣的選手,把球發給網前位置的進攻選手。
借鑒找點技術,把球發給防守隊伍中,兩個球員之間的防守空當區域,把球發給對方跑動換位的隊員,把球發到對方插上的二傳隊員跑動換位的路線,把球發到對方后場或后場兩個角落。輕重結合,加強發球訓練,改善發球技術,全方面發展。
根據比賽臨場情況采取不一樣的發球方法:
當對方攻球手的進攻力量強且我隊前排攔網技術實力低,或者是對方一輪進攻質量高,本方處于劣勢,應采取進攻性較強的發球,造成對方組織一攻的困難性。
當對方前排處于進攻劣勢的輪次,或我方前排攔網實力強悍,連續獲勝時,應注意發球時的精確度,把失誤降到最低,避免失去直接得分的優勢。
在決勝局比賽中,更應該注意發球的質量,避免因發球出界等失誤行為,使對方得分。
藤球與排球運動同屬技戰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群,兩種運動不僅都要求運動員要有著高超且全面的技術水平和良好的體能素質,而且對于團隊里的默契配合與競賽中技戰術的靈活運用這兩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對于排球這項運動的技戰術及發展趨勢的研究,對于藤球運動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戰術的創新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實踐證明,僅僅憑著單一的戰術打法,并不能久居冠軍之巔。同樣擁有高超技術水平的兩項運動,所發散出來的競技魅力和展現出來的觀賞性價值,在未來的發展將有著大好前景。融合排球技戰術的特點,藤球這項運動在競技的賽程中,創新打法,邁向速度+力量、變化+高度、變化+速度、全面+協調等方向。變換多種打法相結合,才是勝利之本且未來前景可觀,發展潛力巨大。
同為對技術水平和戰術配合要求較高的兩種競技體育,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有著每支高水平球隊應該大膽創新,勇于創新,結合排球場上技戰術運用特點,創造出新的藤球戰術,增加藤球運動項目的觀賞性價值。完善賽事體制和訓練管理計劃,促進藤球運動更好的發展。健全及增加大型藤球運動賽事是藤球運動未來發展的關鍵,全面協調發展運動員的技術,是藤球運動發展的核心。積極通過傳媒渠道,大力宣傳藤球運動,使它進入大眾的視線并引起反響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