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天水市體育運動學校 甘肅 天水 741000)
隨著全民運動熱潮的不斷推起,基層民眾對體育認知觀念不斷改變,很多人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但是由于缺乏先進教學理念、體育專業知識等資源的保證,導致基層群眾體育的發展受到阻礙,而學校體育的資源共享不僅可以彌補基層體育發展的不足,而且還為學生更好的邁入社會實踐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實現二者資源共享,促進二者共同發展對我國體育運動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學校體育和基層群眾體育,其中學校體育中進行的是專業的體育教育,向學生傳授的是體育鍛煉方法、體育運動項目、體育健康等知識的學習,這些知識的學習,為學生體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條件。此外學校體育中傳授的一些體育知識會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繼續投入到體育訓練中,因此學校體育的學習能夠為更好的參與社會體育提供有利的條件。群眾體育開展的項目可能和學校體育不同,體育的種類比較多,大眾參與的意識也比較強烈,因此體育項目更加通俗化,和學校專業化的體育有明顯的差異性,但是盡管體育種類有差別,但是對于體育鍛煉的方法大同小異,比如,在開展體育運動項目之前都需要進行準備活動,在體育運動結束后要進行身體的恢復活動,這些體育鍛煉方法都存在想通性,而這些都是學校體育中學生都掌握的知識點,能夠更好的運用到群眾體育中,并能夠更好的在群眾體育中來開展指導工作,因此群眾體育運動可以為學校體育運動提供實踐,是學校體育運動所學知識的檢驗,對提高學校體育知識的掌握水平,促進學生體育專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并非僅僅是讓學生掌握體育運動項目的相關知識,而是培養一種體育能力,樹立終生體育的運動觀念,能力和觀念的實現都需要一個載體,而基層群眾體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載體,可以更好的驗證體育學習效果,通過參與群眾體育,可以踐行終生體育運動觀念,這對促進個人體育不斷成長、活躍基層群眾體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校體育對學生培養的不僅僅是體育技能、體育專業的相關知識,而更是一種思維意識,一種對體育觀念的正確認知,這種認知觀念是學校體育走向基層群眾體育的思想導向,如果沒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不會認識到體育的價值,因此也很難和群眾體育更好的接軌。其次學校體育和基層群眾體育的共同發展,是雙方共同作用的,但是對于基層民眾而言,很多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導向,認為體育運動是一種消遣的娛樂活動,無法組織規律、系統、長期的體育鍛煉,因此導致無法更好的發揮體育的真正價值。此外從基層群體參與者來看,主要的參與者是老年人為主,這部分人群空余時間較多,參與體育鍛煉一方面是為了打發時間,加強人際關系交流,另一方是通過參加體育鍛煉,達到強身健體。擺脫疾病的目的。還有一部分是有特殊疾病的人群,需要通過體育鍛煉來改善、提升身體素質的。總之在這些人群中,缺乏年輕的體育鍛煉參與者,一方面由于年輕人日常生活繁忙,沒有時間參與體育鍛煉,另一方面很多年輕人無法形成規律的體育運動習慣,所以只有在假期和周末時間參加體育鍛煉。而這些基層參與人群中參加體育運動的動機都很功利,沒有正確體育認知觀念,所以一旦出現身體狀況好轉或者其他事件的影響,就會終止體育運動,嚴重阻礙學校體育與基層群眾體育的接軌,也導致二者之間的資源得不到優化、整合。
學校體育和基層群眾體育實現對接需要滿足一定的客觀條件,而體育場地設施設備是體育運動開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充足、健全的體育場地設施設備,體育活動的開展將受到嚴重的阻礙。通過對基層群眾體育場地、設施設備的情況進行了解,發現很多社區沒有大型、專業、充足的體育運動項目場地,甚至很多體育場地的建設不滿足每人0.2m2的建設標準,所以導致體育運動缺乏統一的場地而無法形成統一的體育活動組織,很多體育運動參與者只能自己組織,選擇在公園、小區的活動地帶、寬闊的馬路邊來進行體育運動,而這嚴重阻礙了學校體育和基層體育更好的銜接;其次體育運動的發展應該是提升自身身體素質,促進體育運動水平提升,為學校體育更好的延伸提供有利的條件,但是事實上群眾體育由于缺乏專業的運動場地、設施設備,導致學校所學的體育運動、體育知識無法得到更好的運用。一些社區雖然建設有健身俱樂部,但只是一些年輕人群和少數中年人群參與,所以很難實現學校體育的外向延伸,也不利于體育運動的順利開展。此外體育場地中專業的體育場地較少,分布也不明確,很多社區的體育場地主要以籃球場地為主,而很少涉及其他運動項目場地,此外盡管有專項運動場地,但是在功能上劃分不明確,其它種類的體育運動也可以在專項場地上進行,以此導致體育活動開展混亂,往往是誰先來,場地就是供誰使用,因此產生了體育運動組織混亂,無法保證體育運動的順利開展。
通過學校體育進行專業教后,很多學生具備專業的體育技能知識,通過借助群眾體育可以更好的將所學的體育知識付諸于實踐,并得到不斷的延伸,更好的發揮體育的價值和意義。而從基層群眾體育參與者而言,這些體育運動參與者大都不具備專業的體育知識,缺乏正確的體育健身方法,也缺乏某項體育運動的專業指導,因此需要有專業的人員來進行指導。而這中群眾體育運動需求為學校體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很多學生可以以指導員的身份進入到基層體育中。但是從目前基層體育運動的指導員整體素質來看,雖然很多指導員具備豐富的體育知識,也具備某幾項體育運動的專業指導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指導、教學、組織社區體育運動等方面的經驗,因此導致無法對基層體育運動給予科學的指導。其次很多從學校教育過度的體育運動指導員,由于指導工作缺乏薪資保障,也沒有具體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以及監督手段,因此導致很多基層群眾體育運動指導員對體育運動重視不足,所以對基層體育運動的指導往往流于形式化,并不能根據基層群眾體育運動需求也提供指導。此外基層群眾指導員缺乏體育活動的組織能力,無法通過體育活動來更好的發揮體育的影響力,起到活躍基層體育、動員基層民眾參與體育的目的,因此導致學校體育基層民眾體育很難接軌,尤其是一些體育理念、專業體育知識無法在基層群眾中得到更好的傳播。
在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下,注重的是體育人才的培養,尤其是競技人才的培養,通過優秀競技人才來為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后方支持,但是正是在這種體育培育的模式下,導致大量的體育資金支持都流向學校,而基層群眾體育的資金支持無法保障。雖然我國已經意識到體育運動發展的不均衡的社會現象,也進行了不斷的改觀,但是起到的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其次從當前體育學校教育的發展來看,雖然相對基層體育的投入較多,但是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招生人數的增加,現有的體育設施、設備已經無法滿足體育運動的開展需求,從我國整體對教育的投資來看,體育專業相對于其他科研類、人文類專業的投入相對較少,很多高校體育經費的最多占整體教育經費的2%,這種經費投入情況,導致我國很多學校無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體育資源。而在這種學校體育資金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如何向基層群眾體育過度,實現二者協調發展是當前面臨的現實問題。有一種觀點是高校借助一些學校體育資源向周邊群眾開放,通過開放來收取一定的資金,來彌補學校資金的不足,但是從基層民眾的角度的角度來看,很多民眾并不愿意進行費用的支持,這就導致學校體育與基層民眾體育無法實現價值對接。
學校體育與基層群眾體育協同發展,首先應該做到資源的共享,通過資源的共享,才能使社區體育的發展受到學校體育的影響,進而走向專業化、科學化的發展之路。但是事實上做到學校體育資源和基層群眾體育資源的共享并非易事,首先缺乏有效的資源共享機制,對于資源共享工作沒有負責人,而且負責人的權利、義務模糊不明,因此導致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達到學校、基層體育共同發展的目的。其次實現體育資源整合并不僅僅是體育設施、設備、場地對等整合,還包括體育教育、人力、正確體育意識觀念等整合,在發達城市中,人們的體育觀念、體育意識良好,因此能夠更好的實現體育資源的共享,但是對于一些落后地區的城市,基層民眾的體育觀念落后,對體育運動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所以即使進行體育資源的整合,也很難更好的發揮體育價值。所以體育資源的共享不僅僅應該是體育表面物質資源的共享,還應該是先進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思想、體育價值的共享,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基層群眾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為實現體育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再者學校體育教學資源沒有被納入到統一體育資源管理體系中,很多學校體育資源被認定為學校私有化、學校獨有的教學資源,因此在管理體育資源上,即使出現閑置和浪費也沒有向基層群眾輸出的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和基層體育發展構成共享機制。此外學校體育教育資源沒有真正的做到對外開放,很多先進的體育教育理念通過實踐才能得到證實,并實現推廣和運用,但是由于缺乏資源、教育理念和現實的對接,因此很難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體育知識、技能的全面提升。
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通過社會來檢驗自身所學的知識,因此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學生更好的走向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在體育教育中,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體育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而更應該是能力的培養,而這種能力的培養要求為學生提供實踐載體。鑒于此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體育育人意識,教育部門應該發揮自身的調節優勢,做到學校體育和基層群眾體育進行高度的對接融合,其次學校體育可以借鑒基層群眾體育的運動需求來開展體育教學,以此來培養和社會對接的體育專項人才,為學生更好的走向社會提供基礎。此外在當前的社會政策提倡全面健身,通過健身來提升居民身體素質,所以學校體育應該順應時代發展需求,開展和社會發展相契合的體育課程,并尋找適合學校體育發展的新道路,積極的和基層體育運動展開合作,為實現學校體育和基層群眾體育更好的銜接、發展提供條件支持。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層群眾缺乏體育設施保障,學校體育資源無法實現和社區資源的互通有無,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加強社區體育資源的投入,保證社區體育資源的充足,尤其是專項運動場地的投入,方便基層群眾進行專項運動的學習。此外體育建設場地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資金缺乏,為了滿足資金需求,將體育資源建設投入到市場經濟中,建設有償收費的體育資源,以此來建設滿足群眾所需的體育資源。比如可以根據社區體量,人們的體育運動需求建設羽毛球運動場地、門球運動場地等,在建成之后以收費的方式投入使用,以此來減少資金的投入。其次很多高校體育資源也出現了緊張的現象,針對于此應該根據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進行體育資源的擴建,并對體育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合理的安排閑置的體育資源,并在滿足學校體育教育之后,來向基層群眾進行資源共享,以此來彌足社區體育資源匱乏的現象。
學校體育和基層民眾體育的發展如何做到協調統一,實現共同發展,需要二者建立在互通有無,了解彼此的基礎之上,比如,學校要了解基層群眾的體育運動需求,然后根據社會需求來進行體育課程的設置,并借助于基層群眾體育來進行知識實踐,培養和社會契合度較高的人才。因此建立交流平臺非常重要,能夠使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做到有效的銜接,為更好的指導社會教育提供有利的條件。其次社會基層群眾體育也需要學校體育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實現高效、高質量的指導,而這種指導的實現也是建立在對社會基層民眾體育了解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就很難實現對基層民眾的科學指導。此外在二者建立交流、了解的基礎上,要聘請專業技能豐富、指導經驗豐富的指導員來對社區體育工作進行指導,很多學生進行指導員、志愿者實踐也應該是在專業人員帶領下進行,以此來提高基層群眾的指導水平,實現學校體育與基層群眾體育共同發展的目的。
體育事業的發展主要的支柱是競技體育,對競技體育的資金投入也較大,但是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健身意識的增強,基層群眾對健身有著強烈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要樹立正確的體育投資、育人觀念,體育育人的目的并不是把每個人培養成冠軍,而是幫助民眾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培養專業的體育技能水平,為促進終身體育成長提供有利條件。因此在轉變得到改變的情況下,應該加強體育資金的投入。高校體育教育也應該擺脫功利化的教學理念,重視對體育資源全方位的投資,以此來保證體育教育的順利開展。其次學校體育資源向基層群眾過度需要充足的資金,對此應該加大師資投入,滿足基層民眾的學習需求,并加大學校閑置體育設施、設備的轉化,實現社區共享,在資金充足、運轉的順利的情況下免費的對外開放資源,但是當資金閑置的時候,可以設置合理的收費制度來供社區群眾使用,以此來緩解體育資金供給困難,實現與基層群眾體育共同發展的美好愿景。
目前基層群眾體育資源出現了匱乏、短缺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困境,需要通過學校教育資源來不斷的實現體育資源的優化。當然這種資源是互通的,雖然學校體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人員的素質、體育意識方面要優于社會資源,但是并不代表這種資源不需要優化,不需要基層民眾體育來進行補充,而基層民眾體育也需要學校先進的教育理念來進行完善,因此實現二者之間的互通是發揮體育資源價值的前提。因此應該建立健全學校、基層民眾體育資源的共享機制,并明確負責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以此來保證資源實現共享。其次促進共享體育資源的多樣化,資源共享不僅要包括體育設施設備的共享,還應是知識、方法、經驗等共享,基層群眾通過資源的共享能夠收貨更多的體育知識,提升體育價值觀念,學生通過共享能夠更好的完成實踐,找到自身技能學習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以此來實現二者共同發展,達到雙贏的目的。
學校體育中對體育教學更加全面、專業,對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教學技能需要落實到實踐,需要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因此基層民眾體育成為了學生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實踐的載體,而基層民眾體育由于沒有師資、資源等保障,需要學校資源的補充,通過資源的補充,可以促進基層群眾體育順利的發展,因此二者具有密切的關系,做好二者統籌發展,對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