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榜蘭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為增強青少年體質,國家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而校園長跑作為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個高校掀起了一股長跑熱潮,旨在讓學生放下手機,走出宿舍,走進操場,讓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進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特別是耐力素質水平,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雖然有很多高校都已在開展校園長跑活動,但是每個學校在實施過程中所制定的標準卻不盡相同,對學生是否起到鍛煉價值的也就不一樣,那什么樣的標準才算是合理的呢?本研究對搜集到的開展陽光校園長跑的高校評價標準進行現狀分析,希望對各高校制定陽光校園長跑標準有所幫助。
校園長跑作為近幾年新興的陽光體育活動,在各個高校掀起了一股熱潮,各個高校對學生在距離、時間、速度等方面都進行了規定。通過調查得知,絕大部分高校要求學生單次跑步路程大約在2000m,只有少數學校距離設置的比較長,這可能是因為教育部發出的通知,高校學生每天跑步2000m,但是有關文件規定校園長跑距離只是一個參考數字,應該根據現實情況而靈活設置;大部分高校單次跑步時間大致為20分鐘;大部分學校要求學生在跑步時速度約在1-2m/s之間。
而且絕大部分學校男生女生要求不一樣,對女生的要求相比男生來說較低一點。從整體來看,絕大部分高校校園長跑在距離、時間、速度方面設定的標準都大同小異。
幾乎所有的高校對學生參加校園長跑的次數都做了要求,即學生每學期必須達到相應的次數才算完成校園長跑,否則會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大部分學校要求學生每學期參加校園長跑的次數在30-40次左右,次數的多少對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十分重要。有的學校要求學生完成次數較多,例如: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要求學生每學期要達到68次;而有的學校要求較低,如武漢大學僅需要學生每學期達到9次就可以。從而可以看出在次數要求方面各個高校存在很大的不同。
由于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為緩解這一嚴峻形勢,各個高校逐漸開展校園長跑活。由于此項活動是近兩年才開展的,所以各個高校對于陽光校園長跑設定標準大部分處于摸索狀態,大部分學校制定的標準都大同小異,標準設定的較低。
第一,設定的標準偏低,達不到鍛煉的效果。大部分學校校園長跑活動設定的標準大同小異,對改善學生體質效果不是很明顯,有證據顯示只有達到110步/min的步頻,或者以相同的步頻行走3300步,才能達到身體活動指南的要求,速度達到130步/min以上時會產生額外的健康效益。據資料顯示對于大學生來說強度為120-150次/min,共40min的有氧健身跑效果最好,不僅可以很好地降低肥胖者的體脂,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正常及消瘦人群的體脂,間接提高肌肉質量。據研究每次運動持續時間20-60分鐘有利于提高心血管系統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在體育人口判定標準中,國際標準為每次鍛煉時間30分鐘,我國也是每次鍛煉時間30分鐘。而仇軍(2001)根據我國現狀認為每次鍛煉時間的下限為20分鐘,由此可見想要達到一定的鍛煉效果鍛煉時間應該在20-60分鐘內;
第二,每學期設定的次數較少,不利于學生養成體身體育鍛煉的習慣。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提高身體素質亦是如此,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在3次以上,可以有效提高身體機能。1978年,ACSM在“提高成年人健康水平的鍛煉建議”中提出,成年人發展和保持心血管和身體成分健康,需要每周鍛煉3-5天;
第三,部分學校沒有采取強制措施要求學生必須參加校園長跑活動。有些學校雖然開展了校園長跑,也設定了相應的標準,但是沒有硬性規定,完全靠學生自覺,只有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才會利用空閑時間進行鍛煉,而那些不喜歡運動的學生照常還是不參加鍛煉,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思想意識淡薄,不實行強制性的方法他們是不會自覺地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的。結果可想而知,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是不能得到提高。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重文輕體”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校、家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程度越來越低。陽光校園長跑是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學生體質健康呈下降趨勢的背景下開展的一項活動,所以其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針對這一目的大部分學校設定的長跑標準相對來說偏低,只能先寄希望于讓學生先走出宿舍,走向操場,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的益處和樂趣,所以目前大部分學校設定的標準較低,為保證學生達到一定的運動量,現在只能采取強制性的手段,同時為更好的提高學生積極性,也應該設置獎勵措施,獎勵與懲罰并存,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之后隨著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其標準也會相應的提高,進而達到逐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的嚴峻性,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來改善學生體質問題。各個高校也相應國家的號召,積極開展校園長跑活動,但是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對于校園長跑活動的認識還不夠,他們認為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是在為難他們,他們認為自己正值青春年華,身體素質很好,不需要去刻意地進行體育鍛煉。在這樣的觀念想法下,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很難提高的,所以應該先轉變學生的體育觀,讓他們意識到現在他們的身體素質有多差;身體的健康對生活、學習將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學校在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的同時,也應該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體育觀,有了正確的體育觀,學生才能對體育鍛煉有不竭的動力,才能對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進而慢慢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就目前大部分學校設定的標準而言,對于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效果不是很明顯。目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推薦活動量為6000步,以絕對強度4MET(代謝當量)的身體活動計算,相當于每周5天,每次30分鐘。綜合考慮大部分學生的身體情況,距離應設定在1800-3000m之間,速度不低于2m/s,每周次數應該在3-5次之間,一學期60次,這樣再加上學生平時的運動量才基本上滿足國際上的推薦活動量。各個學校應該循序漸進式的提高運動強度,提高標準,從而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
很多高校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開展校園長跑,為了更好的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積極參加校園長跑,很多高校直接將校園長跑與體育課程成績聯系在一起,規定只有完成相應的要求才能得到相應的體育成績,如果沒有完成規定的要求,則體育課成績不及格或者有其他相應的懲罰措施,從而希望能夠使學生有意識的去進行體育鍛煉,慢慢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進而增進健康,增強體質。通過調查得知,其中有21(64.0%)所高校校園長跑活動與體育課程成績相關。通過訪談我們得知,學校制定懲罰措施只是想通過強制性的規定讓學生多進行體育活動,其最終目的還是在于想要增強學生體制。據大部分學生反應,即使沒有懲罰措施,他們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進行體育鍛煉,尤其是男生,相對女生來說比較喜歡運動,只是可能沒有硬性規定要求的那么多。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體育觀念不是很強,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的,為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學校只能通過硬性規定(與體育成績掛鉤)來迫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一日之際在于晨,由于高校課程相對高中課程來說沒有那么緊張,有時候早晨甚至沒有課,以至于很多高校學生有賴床的習慣,甚至把吃早餐都省略,這樣浪費掉了大把的時間,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大部分高校在校園長跑中加入了晨跑活動,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在我們所調查到的高校中有61.0%的高校是有晨跑活動的,以此來讓學生養成早起的習慣。
同時我們還了解到:有晨跑活動的高校中60.0%的高校要求學生必須參加晨跑,由此可見很多高校對晨跑還是很重視的。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學校老師認為因為每個學院有早點到活動,這樣就可以達到讓學生早起的目的,而且有些學生因為晚上寫作業而熬夜,所以老師們認為晨跑活動沒必要開展;但是通過學生我了解到部分學生還是很樂意開展晨跑活動的,他們認為學校只設定下午到晚上的時間段有點不合理,因為有些學生就是喜歡在早上鍛煉,所以規定一些晨跑次數學生還是可以接受的。學校可以適當設定一些晨跑次數,比如說每學期規定20次。而且晨跑有助于改善精神狀態,經過了一夜的休整,通過晨跑可以使身體的各個器官快速的達到最佳狀態,從而保證當天有更好的精力投身于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
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其健康水平一直受到各國的重視。陽光校園長跑作為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標準的制定對大學生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影響。通過對所調查高校陽光校園長跑制定標準的調查分析,我國高校校園長跑制定的標準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參考國外依據能量消耗為標準,提高校園長跑的評價標準,從而增強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