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開偉
中國人民銀行從去年開始在全國多地試點數字人民幣。近日,有國外媒體關注到這一進程,將其與地緣政治競爭聯系在一起,臆斷央行發行數字人民幣是想建立世界貨幣金融新格局,甚至認為中國政府把“對數字貨幣的發行權和控制權當成主權國家間競爭的‘新戰場”。
事實上,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是應對世界貨幣形勢變化做出的必要抉擇。人類貨幣發展經歷從實物貴重金屬貨幣至紙貨幣再到未來的數字貨幣,是一個不斷更替并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過程,追求簡便易支付、確保支付安全的貨幣應用場景依靠信息技術的發展日益成為現實,這是勢不可擋的貨幣金融發展潮流。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貨幣被賦予的功能不斷增多,目前各國使用流通的紙幣在很多方面已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及人們對貨幣職能的需求,紙幣交易支付“無痕性”和“不可追蹤性”,給貨幣管理機構留下不少漏洞,比如實物貨幣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等方面尚存在不少短板,無法發揮重要的貨幣監督功能。我國每年在反洗錢、反偷漏稅、反腐敗等方面亦消耗不少精力。
紙幣在流通過程容易受到損傷,殘損紙幣每年需要回籠和焚毀,還需要逐年補充新紙幣以及發行新版紙幣,且在防偽上面也需要不斷改進,我國央行為此增加了一筆巨大的貨幣發行費用。同時,紙幣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流通環節多,接觸人群多,還容易成為各種疾病的傳染源。
比特幣的橫空出世以及其他各種各樣數字代幣工具的涌現,給各國法定數字貨幣帶來較大沖擊。尤其是臉書推出的Libra不僅對美國政府及美聯儲實質形成了“逼宮”架勢,也對全球法定貨幣構成嚴重挑戰。
中國是最早受到非法定數字貨幣沖擊的國家,2017年,不受政府控制的ICO(首次幣發行)就曾給中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帶來較大“抽血效應”,引發金融風險。據此,中國央行堅定了研發數字人民幣的決心。中國央行推出數字人民幣,既是為本國貨幣權不受非法定數字沖擊,為建立新數字貨幣金融體系提供有力保障,也為世界各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積累經驗。▲
(作者是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