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庚
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快了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隨之建筑規模愈發擴大,而這對施工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建筑項目的關鍵前提,建筑結構設計直接關聯著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同時也是決定后期施工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可以說合理的工程設計,能夠為建筑結構的安全性提供良好保障,也是奠定施工基礎的重點內容。基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設計如何提高建筑結構安全性展開了探究,就當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科學、創新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相關建議,旨在于能夠加強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優化施工過程。
關鍵詞:建筑工程;工程設計;建筑結構;安全性
引言
伴隨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對其各項施工技術的要求亦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從建筑結構層面來講,人們對于建筑設計的要求,一方面關注其內在的使用效果和整體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注重其外表的美觀性,由此可見,建筑工程設計是一項重要環節。因此在建設過程中,設計人員要站在安全視角進行綜合考量來開展設計瓜工作,致力于在設計當中將安全意識完好貫穿,為后續施工做好鋪墊。
一、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一)設計不到位,缺少安全意識
就當下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來看,很多設計人員都凸顯出了不同程度的安全問題。首先,部分設計工作者在實際工作當中,過于傾向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將設計重點放在了建筑外觀和使用性能方面,相對疏忽了對結構安全的考量。而這樣的設計理念,必然會導致整體建筑結構缺失良好的安全性,不僅會影響到后續的施工,還會為工程建設埋下一定的安全隱患。其次,部分建設單位的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在選擇設計人員時為了節約建設成本,并未考量設計者的專業素質,而是更側重選擇一些收費較低的人員,這將不利于設計工作展現其實效性。
(二)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強度有待提升
對于建筑工程來說,其整體結構的安全性及工程質量,直接決定著人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因此在設計時,需要特別考慮建筑物體的抗震能力和強度。通常情況下,發生地震時建筑所用的水泥預制板均會發生一些錯亂,極易引發樓體坍塌,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建筑抗震方面的具體要求。但是因為我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很多城市都位于地震帶上,加之建筑物樓層與高度不斷增加,更加彰顯出強化建筑工程抗震結構設計和強度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工程設計工作中要持續提高工程的抗震能力和抵抗力。
(三)過于重視建筑,忽略環境因素
基于我國面積較大,且每個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故在地質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諸如部分區域的地質為軟土地基,如果在此區域進行工程建設,就需要在建筑結構設計時考量軟土地基的建設特點和安全因素,反之就會導致地基發生諸多結構問題,而影響到整個建筑項目的施工質量。此外,建筑工程還極易受到氣候環境的影響,如溫度、濕度在不同區域中亦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就此在建筑工程設計中,如果沒有考量氣候環境的因素,既會造就工程建筑設計存在漏洞,且會為后續施工留下安全隱患,甚至會影響到整個項目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四)設計時未結合標準,遺留安全隱患
在建筑工程設計當中,人為因素也占據著重要位置,同時也是干擾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的關鍵因素。主要體現在:其一,部分設計工作者自身專業水平有限,導致在開展結構設計工作時會發生設計不合理、設計漏洞等問題,如果這些弊端沒能及時發現且投入使用,就很容易引發建筑物體傾斜、塌陷等嚴重情況;其二,部分設計人員的實踐經驗不足,在設計時傾向表現自己,而相對疏忽了對建設項目實質需求的考量,導致設計內容與規范標準不相符,這不僅會影響到設計質量,還會干擾到建筑施工的發展路向和方向。
二、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的策略探討
(一)加強結構設計的安全監管
想要通過建筑工程設計提高建筑結構安全性,就要加強對設計工作的監管力度,即站在安全視角上考量設計問題,并進行全面的監管。首先,在開展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時,相關部門應當全面核查建筑結構圖紙,以便及時發現設計中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保障工程設計的安全性。其次,針對建筑結構安全設計應當制定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將其貫穿在整個結構設計監督過程中。即設計工作者應當嚴格遵循安全標準和要求,綜合建筑特點對結構設計項目進行細化,保障其設計內容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在這樣的安全監管下,既能確保建筑工程設計與國家相比安全標準相符合,還能有效應對設計當中的安全問題。
(二)強化建筑抗震強度與能力的設計
綜合上述問題,我國建筑工程在設計工作中應當意識到建筑結構具備抗震能力的重要性,即要在設計環節充分融入樁基抗震內容,實現強化建設工程抗震強度與能力的目的。在前期準備階段,應當就建筑物的高度和特點展開統一的規劃;如果面對的樓層較高的建筑物,則要注意完善相關的安全設施的設計,確保從設計環節就為建筑工程匹配適宜的施工技術。針對高層建筑物的結構設計,應當嚴格按照抗震標準和設計原則入手,同時要就主軸方面進行水平方向及垂直反向的抗震能力進行計算和預估,并采取構建抗側力的方式,達到分擔水平方向的壓力。而針對垂直方向的抗震強度設計,則應當合理規劃其高度,以此實現降低建筑物壓力的效果,從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水平。
(三)對建筑結構的穩定性進行檢測
首先,對建筑結構穩定性的檢測需要具備針對性。由于建筑結構種類繁多,因此在實施結構檢測時,要先做好項目調查工作,并根據調查結果來設定合理的檢測方案,確保檢測工作的針對性。其次,在檢測工作中要嚴格遵循相關規制。即在選擇檢測單位時要查看其資質和能力,同時要求檢測人員需要具備相應的上崗證書,此外檢測儀器亦要與相關規定和標準相吻合,并采取國家制定的建材方法來進行檢測工作。最后,檢測過程中要秉持科學、合理的原則。保障檢測過程的科學性,則是決定檢測結果質量的關鍵。為此要按照要求選擇被檢測的構件、方法以及數據處理方式,嚴格控制檢測過程的合理性。
(四)結構設計考慮周全
在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要先對施工環境進行綜合考量和分析,保證設計內容的周全,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諸如針對人口密集的區域,在設計時就要考慮到人員密集的問題,事先規劃好施工措施,從而達到穩固建筑結構的目的;針對地理位置較為特殊的區域,在設計時工作人員要充分考慮地質環境的特點并制定針對性的結構設計方案,保障建筑物體的安全性。
(五)提升建筑設計人員的專業水平
在我國各個領域科學技術水平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建筑工程設計技術亦在更新換代,身為建筑結構設計人員,其應當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設計水平。基于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就此設計師可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借此能夠事先預知施工效果、發現問題,便于及時糾正和修改,提高設計效果,保障建筑結構的安全性。
總結
綜上,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其面臨著各方面因素的干擾,均對建筑結構的安全性造成影響。因此設計人員要從科學、安全的視角上展開工程設計,并注重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同時要加強工程設計的監督與管理,實現強化建筑結構抗震強度與抵抗力的目標,致力于打造高品質建筑物。
參考文獻
[1] 劉敏. 建筑工程設計中如何提高建筑結構安全性探析[J]. 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 2020, 000(006):178.
[2] 徐金苗. 淺析建筑工程設計中提高建筑結構安全性的方法[J]. ?2021(2019-5):31-32.
185750052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