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漢 馬麗 李潔
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完善的背景下,鄉村建設與發展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村莊規劃亦面臨新的挑戰,鄉村規劃編制路線、理念以及思路的更新優化成為必然。但是,在鄉村規劃實踐過程中,部分鄉村地區的規劃理念尚未完善,并未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整合鄉村的多項元素,使得村莊規劃在空間規劃與建設規劃上的問題逐漸顯露。對此,本文將對國土空間規劃下的村莊規劃進行探析,旨在通過挖掘村莊規劃中空間規劃與建設規劃現有問題的方式,為村莊規劃實施的優化提供基礎方向,并通過準確把握實施原則的方式,促進村莊規劃合理性與科學性的提升,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實施方法;分析
國土空間規劃主要是指以全要素為基點的統籌規劃過程,是協調各資源要素,促進開發合理性提升的重要保障依據,對國土資源生態、城鎮功能空間以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而基于國土空間規劃的村莊規劃主要是指在期限范圍內,以法律法規的基本限制要素,將推動村莊發展為目標,通過全方位考慮村莊經濟、自然資源、文化、人口、社會發展以及土地資源等要素的方式,對村莊空間布局、建設規劃進行統籌規劃的過程。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與國土空間格局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村莊規劃問題逐漸顯露。對此,本文將從實施原則、事實問題以及實施策略出發,對國土空間規劃下的村莊規劃實施進行探析,以推動村莊資源的整合利用,促進鄉村經濟的振興發展。
1、國土空間規劃下村莊規劃的實施問題
1.1國土空間規劃下村莊規劃中空間規劃問題
長久以來,我國村莊規劃和土地規劃屬于不同規劃體系,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兩者規劃的側重點有明顯差異。從行政職權的角度出發,村莊建設規劃屬于原城鄉建設與住房建設部門,用地分類強調整體建設布局,村莊土地規劃屬于原國土資源部門,用地分類強調土地的政治與利用,相較而言,對村莊建設發展的考慮不足。兩部門間缺乏溝通,存在對接矛盾,使得村莊規劃實施具有導向不明的問題,違規建設管控難度大。簡言之,在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下,村莊規劃中土地規劃的統一化管控機制處于缺失狀態,耕地保護與監管規范度偏低。
1.2國土空間規劃下村莊規劃中建設規劃問題
國土空間規劃下村莊規劃中建設規劃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居環境、技術設施、產業發展以及公共服務等方面。
于人居環境而言,在城市擴張等因素的影響下,鄉村外貌規劃千篇一律,部分村莊地域特色缺失,街道建筑立面布滿廣告,使得村莊環境的美觀性有所降低。
于基礎設施而言,主要表現在環衛設施、給排水設施、網絡設施、電氣設施、道路設施等多方面,部分鄉村的垃圾回收設施配備不完全,擺放位置合理性偏低,導致村民生活垃圾的處理便利性較弱,臟亂差問題較為明顯。部分鄉村的給排水設施不夠完善,村內積水問題較為嚴重,不僅影響村民的出行,對生態環境亦產生不良影響[1]。
于產業發展而言,部分鄉村對自身資源優勢的認知不足,產業發展較為單一,存在盲跟盲從的現象,使得同行業惡性競爭較為嚴重。此外,部分鄉村的宣傳手段與力度不足,缺少對市場動態發展的準確把握,再加之營銷手段與技術儲備的缺失,使得鄉村的特色難以得到外傳。
于公共服務而言,主要表現在教育、醫療、養老、村莊管理都能夠方面,在經濟發展的限制下,部分鄉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教育的現代化發展程度偏弱,再加之全民教育的缺失,使得鄉村留守人口平均文化水平偏低。與此同時,醫療、養老等服務設施亦較為落后,村民的凝聚力偏低[2]。
2、國土空間規劃下村莊規劃的實施策略
2.1實施原則
國土空間規劃下村莊規劃的實施原則,主要表現為:一是“以人為本”,村莊規劃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村民作為村莊的主人,是村莊規劃的直接受益者,對此,在村莊規劃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量村民的訴求,通過引導村民參與到村莊規劃中的方式,直接獲取村民的需求,進而達到提升村民對村莊規劃滿意度的目標;二是“城鄉統籌”,長久以來,“城鄉分治”與“重城輕鄉”的發展理念與做法制約了我國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在國土空間規劃的影響下,“城鄉協調發展”實現了城鄉空間與資源的統籌規劃,對此,在優化村莊規劃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原則,充分考慮公共資源配置、產業發展以及空間管控等要素,推動城鄉的融合發展;三是“因地制宜”,由于客觀因素的影響,各鄉村地區的發展特點與側重點有多少差異,對此,在落實村莊規劃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因時制宜”原則,準確把握村莊發展的側重點,以保障村莊規劃與鄉村發展的貼合度;四是“生態優先”,村莊規劃應當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尊重鄉村的生態資源,建筑、道路以及市政管道的建設皆應當以鄉村的特色風貌為原點,用以維系鄉村的原有風貌[3]。
2.2空間規劃優化
于空間規劃優化而言,首先,應當以“多規合一”為指導方向,強化對村莊總體規劃和土地規劃間的協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重視GIS、互聯網技術等現今技術的應用,構建村莊土地信息庫,為村莊規劃提供土地信息參考;其次,應當重視生態用地的控制,以維護生態平衡為基準,通過整體規劃現有農田、林地以及水網等景觀要素的方式,維護村莊的生態平衡;最后,應當重視生活用地把控,對村莊內住宅前后土地進行綠化處理,通過種植蔬菜、果木。搭建涼亭和休閑游園的方式,提升空間的美觀度[4]。
2.3建設規劃優化
于建設規劃優化而言,首先,應當重視特色建筑環境構建,應當以當地的特色文化為基準,充分考量村民的生活習慣與風俗,對農村建筑與綠地系統進行統籌規劃,打造特色化鄉村商業化建筑;其次,應當對環衛設施、排水設置、網絡設施以及道路設施進行優化,于道路設施而言,應當遵循村莊的地貌特點,合理劃分鄉村的各級道路,一般包含旅游路線、人行步道以及機動車道等,用以提升出行方便度。于環衛設施而言,應當重視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用以保障生活環境,并通過優化基礎照明等配套設施的方式,達到維護村莊環境的目標;最后,應當以村莊資源優勢為基點,構筑多元產業,通過發展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以及民俗文化產品的方式,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變革[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國土空間規劃的角度出發,村莊規劃主要涉及空間規劃與建設規劃兩個層面的內容,空間規劃的側重點在于土地資源規劃,而建設規劃的側重點在于環衛設施規劃、經濟發展規劃以及公共設施規劃等多項內容,通過深入把握各項規劃內容的方式,促進村莊規劃整體性、細致性以及科學性的提升,推動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周國華,吳國華,劉彬,唐承麗,戴柳燕,陳征.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的村莊規劃創新研究[J].經濟地理,2021,41(10):183-191.
[2]姚雪姣.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村莊規劃探析[J].低碳世界,2021,11(10):97-98.
[3]徐浩,宮赫,朱淑珍.新時期新規劃體系下鄉村振興規劃路徑的思考[J].中華建設,2021(10):84-85.
[4]付鵬.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縣域村莊布局優化專題研究——以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為例[J].福建建筑,2021(10):6-9.
[5]李小云,朱景霞,樂美棚.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特色保護類村莊的多維“控引”規劃策略研究——以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鎮景賢村為例[J].廣西城鎮建設,2021(09):17-21+25.
258750051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