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摘要:在城市建設工作不斷推進的基礎上,市政工作的建設頻率以及建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其中最明顯的是市政道路工程。由于人們的生活品質明顯提升,私家車已經成為普遍的代步工具,這就導致城市交通壓力增大的問題,為了有效緩解交通壓力,則需積極建設市政道路工程。而為能滿足人們安全出行的需求,還需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安全;安全管理;實踐方法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難點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實際施工中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且其施工中的難點眾多,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存在場地狹窄的問題。因市政道路工程通常需要在已有工程建筑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與升級,除在必要情況下對周邊的舊房進行拆遷以外,其他狀況下均需受到已有建筑的限制影響,導致整個施工過程中的場地十分狹窄,對各個施工工序的開展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此外,在道路升級和改造的過程中可能會影響居民出行,為了平衡施工和居民的出行需求往往會拖后工期,影響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進度;
第二,受地下管線影響。市政道路施工的難點在于需要面臨地下分布較為復雜的管線,現階段的地下管線主要包括供熱管線、電力管線和給排水管線等。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前需要做好地下管線分布的調查工作,而部分單位存在管線位置標注不明的現象,這就為市政道路施工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很可能引發一系列施工安全隱患;
第三,工程施工工期較短。因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階段不可避免的會對周邊道路的交通運輸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會影響附近居民的日常出行,為了降低此種影響,通常會提速施工,以期縮短施工工期。此時,會出現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之間的矛盾問題,部分施工單位過度關注工期會忽視施工質量的重要性。
二、影響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的相關因素
(一)材料因素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材料質量和性能是影響施工質量和安全的決定性因素,從前期的施工實踐中來看,因施工材料質量所引發的施工安全問題較多,尤其是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會對道路結構質量和路面安全產生直接影響。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問題所帶來的施工安全問題表現為,原材料選用和配比不當的情況下會造成道路結構不穩的問題,同時可能發生路面開裂問題,在投入使用后,受到外部因素影響,路面開裂嚴重,很容易影響行車安全。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需要從源頭上入手,加強材料質量控制工作,并從材料管理的層面入手,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二)施工因素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中,經常出現不按施工工序施工的現象,常見表現為收抹壓光的時機選用不當,且在混凝土結構表面直接灑水或者水泥,在未達成養護要求和硬度要求的情況下便放行車輛,這極易造成路面開裂的問題。在混凝土施工的階段,如出現混合料拌合不當的情況,也會引發諸多施工安全隱患。尤其是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如出現下料高度控制不合理、振搗不足或者過度振搗等現象均可能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造成市政道路路面出現蜂窩或者麻面等現象。
(三)質量驗收因素
在工程施工的整個階段,為了強化施工質量,常用的手段為加強施工監理,即由監理單位對施工現場的各個施工工序進行嚴格監管,確保每個施工工序的質量均能得到保障。主要做法為,在每個工序完工后進行質量驗收,確定有無施工安全隱患和質量問題,在確認無誤的情況下才進行下一階段的施工。而實際進行質量驗收時,存在盲目開展的特性,未將質量驗收工作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造成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三、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實踐
(一)加強材料管理,從源頭控制施工安全問題
材料管理的要點為根據材料性能和使用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材料質量管控,并做到對材料性能的合理控制。以混凝土的原材料為例,針對其中的粗細骨料進行選擇時,需要優先選用干燥、清潔且無風化表現,并滿足混凝土級配需求的粗細骨料。選用粗骨料時,要求其強度、耐磨性均能達到混凝土施工要求。根據我國現有的骨料選用標準。要求粗骨料的壓碎值不大于28%,磨耗損失率應不大于30%,吸水率不大于2.0%,細長扁平顆粒量不大于15%。根據上述技術指標,選用的粗骨料更容易符合混凝土施工要求。而在選擇填料時,要優先選用石灰巖,并保證其中雜質含量控制在允許范圍內,保持石灰巖的干燥性與潔凈性。要求其含水量應不大于1%,親水系數小于1,并且不存在團粒結塊現象。在各類材料性能和質量符合施工要求的基礎上,還需做好材料現場管理工作。尤其是石灰巖以及水泥等材料需做好防雨防塵處理,從根本上消除材料質量問題對施工安全的影響。
(二)做好施工過程管控,強化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為了消除施工因素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的影響,在施工階段需要加強對各個施工工序的質量管控工作。尤其是混凝土施工階段既要做到對混凝土材料的科學配比,又要保障混合料拌合的有效性,避免出現混凝土離析問題對混凝土澆筑施工質量構成影響。同時,在施工過程中,要針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水灰比進行科學設計,做到對混凝土施工過程的全過程管控,并且在各施工階段加強質量抽檢力度,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和穩固性均能滿足工程要求。在針對混凝土路面進行切割處理時,需對切割時間進行科學把控。一般而言,要求其強度達到30%以上時才能進行切割作業。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還需加強養護管理,盡量降低外部因素和環境因素對混凝土結構質量的影響。具體要求,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低于兩周。另外,在瀝青路面鋪設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安全隱患,這主要是由于瀝青路面的鋪設質量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尤其是當環境溫度過低時,則極易影響瀝青路面的鋪設質量。因此,需要根據氣溫變化合理選擇瀝青路面鋪設時間。鋪設完成后進行壓實平整處理,保障各施工工序的緊密性。要求現場管理人員應做到對各施工工序的跟蹤監理,對于影響瀝青施工質量的相關因素進行嚴格監管,從根本上提升市政路面工程施工質量,提升道路施工安全。
(三)積極進行質量驗收,實現全過程質量管理目標
質量驗收工作的開展可以為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是實現全過程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具體進行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時,除了要做好材料質量驗收和施工過程管控以外,還需對各施工工序的質量問題進行嚴格管控。如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需要先進行試驗施工,先制作一個混凝土試件,并對其材料配比和性能等參數進行綜合檢驗,對于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狀況需要重新進行混合料配比,并進行再次檢驗,直至其參數至符合施工要求為止。除此之外,還需采取輔助手段檢查混合料的壓實度是否符合市政道路工程的路面施工要求,常用的試驗手段包括鉆心法與核子密度測定法等。通常來講,為了避免對混凝土結構完整性造成影響通常會采取無損檢測措施,即核子法對其壓實度進行檢驗。而在瀝青路面攤鋪過程中,也會采取現場監理措施,通過加強質量抽檢的方式保障瀝青攤鋪的平整度、寬度等參數均能滿足路面施工要求。對于抽檢后質量難以滿足標準要求的狀況,則要求相關施工單位及時返工處理。通過對整個施工過程的控制以及質量驗收工作的開展,能夠保障各施工工序的質量和安全,對于強化施工安全管理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結束語:
從上文的研究中可知,市政道路施工中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致使其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難以保障。上文中從材料因素、施工因素和質量驗收因素幾個方面分析了影響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的相關因素,最后提出可以通過加強材料管理、做好施工過程管控和積極進行質量驗收等安全管理措施強化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紅軍.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思路及具體實踐方法[J]. 四川水泥, 2020(7):2.
[2]鄭一柳.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安全管理實踐思考[J]. 建筑知識, 2017(08):108-109.
[3]蘇金星, 于登輝. 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5, 5(027):2533.
171750170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