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鑫 丁紅杰 韓飛
摘要:近年來,我園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也隨之加強,主要原因在于生態環境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在社會經濟體系中,林業是十分重要的構成部分,而林業良好發展的重要前提是林業育苗工作的順利開展。有效開發和切實管理林業育苗技術,有利于林業育苗水平的大幅提高,能夠保障優良林業品種得以有效培育,為林業生產效率的穩步提升奠定基礎。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在于社會、人類、自然之間能夠最大限度地和諧相處,為確保林業育苗技術應用及林業建設能夠切實有效地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應高度重視林業育苗技術管理工作。
關鍵詞:林業育苗技術;應用;可持續發展
引言
優良種苗培育是保證林業工程建設順利開展的基礎。受地域、氣候、水文等因素影響,不同地區培育的林木種苗質量不一致,種類也各不相同。為培育出優質的林木種苗,應深入分析林業工程建設與生態系統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充分重視林木種苗培育對林業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再以此為基礎探索和研究科學合理的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策略,維護地區的生態系統穩定,加大優質林木種苗在林業工程建設中的投入力度,以促進我國生態系統建設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1應用價值及重要性
我國林業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林木種苗培育技術不僅被廣泛應用其中,而且體現出了極高的經濟價值和意義。第一,它的發展和應用為林業工程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大力發展林業工程建設,合理應用優質林木種苗,保證了林木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而影響林木種苗培育質量的內外部因素較多,不同地區、氣候以及水文環境下培育的林木質量不一致,育苗技術也存在相應差異。第二,應充分重視林木種苗培育對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根據林業工程項目建設地區的要求,培育優質的林木種苗,以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第三,現代林業項目的建設,離不開優質林木種苗的支持,應按照林業工程項目建設的特點和要求,選擇培育林木良種,滿足林業工程項目建設和發展需求,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第四,應充分發揮現代化林木培育技術的優勢,選擇科學合理的林木種苗管護技術,提高種苗培育的質量和產量,通過構建多樣化的林業產業項目,推進可持續發展。最后,林業工程建設決定著生態系統的發展,建設過程中應合理應用先進的林木種苗培育技術,以保證林木的健康成長,提高我國林業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2林業種苗管理中常見的問題
2.1林業種苗市場不夠規范
關于林木種苗的宏觀政策并未形成相對完整的法律法規,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尤其是一些相對落后的地區,林業種苗質量監管及信息管理手段落后,對種苗市場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管理,導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法規的漏洞進行無證生產、經營,通過以假亂真的方式擾亂市場秩序,影響了造林工程的質量及社會效益。我國林業種苗的管理機構基本上是事業單位或政府機構,40%左右的林業種苗管理機構都采取自負盈虧和差額補貼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相關經費不足,無法及時支付林業種苗管理工作人員的費用和苗木培育費用。
2.2生產設備落后
我國的林業種苗生產主要采取集約化的生產模式,林木種苗批量生產須將大量的人力資源與生產設備進行結合,但生產過程中應用的生產設備相對比較落后,缺乏智能化、信息化及自動化的機械設備,使得苗木質量及數量無法得到保證。林業種苗管理基本依靠人工進行,無法滿足現代林業的發展需求。從林業種苗質量的角度來說,傳統的人工操模式下人為因素對種苗質量的影響較大,生產設備落后使得林業種苗生產無法跟上現代林業發展的腳步。
3林業育苗技術應用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價值
3.1提高苗木存活率
在未出現林業育苗技術前,我國林業的發展形式類似于農業發展,即“靠天吃飯”,在雨水充足的前提下,土壤條件需要與育苗生長所需相符,才能保證良好生長,反之則會影響苗木存活率。人類所開發和使用的林業資源數量遠高于林業自身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土地,現階段,在林業育苗技術應用力度不斷加強的背景下,林業幼苗存活率有了大幅提高,為林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大量幼苗成活為林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保障,確保了良性可持續發展狀態,因此通過加強林業育苗技術應用,提高育苗存活率,不斷完善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2為生態建設提供資金
不斷加強和完善林業育苗技術應用,促進林業發展,進而為生態建設獲得充足資金提供保障。林業育苗技術應用能確保市場所需木材得到充分滿足,同時也能為林業再發展提供優質幼苗,在市場中開展各類林業資源和林業產品交易,能夠創造較大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林業建設與林業經濟效益創收。目前,我國生態建設的主要方式仍以投入大量國債為主,而受各種制約因素影響,國債的無限量發行基本不可能,但屬于長期性項目之一的生態建設,即使不斷投入國債資金也僅能保障生態建設短期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而要想長期穩定發展生態建設,仍然需要以林業自身發展為依托。此時,有效發展林業的一種重要手段就是加大林業育苗技術應用方面的力度,逐步實現林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生態建設持續推進提供充足資金支撐。
3.3培育集約化趨勢
工業化時代的迅速來臨,為林木種苗培育向集約化方向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林業產業的集約化建設和開發,不但滿足了工業化發展對林木資源需求量增加提出的要求,而且確保了林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防止亂砍濫伐森林資源引發的生態問題發生,應采用科學合理的現代化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提高種苗培育的質量和效率,縮短育苗期,培育出滿足現代林業產業發展需求的優質林木種苗。
結束語
種苗培育是林業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我國林業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積極開展林業工程項目建設,按照本地區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林木育苗培育技術,明確林木育苗應關注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林木種苗培育方案,加大林業工程項目建設資金的投入,推動林木育苗基地的建設和發展,促進我國林業生產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藺玉銀.淺析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J].種子科技,2021,3906:87-88.
[2]周云.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應用[J].種子科技,2021,3905:90-91.
[3]鄭果.淺談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J].種子科技,2021,39(04):95-96.
178950052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