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冬梅,國家菌草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農林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和臺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山海情》是一部難得的扶貧劇。首先是年輕人受到教育,讓沒有經歷過貧困、在城市里長大的年輕一代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其次,科技工作要腳踏實地,緊緊圍繞國家需要和現實需求去開拓創新。
參加寧夏扶貧的同事和他們的家人都在看這部電視劇,對自己當年的工作充滿了自豪感。電視劇《山海情》中凌一農教授是眾多援寧科技工作者的一個縮影。他們矢志不渝地投身到脫貧攻堅、科技強國的洪流中去實現理想并為之奮斗,與寧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
我們的菌草技術團隊先后在寧夏、內蒙古、青海等沿黃9省區30多個縣市,以及福建、西藏、新疆、貴州等省區建立了試驗示范基地。很多海外華僑華人,甚至是一些駐外官員也反饋該劇是難得一見的寫實感人作品,不僅容易讓發展中國家的老百姓產生共鳴,還適用于向國際社會詮釋與宣傳中國的扶貧協作政策措施,體現生態文明思想,真正做到了平民視角、國家敘事、國際表達。

付有華,寧夏永寧縣閩寧鎮副鎮長
“你在看什么?”“看山。”“這山有啥不一樣的?”“你要是見過這山原來的樣子,就知道有啥不一樣咧……”在看電視劇《山海情》的時候,我心頭總有一些東西被莫名地感動著。昔日飛沙走石的“干沙灘”到今日的“金沙灘”,無數人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變遷史詩。
劇中馬得福從農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基層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沒路、條件艱苦、不適合生存的涌泉村,還是環境惡劣、無水無電、黃沙漫天的戈壁灘,馬得福都毅然決然地選擇完成吊莊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現在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正是老一輩們用汗水拼搏換來的。作為黨員干部,我們應該摒棄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層,敢于去一線,甘于去群眾需要的地方。盡管基層沒有城市繁華,但要相信,在基層一線,也會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
作為一名鄉鎮婦女干部,我要繼續和福建姐妹手拉手,把自己的心在基層扎下根,繼續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加強對婦聯工作新觀點、新思路、新舉措的研究和探討,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婦女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依托種養能手和基地大戶帶動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等重點產業,為廣大婦女增收致富拓寬渠道,在服務大局、服務婦女兒童事業中建功立業,在廣闊基層奮力書寫了不起的人生。

王曉燕,寧夏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婦聯主席
一部《山海情》刷爆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短短23集將西海固人民將“干沙灘”變成“金沙灘”的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作為一個西海固人,看完這部劇感觸頗多。
小時候,家住在大山里,真正的靠天吃飯。水要從很遠的地方用騾子去馱,去得遲了,還會白跑一趟。記憶中,很長一段時間,家里點的是煤油燈,一家人就在昏暗的光亮下做針線活、讀書。山里土地貧瘠,只能種點土豆和麥子,要是天氣不對付,一家人的生活都是問題。家里養上幾只雞,下了蛋也舍不得吃,攢著去集市賣了換些生活用品。孩子們長大一點,就去山里摘山桃、山杏、檸條等換錢,給自己掙學費。上學要走好幾里的山路,常常天不亮就出發,放學回家天都黑了。大人們也沒有其他營生,種著幾畝薄田,養著幾只牲口,過著一眼能望到底的日子……電視劇里呈現的生活狀態,就是西海固人民曾經過的日子,現實甚至比電視劇里演的更加殘酷。
后來,我們在政策支持下搬到了閩寧鎮。在閩寧援助政策和干部的幫助下,我們蓋房、修路、外出務工、建棚、種植。經過20多年的奮斗,硬是將曾經的干沙灘變成了如今的金沙灘。那段時間真的很苦,在我的記憶里,父母的衣服從來沒有干凈過,農忙時在田里忙,其他時間輾轉在各個工地搬磚、攪灰、打混凝土……沒有知識的人,只能靠體力賺錢。父母深知不讀書沒有出路,再苦再累都要供孩子上學。
《山海情》雖然演完了,但閩寧鎮的故事還在繼續。現在我成了一名村婦聯主席,我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把村里的婦女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和她們一起踏實苦干,將全村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姐妹們一起建設更加美麗、更加富裕的原隆村。

車秀珍,寧夏青禾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山海情》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海固的農民克服困難,將飛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閩寧鎮見證了我開荒拓土、艱難創業的初心和使命,承載著我對永寧這第二故鄉特殊的感情。
2009年,我在閩寧鎮開設了寧夏青禾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現在已經發展成閩寧鎮扶貧攻堅的重點產業,是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閩寧鎮覆盆子國家中醫藥健康養生產業基地。
紅樹莓產業的發展壯大為周邊的貧困群眾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讓附近的婦女群眾不出村不出鎮就能在家門口就業,同時還能照顧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讓婦女在家里的經濟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紅樹莓正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果”,為原隆村貧困戶脫貧奔小康帶來了新希望。我會繼續把這個扶貧項目做好做大,將紅樹莓產業園打造成老百姓健康養生的樂園,為閩寧鎮的父老鄉親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馬曉梅,寧夏永寧縣婦聯主席
有人說“山也在變,海也在變,人也在變”。最近播出的扶貧劇《山海情》備受關注。這部劇是脫貧故事為背景,講述了寧夏西海固地區在國家扶貧政策引導和福建對口幫扶下,貧困群眾移民搬遷,歷經艱辛、克服萬難,把“干沙灘”建成“金沙灘”的故事。
一嘴沙子,一臉塵土,一口方言,劇中故事真實、揪心卻又暖心!帶著泥土氣息的人們騎著自行車在黃土漫天的大地上穿行;十幾歲的孩子狂奔著追趕呼嘯而來的火車;年長的老農趴在土地旁,視青色麥苗為生命之源,為干渠通水而歡呼……貧困的生活雖然辛酸無奈,但黃土地上的人們又是如此堅韌。劇中的女性人物水花,她把生活給的苦,全都含笑咽下,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總是充滿了克服一切困難的信心,微笑面對生活。
看完《山海情》,有思考也有不經意的落淚。在水花身上,看到了身為女性,所能擁有的樂觀與堅韌的強大力量,這股力量看似柔弱,卻在水滴石穿中擊破生活給的一個個苦果,流出蜜汁般的甜漿。
身為婦聯干部,我們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樂觀自信,積極從各方面提升自己,從工作實際的一點一滴出發,履行職責、勇于擔當,始終把婦女群眾放在重要位置,當好廣大婦女群眾的娘家人、貼心人,帶領婦女姐妹們走向社會,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相信用汗水澆灌定能有所收獲,用奮斗鋪就定能抵達幸福,用實干擔當定能實現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