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水萍在操作機臺為書套燙角。 (邱春靜 攝)

加工點成為官路村婦女增收的好門路。 (邱春靜 攝)
“這里離家近,工作時間靈活,按件計酬,多勞多得,賺錢顧家兩不誤。”1月4日中午,剛做完家務的肖水萍來到浦城縣官路鄉官路村的勝力來料加工“婦女微家”,坐上操作機臺開始給書套燙角。“一般一天能賺個八九十塊,有空時多做點,會賺到一百多。”
在官路村的勝力來料加工“婦女微家”,筆者看到,20多位留守婦女正忙得不亦樂乎。“最近,我們在趕一單400多萬張的書套。”負責人謝理仙說,村里的留守婦女不管多大年紀,只要手腳利索的都能來工作。為了讓更多人有錢賺,她也會定期把原材料送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家中,他們做好后在微信群里發個信息她就上門收貨。
2017年,時任官路村村委的謝理仙在做統計時發現,農村女性剩余勞動力多且相對分散,因為需要照顧老人孩子,大都無法外出務工或固定工作,她便開始思考如何帶動這部分人就業增收。
受朋友啟發,她通過引進來料加工模式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吸引有時間、有勞動力的農村留守婦女就業。“來料加工一般都是計件算工資,同一款產品做得越熟練工資越高。”謝理仙說,她認為對教育的重視是永不過時的,為此,她選擇了文具加工方向,近年來,先后加工過鉛筆、蠟筆、工藝筆、書套等。他們做的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還遠銷歐洲、東南亞國家。
“剛開始的時候,經常要出去跑業務接訂單,做了3年多,我們的加工廠做工精細,品質高,也做出了好口碑,現在基本都有穩定的訂單。”謝理仙高興地說,接到每一款產品訂單,她都會自己先去學習,摸索要領,再對工人進行集中培訓,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一年可以加工各種規格書套2000多萬張。”謝理仙說,不僅在官路,在忠信、富嶺、永興等七個鄉鎮也有分加工點,平均每個月需支付工人工資15萬元左右。“新的一年,希望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謝理仙對未來充滿期許。
據了解,像官路鄉勝力來料加工這樣的“婦女微家”,在浦城已有46家,涵蓋手工加工、家政服務、種養殖業和剪紙、古琴培訓等,帶動婦女就業1874人。
近年來,浦城縣婦聯按照“哪里有婦女,哪里就有婦聯組織”的工作定位,通過成立“婦女微家”積極延伸工作觸角,擴大服務半徑,豐富服務內容,為廣大婦女拓寬就業渠道,提供就近就業機會,帶動更多婦女通過勞動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邱春靜 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