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安喜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胸外科, 河南 鄭州450007)
非小細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屬于肺癌常見類型之一, 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以往臨床主要采用傳統開胸手術治療NSCLC 患者, 雖可提高其生存率, 延長其生存周期, 但高齡患者身體機能下降嚴重, 心肺功能較弱, 手術耐受度較低, 術后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 加劇其生理負擔,甚至導致患者死亡[1]。 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 電視胸腔鏡手術因其切口小、 創傷小等優點, 聯合肺葉切除、 淋巴結清掃已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主要方法[2-4]。 基于此, 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高齡NSCLC 患者168 例, 進一步對比分析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與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168 例高齡NSCLC 患者,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 (n =83) 和觀察組 (n =85)。 對照組男43 例, 女40 例; 年齡65 ~83 歲, 平均年齡 (74.15 ± 4.22) 歲; 腫瘤分期: Ⅰa 期44 例,Ⅰb 期39 例。 觀察組男42 例, 女43 例; 年齡65 ~84 歲, 平均年齡 (74.57 ± 4.35) 歲, 腫瘤分期: Ⅰa 期41 例, Ⅰb 期44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 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經穿刺活檢確認為NSCLC; 年齡≥65 歲; 臨床資料完整; 均采用手術治療。 排除標準: 伴有原發性腦、 腎、 肝、 心等疾??; 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 手術、 麻醉禁忌證; 凝血系統嚴重異常; 伴有先天性免疫性疾??; 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兩組均完善術前相應檢查, 術后采用抗菌藥物抗感染。 ①對照組: 采用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 患者全麻, 待麻醉起效后, 依據無菌原則實施消毒處理與鋪巾準備, 待準備完成后, 于第5 ~6 肋間隙作一長約25 cm 切口, 結合相應檢查結果和相應器械找到病變肺葉并將其切除, 實施淋巴結清掃, 清掃完成后取0.9%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胸腔, 后內置胸腔閉式引流管, 縫合切口, 術畢。 ②觀察組: 采用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治療。 患者全麻, 麻醉完成后取健側臥位, 于患側腋中線6 ~8 肋間隙作一長約1.5 cm 切口為觀察孔, 將套管針內置后沿30°方向內置胸腔鏡; 于患側腋前線3 ~4 肋間隙作一長約4 cm 切口為操作孔, 沿前鋸肌纖維方向行鈍性分離, 以免采用肋骨撐開器, 于電視胸腔鏡引導下通過操作孔對病灶肺葉予以解剖性切除肺段, 切除病灶后, 清掃左右兩側淋巴結,然后取0.9%氯化鈉溶液沖洗胸腔, 確認無出血且肺部無漏氣后采用胸腔閉式引流, 內置引流管后, 縫合切口, 術畢。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 包括住院時間、 手術時間、 淋巴結清掃量、 切口長度及術中出血量。 ②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心律失常、 低氧血癥、 肺部漏氣、 肺部感染等。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s 表示, 行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行χ2檢驗;P<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相關指標兩組的淋巴結清掃量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切口長度小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s)
住院時間(d)觀察組 85 144.98±56.13 16.89±3.27 7.86±1.42 216.24±57.41 10.45±2.17對照組 83 212.48±57.44 15.88±3.99 21.85±2.06 302.05±57.32 15.74±2.93 t 7.704 1.796 51.354 9.694 13.320 P 0.000 0.074 0.000 0.000 0.000組別 n 手術時間(min)淋巴結清掃量 (個)切口長度(cm)術中出血量 (mL)
2.2 并發癥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88%,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69%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 (%)]
肺癌是世界范圍內高發病率、 高病死率的惡性腫瘤之一,NSCLC 是其常見類型。 目前, 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NSCLC 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直接切除病變病灶, 臨床療效較好[5]。 但高齡患者受機體機能下降影響, 手術耐受度相對較低, 手術風險相對較高。 相關研究[6-8]表明, 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在NSCLC 治療中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中,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切口長度小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0.05), 表明與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相比, 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治療高齡NSCLC 患者應用價值更高。 分析原因在于: 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屬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的特點, 可有效規避大創面縫合, 減輕對其他血管的損傷; 加上手術過程中未解剖游離肺門動脈、 支氣管、 靜脈等, 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降低出血量; 此外, 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可減少肺組織切除量, 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組織,加快術后康復進程, 縮短住院時間。 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手術時間較長, 說明麻醉時間較長, 麻醉時間過長可影響機體功能, 可能會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 對高齡NSCLC 患者來說, 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與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的淋巴結清掃量相當, 但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量, 縮小手術切口, 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