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林
(鄭州市頸肩腰腿痛醫院 檢驗科, 河南 鄭州450000)
膝骨性關節炎是老年群體常見疾病之一, 多由膝關節退行性病變、 勞累等因素所致, 臨床多有膝關節腫脹、 膝關節僵硬等表現, 若未得到及時治療易導致患者活動受限, 影響其正常生活[1]。 血清軟骨寡聚基質蛋白 (COMP) 是臨床評估骨關節損傷重要指標, 可評估骨關節損傷發展情況[2]。 鑒于此, 本研究探討血清COMP 水平與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鏡下病變特征的相關性, 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 年9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73 例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 符合 《膝骨關節炎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3]中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 就診30 d 內膝關節伴有反復疼痛癥狀, 且晨僵時間約30 min; 經關節鏡治療; 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 繼發性膝骨性關節炎; 其他疾病造成的膝關節活動障礙; 合并感染性疾病。 其 中 男48 例, 女25 例; 年 齡62 ~ 74 歲, 平 均 年 齡(68.45 ± 2.31) 歲; BMI 18 ~ 27 kg/m2, 平 均BMI (22.82 ±3.26) kg/m2; 單膝病變30 例, 雙膝病變43 例。
1.2 方法統計入選患者血清COMP 水平與關節鏡下病變特征。①血清COMP 水平: 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部靜脈血5 mL, 4 000 r/min 離心10 min 后取上層清液, 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血清COMP 水平。 ②關節鏡下病變特征: 使用HQ 膝關節鏡(新泰洪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收集患者關節鏡下影像資料,觀察其膝關節病變特征。 軟骨損傷: Ⅰ度: 依據Outerbridge 分度劃分, 軟骨表面輕度水泡; Ⅱ度: 骨軟骨表面毛糙直徑≤1 cm, 且淺表出現潰瘍、 纖維化; Ⅲ度: 骨軟骨表面毛糙直徑>1 cm, 潰瘍明顯, 無軟骨下骨暴露; Ⅳ度: 軟骨全厚撕裂, 且伴有軟骨下骨暴露。 滑膜增生: Ⅰ級: 可見滑膜增厚及充血, 或伴有輕度絨毛增生表現; Ⅱ級: 可見粗大絨毛增生, 且伴有出血表現; Ⅲ級: 絨毛增生嚴重致關節鏡視野不清晰, 或軟骨表面存在血管翳。 半月損傷: Ⅰ級: 可見半月板內存在少量黏液, 無裂縫; Ⅱ級: 可見半月板內存在較多黏液, 且伴有輕微裂隙; Ⅲ級: 半月板形態改變, 或半月板存在軟骨纖維撕裂。
1.3 觀察指標觀察關節鏡下不同病變特征患者的血清COMP水平, 并分析血清COMP 水平與病變特征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s 表示, 采用t 檢驗; 采用Logistics 回歸分析血清COMP水平與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鏡下病變特征的相關性;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關節鏡下病變特征73 例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經關節鏡診治結果為: 軟骨損傷Ⅰ度8 例, Ⅱ度17 例, Ⅲ度23 例, Ⅳ度25 例; 滑膜增生Ⅰ級15 例, Ⅱ級21 例, Ⅲ級37 例; 半月損傷Ⅰ級15 例, Ⅱ級24 例, Ⅲ級34 例。
2.2 關節鏡下不同病變特征血清COMP 水平比較軟骨損傷Ⅲ~ Ⅳ度、 滑膜增生Ⅲ級、 半月損傷Ⅲ級患者血清COMP 水平分別高于軟骨損傷Ⅰ~ Ⅱ度、 滑膜增生Ⅰ~ Ⅱ級、 半月損傷Ⅰ~Ⅱ級 (P<0.05)。 見表1。
表1 關節鏡下不同病變特征血清COMP 水平比較 (±s)

表1 關節鏡下不同病變特征血清COMP 水平比較 (±s)
病變特征 n COMP (ng/L) t P軟骨損傷 Ⅰ~Ⅱ度 25 406.34±23.24 46.163 0.000Ⅲ~Ⅳ度 48 734.25±31.26滑膜增生 Ⅰ~Ⅱ級 36 452.31±40.26 20.257 0.000Ⅲ級 37 671.24±51.26半月損傷 Ⅰ~Ⅱ級 39 415.26±31.24 28.112 0.000Ⅲ級 34 669.84±45.62
2.3 Logistics 回歸分析結果將關節鏡下軟骨損傷Ⅲ~ Ⅳ度、滑膜增生Ⅲ級、 半月損傷Ⅲ級作為因變量, 血清COMP 水平作為協變量, 進行Logistics 回歸分析, 分別得到回歸方程: Y1=0.652 + 0.024X1、 Y2=0.227 + 0.038X2、 Y3=0.245 + 0.021X3,提示血清COMP 水平升高是導致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軟骨損傷、 滑膜增生、 半月損傷嚴重的影響因素 (OR>1,P<0.05)。見表2。

表2 關節鏡下不同病變特征與血清COMP 的Logistics 回歸分析
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是骨科常見及多發疾病, 其主要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 病發率較高, 嚴重影響老年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 關節鏡是目前臨床診治該病最有效手段之一, 可明確病變特征, 并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 以改善疾病發展[4]。血清COMP 是糖蛋白G 家族的一員, 其最早由骨關節分離而來, 可反映關節病變情況[5], 而明確血清COMP 與關節鏡下病變特征相關性, 對臨床制定治療措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 軟骨損傷Ⅲ~ Ⅳ度、 滑膜增生Ⅲ級、 半月損傷Ⅲ級患者血清COMP 水平分別高于軟骨損傷Ⅰ~ Ⅱ度、滑膜增生Ⅰ~ Ⅱ級、 半月損傷Ⅰ~ Ⅱ級, 且經Logistics 回歸分析顯示, 血清COMP 水平升高是導致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軟骨損傷、 滑膜增生、 半月損傷嚴重的影響因素。 分析原因在于: COMP 除存在于軟骨組織外, 還可由滑膜、 血管平滑肌細胞等分泌而來, 軟骨受損、 滑膜增生及半月受損易導致COMP大量釋放, 且激活其他補體途徑, 提高相應炎性因子釋放量,推進疾病發展[6], 故血清COMP 水平可反映膝骨性關節炎發展情況。 因此, 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需行血清COMP 水平檢查, 并結合臨床表現及其他檢查方式評估疾病發展, 同時根據疾病程度采取針對治療措施, 以延緩疾病發展,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 血清COMP 水平升高可能是導致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鏡下軟骨損傷、 滑膜增生、 半月損傷嚴重的影響因素, 臨床需對患者進行早期血清COMP 水平檢測, 以明確疾病發展情況, 指導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