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燊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兒科, 廣東 惠州516000)
支氣管哮喘屬于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 在當前空氣質量下降的背景下, 其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 這對兒童健康及生長發育造成巨大影響[1]。 目前對小兒支氣管哮喘尚無特效治療藥物, 常規治療方式多為吸氧、 止咳祛痰、 抗感染及糾正酸堿紊亂等, 但治療效果往往不佳[2]。 布地奈德屬于一種糖皮質激素, 具有抗炎、 抗過敏作用, 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治療中。 本研究探討布地奈德輔助治療對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T 淋巴細胞亞群、 細胞因子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70例支氣管哮喘患兒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 ①符合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 (2016 年版)》[3]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 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咳嗽、 呼吸困難及喘鳴等; ②無布地奈德用藥禁忌; ③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同時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心、 肝、 腎等器質性疾病; ②合并先天性血液疾病或心臟病; ③中途退出。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5 例。 實驗組中, 男性22 例, 女性13 例; 年齡2 ~12 歲, 平均年齡 (6.6 ± 0.8)歲; 哮喘程度: 輕度14 例, 中度15 例, 重度6 例。 對照組中, 男性20 例, 女性15 例; 年齡3 ~12 歲, 平均年齡 (6.8 ±0.8) 歲; 輕度哮喘12 例, 中度哮喘15 例, 重度哮喘8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 主要讓患兒絕對臥床休息,且實施糾正酸堿紊亂、 吸氧支持、 止咳祛痰、 抗感染治療等。實驗組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布地奈德輔助治療, 主要予以布地奈德混懸液 (AstraZeneca Pty Ltd, 批準文號H20140475, 規格2 mL ∶1 mg × 30 支) 霧化吸入, 藥物經適合的霧化器給藥, 依據不同霧化器控制實際吸入量為標示量的40% ~60%, 霧化時間及輸出藥量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0.5 ~1.0 mg/次,2 次/d。 兩組患兒均治療5 d。
1.3 觀察指標①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兒4 mL 肘靜脈血液,1 000 r/min 持續離心以分離血清, 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 包括CD3+、 CD4+、 CD8+、 CD4+/CD8+。 ②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兒2 mL 血液, 3 000 r/min 離心分離血清,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12 (IL-12)、 白細胞激素1β (IL-1β)、 C-反應蛋白 (CRP) 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③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行t 檢驗, 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T 淋巴細胞亞 群治療后, 兩組的CD3+、 CD4+、 CD4+/CD8+水平升高, CD8+水平降低 (P<0.05); 觀察組的CD3+、CD4+、 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 CD8+水平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s, %)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s, %)
注: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P <0.05。
組別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實驗組 治療后 64.42±6.35* 41.15±4.86* 22.12±2.84* 1.66±0.46*(n=35) 治療前 53.12±5.41 32.26±4.12 31.12±3.42 1.12±0.34 t 8.014 8.255 11.977 5.585 P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治療后 59.12±5.81 37.12±4.56 27.01±3.02 1.36±0.38(n=35) 治療前 53.06±5.34 32.12±4.11 31.05±3.39 1.08±0.32 t 4.543 4.819 5.264 3.334 P 0.000 0.000 0.000 0.001
2.2 相關細胞因子治療后, 兩組的血清IL-12、 IL-1β、 CRP、TNF-α 水平降低, 且實驗組的血清IL-12、 IL-1β、 CRP、 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相關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相關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s)
注: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P <0.05。
組別 時間 IL-12 (pg/mL) IL-1β (pg/mL) CRP (mg/L) TNF-α (pg/mL)實驗組 治療后 37.75±4.25* 20.12±3.12* 7.02±1.02* 30.12±4.15*(n=35) 治療前 98.25±9.41 83.36±8.41 19.21±2.45 62.23±6.41 t 34.665 41.709 27.175 24.877 P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治療后 55.12±5.26 35.56±3.75 12.21±1.42 42.26±4.61(n=35) 治療前 98.14±9.23 83.21±8.36 19.18±2.41 62.14±6.33 t 23.957 30.767 14.741 15.01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 實驗組發生1 例惡心嘔吐、 1 例腹痛, 發生率為5.71%; 對照組發生2 例惡心嘔吐、 1 例腹痛,發生率為8.57%。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χ2=0.215,P=0.643)。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均較輕, 無需進行相關治療即可自行緩解, 不影響療程, 治療安全性高。
支氣管哮喘為兒童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 一般實施吸氧、止咳及抗感染治療等, 而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4]。 布地奈德作為一種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通過霧化吸入的給藥方式可使藥物成分作用于呼吸道黏膜, 黏膜吸收藥物后發揮抗炎作用[5-6],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兒的微血管滲透性, 緩解黏膜水腫情況。
研究[7]表明, 支氣管哮喘患兒機體存在多種炎性細胞,可引起T 淋巴細胞亞群與細胞因子改變。 T 淋巴細胞亞群中,CD3+參與T 細胞信號傳導, 穩定T 細胞受體結構; CD4+參與多種炎性細胞因子的合成及釋放, 提高機體免疫應答; CD8+抑制機體免疫應答反應; CD4+/CD8+的穩定可保持機體正常免疫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治療后的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優于對照組, 提示布地奈德輔助治療支氣管哮喘患兒對改善其機體免疫力有重要幫助。 支氣管哮喘患兒細胞因子變化表現為IL-12、 IL-1β、 CRP、 TNF-α 均異常, 其中IL-12 可促進NK細胞增殖, 促進炎性反應發生及誘導哮喘進展; IL-1β 為炎性反應發生、 發展中重要單核因子, 可促進嗜酸性粒細胞增殖,促進炎性反應; CRP 為重要炎性因子, 其水平異常升高對氣道炎癥有一定評價作用; TNF-α 異常升高會引起氣道組織損傷及氣道阻塞, 加重支氣管哮喘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治療后相關細胞因子水平降低, 提示布地奈德輔助治療對降低患兒炎性反應有重要作用。 此外,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 提示布地奈德輔助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安全性高, 患兒容易耐受, 堅持用藥可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 布地奈德輔助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效果滿意, 可有效改善血清T 淋巴細胞亞群及細胞因子水平,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