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廖煥群, 何玉琴, 鄧英蓮, 周文華
(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 康復科, 廣東 肇慶526060)
高位截癱是指橫貫性病變發生在脊髓較高水平位上, 而外傷后高位截癱在臨床上十分常見, 其屬于脊髓損傷中的急重癥, 除了進行積極治療之外, 還需要配合有效的康復護理, 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1-2]。 由于高位截癱病情十分嚴重, 患者多存在排便障礙及四肢癱瘓等癥狀, 因此康復護理的難度非常大, 這就需要選擇更加有效的康復護理模式[3]。 基于此, 本研究選取2017 年6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外傷后高位截癱患者80 例,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聯合康復鍛煉的護理效果,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6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外傷后高位截癱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雙盲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 對照組中, 男性26 例, 女性14 例;年齡35 ~ 71 歲, 平均年齡 (49.45 ± 5.44) 歲。 觀察組中, 男性27 例, 女性13 例; 年齡35 ~ 70 歲, 平均年齡 (49.53 ±5.24) 歲。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4]: ①外傷導致高位截癱; ②資料齊全; ③自愿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5]: ①其他原因導致的截癱; ②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③有精神疾病, 無法正常溝通; ④不配合康復鍛煉; ⑤中途退出研究。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病情觀察、 用藥指導、 口頭健康教育、 環境護理等。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聯合康復鍛煉, 具體如下: ①入院1 ~ 3 d: 護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護理路徑表, 懸掛在患者病床旁邊,在每項護理工作完成后都需要做好記錄。 此階段重點加強對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 明確康復護理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和家屬對康復護理工作的配合度。 同時, 由于擔心以后的生活, 患者通常會出現負面情緒, 對此, 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更多的安慰和鼓勵, 多向患者傳達正能量, 列舉經過康復訓練得到康復的案例, 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念。 另外, 還需要加強疼痛方面的干預, 告訴患者疼痛是正常反應, 注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減輕患者的痛苦。 ②入院4 d 后: 護理人員需要開始鼓勵患者積極進行鍛煉, 加強對患者肢體的按摩, 促使患者被動運動, 防止靜脈血栓的發生。 定時翻身, 保持皮膚干燥, 預防壓瘡, 并定時拍痰, 注意口腔清潔, 預防出現肺部感染情況。 同時, 需鼓勵患者咳嗽咳痰, 并進行深呼吸及擴胸運動, 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患者翻身時需要叩擊其背部和胸廓, 預防墜積性肺炎。 日常護理中, 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縮唇呼氣吸氣, 即吸氣時用膈肌達到上腹部的最大膨起, 呼氣時用腹肌收縮來推動膈肌上移。 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協助其進行坐、 站、 行走的鍛煉, 逐漸增強其自理能力。采用電生理方法刺激患者的肌肉[6-7], 以提高其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肺部感染、 壓瘡、 便秘等。 ②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情況[8], 總分100 分,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強。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n (%)]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干預前, 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干預后, 觀察組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0 60.66±6.06 78.35±7.36對照組 40 60.67±6.16 66.76±7.34 t 0.007 7.052 P>0.05 <0.05
外傷后高位截癱通常是由突發意外導致, 患者身心均受到嚴重打擊, 一時難以接受, 有些患者感到悲觀失望, 嚴重時會出現自殺傾向, 這些情況的出現都對患者的康復產生嚴重影響, 基于此, 一定要加強對患者的康復護理干預, 同時加強康復鍛煉, 提高患者的肢體活動能力和自理能力, 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9]。 臨床路徑護理是由多學科共同應用制定的標準化護理方案, 護理的科學性可以得到有效保證, 配合康復鍛煉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0-12], 減輕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干預后,觀察組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上述結果表明, 對外傷后高位截癱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聯合康復鍛煉具有明顯效果, 可將其作為臨床康復護理的有效選擇。
綜上所述, 臨床護理路徑聯合康復鍛煉可顯著提升外傷后高位截癱患者的康復效果及自我管理水平,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