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確立了立德樹人作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通過落實黨中央的教育方針,提高人民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高職教育同樣肩負著“育才造士”育人職能,如何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價值導向,在專業文化高水平建設的同時實現全面育人,如何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專業文化的價值理念中,這是作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教育發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的靈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立德樹人”做出重要論述,在一系列的論述中闡明落實立德樹人作為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任務,明確了“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的戰略部署。在高職教育中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才是目前需要關注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由此可見,立德是樹人的根本方向,正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是推動人全面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修養的基礎上的專業人士才能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擔當大任。
1.高職專業文化建設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驅動源泉
專業文化是在行業的建設發展中不斷凝練的專業思維和行為規范,高職教育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它與社會的分工密不可分,并為社會發展提供文化價值理念。在社會發展的浪潮中,高職的專業文化教育水平影響著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也是企業和校園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結晶,高職教育與專業文化建設是相輔相成、共同成長的關系,專業文化既是高職教育的核心內容,又是推動高職教育發展的原動力。
通過以立德樹人理念為導向,以高職教育的專業文化建設為載體,通過專業課程滲透、教師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的超越利益和金錢價值的道德信仰,使課堂教學不僅傳授專業技能,也能夠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思想道德的陣地。立德樹人理念與專業文化建設融合符合新時代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
2.“立德樹人”引領高職專業文化建設
“立德樹人”為高職專業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立德”首先就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樹立高遠志向并為之砥礪奮斗,高職專業文化建設應圍繞著“文化立德、專業樹人”這一理念,在培育專業素養的同時,在學習生活中植入正確的價值觀、行為規范、行業準則,浸潤并約束學生修習品德,培養“德、才”兼備的具有家國情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專業文化建設必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高職專業文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文化知識,同時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才。因此,在專業文化建設中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將行業、企業中的生動案例融入課堂教學中,在立德樹人的理念引領下,發覺并凸顯各行各業的出色人才的優秀品質,并將這種高尚的思想道德為教學導向。
在新時代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成長的大學生,面臨暗流洶涌的價值觀的交匯,勢必產生困惑。面對這些沖擊,各高校的思政課程已展開相應的教育,這種思政課程可謂是“硬”方法,如果想要提升教育效果,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這就需要“軟硬兼施”的方法,“軟”方法就是指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逐步滲透思政教育,使專業文化教育承擔著“立德”和“樹人”的雙重責任,最具有影響力的就是專業課教師在授課中傳遞的正確的政治方向,優秀的道德品質,高尚的職業情操,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感召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專業人才,這將是最有說服力的“立德樹人”教育。
作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高職教育,所涉及的專業各具特色,各院校所處的區域文化特色各異,立德樹人理念同專業文化建設融合需要從各地各院校的實際出發,建設成符合實際的教育模式。這就需要專業打破教學壁壘,盡可能地對接行業、企業,突出專業特性和職業精神。另外,對于行業的發展趨勢也要有與時俱進的認識,把握住行業發展的脈搏,汲取最新業態信息,帶領學生投身到迅猛發展的行業中悟道明理,在立德樹人的理念引領下,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兼容并包的建設原則既保證了專業文化建設的正確內核,又可以實現立德樹人與專業文化建設特色化發展。
高職是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學層次,在傳統的專業文化建設中將目光限定在職業技能的培養上,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上過于依賴思政課,而現在是大思政的格局,單純依賴思政課的教育效果是不能滿足新時代下的人才培養需要的。此外,雖有部分高職院校有提升職業教育素養的認識,但是在建設目標上并不具體,甚至照搬本科院校的專業文化建設內容,缺少對高職學生教學層次下的以立德樹人理念為內核的專業文化建設。
一些高職院校的專業文化建設滿足了行業對于專業技術水平的需要,但是卻將最寶貴的職業道德、個人情操教育放在了次要地位,忽略了“才為德之資,德為才之帥”的本質。比如在服務類專業的文化建設中,將教育的著力點放在服務技能中,雖然也有思政課程的課本信息進行思政教育,但是課本信息的更迭較慢,也過于呆板,學生在學習時提不起興趣,自然達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要激發不同的育人主體的育人意識,比如專業課教師、教輔人員都可以在本職工作中向學生展示職業道德等育人信息,實現多元育人的效果。
當前的專業文化建設的教育平臺集中在兩部分,首先是在校期間的課堂教學平臺,主要的教學內容為專業技術知識,在大思政的時代背景下,也加入了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部分的內容;其次是校企合作教學平臺,但立德樹人的教育內容出現脫節的現象,究其原因,是院校和企業對立德樹人培養目標的偏差,企業需要的是除了技術能力之外的奉獻、敬業的道德情操,而學校對人才的立德樹人培養目標更加高尚,力求打造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有家國情懷的專業人才,這種培養目標的差異,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將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學生有可能在面對職場文化時無所適從,甚至還有可能受到不良的文化的沖擊。
目前的專業文化建設中,存在“兩層皮”的現象,專業知識與德育教育沒有緊密結合,在德育教育方面依靠思政課程,認為有思政課程的保駕護航,專業文化教育就可以集中精力搞專業技能的教學,但是這卻忽略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號召,而且這種單一的知識型教學模式,也會影響整體的立德樹人教育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專業文化建設要更加突出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是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首先,立德樹人導向下的專業文化建設要有明確的育人目標,注重均衡的教育維度。在不斷變化的時代浪潮中,高職院校更好地深入探索大思政的有效實施方法,明確立德樹人的方向、思路,找出專業文化教育中存在育人理念的不足;其次,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根據專業特征,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落實到專業文化建設中,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摸索出適合這一教育層次的立德樹人的思政育人活動,達到培養其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的思政教育效果;最后,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無論是在專業文化建設還是思政課程的建設中,都應重視大學生的“德育”教育。
在專業文化教育中要切實考慮立德樹人教育的有效性,生搬硬套的灌輸是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要提升學生學習思政內容的興趣,改良教育路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融入參與性強的教學方式,如借助網絡教學資源,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充分展示行業企業文化和職業道德等優秀品質,使學生對專業產生歸屬感,對道德情操產生認同感;其次,打造快樂學習的平臺,通過布置實踐任務,主動搜集與專業相關的思政素材,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探索,進而培養良好的思政學習習慣;最后,教師在專業教學中“德行”示范,影響學生形成良好職業行為習慣,如嚴謹的教學教風、精湛的專業技術等,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地示范給學生,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無論是在學校的課堂教學平臺,還是在校外的教學實訓,都需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推進思政教育和專業課程技能知識的融合。首先,在專業知識的課堂教學平臺上深挖德育資源,將德育資源落到實處、細微之處,進而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從思考中內化立德樹人的效果;其次,在專業知識的教學方式上采取走出校園觀摩企業生產和服務,在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使學生感受職場的職業精神,進而促進立德樹人的育人效果;最后,在校外的實習平臺上與企業合作,通過專業實踐活動體驗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等規范,在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管理中,在實踐中學習和領悟,將職業精神、高尚品質等“德行”從同化進階到內化階段,進而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
高職專業文化建設與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互為載體和重要途徑,抓住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方向,利用專業文化教育手段,大幅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職業情操,使專業文化教育融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育人效果,實現高校大思政的育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