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鋒
高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肩負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使命。高校基層黨組織是落實該使命的直接組織者,它通過充分發揮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戰斗堡壘作用,貫徹和鞏固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當前的大學生主要是“00后”,他們特有的思想行為特點對黨建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系列挑戰。新媒體的興起,為應對挑戰提供了機遇,拓寬了思路和方向。
“立德樹人”始終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和關鍵環節,“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學生黨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有活力的主力軍,在大學的思政教育中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一,在高校師生中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學生黨員一般綜合素質較高,他們以黨員的身份和同學學習、生活在一起,接受監督的同時也有利于發揮學生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以優秀的品質感染身邊的同學,傳遞正能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吸引學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示范作用。
第二,有利于提升高校畢業生整體素質和綜合水平。高校的學生黨員,除了學習成績突出外,大多數都是學生會或班級干部,自我要求較高,工作能力突出,有理想、擔當,在學生團體中具備一定的責任感和號召力,在日常的學生生活和工作中不僅鍛煉自身的才干,并且吸引身邊的老師和同學“比、學、趕、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1]。
第三,連接學校與學生的重要橋梁。學生黨員經常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和培養,在思想上往往比較先進,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政治站位,時刻能夠率先垂范,在困難面前能夠挺身而出,及時反饋、幫助和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時刻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作用,團結同學,對于融洽學校與學生的關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始終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載體。以醫學院校為例,當前,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缺乏對新媒體的有效利用。當前新媒體發展非常迅速,許多高校結合新媒體開展黨建工作,但是在利用新媒體的過程中,工作量往往“1+1>2”,大量增加。例如利用一些互聯網黨建平臺記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后,還需要在紙質臺賬再做一次記錄,并沒有感受到新媒體帶來的便利性和效率,而是增加工作量,無形中制約了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容易出現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形式化,理論學習片面化,主題教育簡單化,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忽視教育效果,學生黨員的思想自然難以有實質性的提高[2]。
二是醫學院校學生黨員難以全方位教育管理。學校對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和對黨員的發展環節把控比較嚴謹,學生從申請入黨、推優再到發展、預備黨員接收及轉正,層層審核。醫學生成為預備黨員后,就開始“下臨床”,在傳統的黨建模式下,學生黨員分散在各教學醫院,黨員后期的教育管理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支部難以有效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只能通過學生返校開展黨員大會,定期交思想匯報來了解學生的情況,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學生黨員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或者思想上的一些困惑,支部也難以及時幫助解決。
三是學生黨員理論學習相對局限。學生黨員理論學習往往通過課堂或者支部發的材料、黨課等進行學習,形式單一,比較枯燥,學生黨員興趣不是很濃,學習存在應付式、任務式,淺嘗輒止,在思想上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提升效果。
四是黨員發展質量不高。部分學校名義上鼓勵優秀學生入黨,但是支部在實際發展黨員的過程中,一方面缺乏定性和定量化的具備可行性和指導性的參考文件,導致難以把控黨員發展的數量。另一方面,缺乏具體的推優標準文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續黨員的發展質量。
五是支部黨建缺乏創新性。支部黨建活動往往按照“三會一課”按部就班,主要通過文件學習和傳達來教育黨員,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對黨建有怠倦感。另外,醫學院校部分專業具有特殊性,如部分臨床醫學生的培養模式是“2.5+1.5+1”,也就是2.5年在學校學習,1.5年在醫院見習,1年在醫院實習,學生大學期間有一半的時間在校外,學生黨員參加組織生活不方便,支部如何創新性地開展黨建活動,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當前,新媒體已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新媒體獲取最新信息,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黨建工作中,充分運用多媒體,不僅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對學生思政教育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與新媒體的優勢息息相關。
一是形式多樣。新媒體內容豐富,它將黨建工作以各種載體和形式展示出來,例如各種APP、視頻、直播平臺等,寓教于樂,并且資源能夠便捷獲取,學生容易接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互動。另外,學生黨員的學習渠道拓寬了,他們可以通過網上搜索各類最新黨建知識,最新時政熱點,實現了由被動吸收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二是效率高。醫學院校學生本身專業學習任務繁重,壓力大,僅用傳統的授課進行黨員教育,學生黨員不僅會覺得枯燥,甚至會有排斥的現象,而新媒體的出現就能很好地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新媒體信息量大、覆蓋面廣、時效性強,學生黨員可以隨時隨地根據各自的需求獲取最新相關信息,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3]。
三是互動性強。以往互動只能通過線下進行,在交通不方便的情況下,給群體相對分散的醫學生造成極大的不便,浪費時間和精力,而新媒體可以實現線上互動,突破了地域的束縛,在黨建方面可以實現學生黨員在不同情境下開展黨課學習討論、黨建交流,節約了成本,性價比高。
新時代,學生思想活躍,充滿個性,黨建工作要取得新發展、新突破,能夠更好地培育學生黨員,使之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離不開新媒體平臺,結合廈門醫學院黨建工作,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是創新學生黨員管理。充分利用學習強國APP平臺,督促黨員學習黨的最新理論知識,此外,可以通過學習強國視頻,開展黨員大會、學生談心談話等,廈門醫學院臨床醫學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臨床實習,每學期都會多次通過學習強國視頻會議開展黨員大會,及時傳達國家、省市校有關黨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開展線上主題黨日活動。對于入黨積極分子,及時通知他們注冊學習強國賬號學習,并將學生的強國積分作為培養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此外,充分利用平臺的黨史、經濟、教育、文化等專題,開展黨員教育,提升黨員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
二是多形式吸引優秀學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4]。從新生大一入學開始,開展一系列入黨啟蒙教育,錄制優秀黨支部視頻、黨員先進事跡,利用學習強國等平臺答題庫,開展入黨知識競賽,以各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先進性,進行入黨動員,吸引一批批優秀學生加入黨組織,特別是吸引學生干部或者綜合測評成績優異的學生,進一步擴大支部的影響力。廈門醫學院2016級臨床醫學有112名學生,共有28名學生被吸收為臨床一支部的黨員,其中有21名(約75%)學生在班級或者學校擔任過主要學生干部,22名學生綜合測評在專業排名前40%,他們對支部的黨建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支部也被評為全國樣板黨支部。
三是“線上+線下”結合,提升黨員思想政治素質。支部除了要求學生黨員認真參加“三會一課”,關注時政,關注黨和國家的方針和政策,通過主題黨日、形勢與政策課堂及談心談話等方式,促進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外,要創新性地開展第二課堂,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等方式解決校外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不便的問題,黨建和業務相融合,把業務的難點轉換為黨建的重點。
四是發揮榜樣的力量。大學生黨員具有雙重身份,在學生群體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調查發現,82.3%的學生認為學生黨員對他們的影響很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典型的塑造,進一步強化和宣傳大學生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使學生黨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發揮“最大化”作用。每年6月份的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廈門醫學院臨床系作為考試基地,需要大量的志愿者,系部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平臺發布招聘信息,學生黨員積極響應并主動報名,帶動身邊的同學一起參與做光榮的志愿者,在無私奉獻中成長。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做好表率。
五是進一步完善學生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不能僅僅是喊口號,也需要為其創造發揮的平臺。例如,可以通過建立黨員示范崗,黨員“云工作室”,優秀黨員進微學堂,黨員線上講黨課,先鋒系列特色黨支部等方式,一方面是對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的鞭策,同時對黨員自身的成長起到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學生黨員的表率作用,對其他普通學生起到價值引領的作用。此外,發揮黨建在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等學生組織的作用,黨建帶動團建,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大學生黨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體現,作為黨組織的一分子,理應做到不忘初心,時刻保持純潔的入黨動機,愛黨、為黨,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用自己的行為表現影響周圍同學,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時代在發展,黨建工作也應與時俱進,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時刻把握時代脈絡,通過黨建引領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為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