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夢陽 胡文忠?修志龍郝可欣于皎雪王澳盛張夢琦
(1.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遼寧大連 116024;2.大連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遼寧大連 116600)
玳玳花為蕓香科柑橘屬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L.的干燥花蕾,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味苦,性平,功效強心、利尿、清血、化痰、疏肝和胃、理氣解郁等[1],含有黃酮、強心苷、生物堿、揮發油、多糖類等化合物[2-3],以黃酮為主,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腫瘤、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等活性[4-6]。Yang 等[7]對玳玳花總黃酮超聲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蘇浬[8]采用大孔樹脂層析法,在水提醇沉工藝的基礎上對該成分進行了純化。但Karimi 等[9]報道,水提法提取玳玳花總黃酮時提取率較低,而且在大孔吸附樹脂柱層析前要經過一步醇沉工藝,會導致其回收率降低。
大孔吸附樹脂具有理化性質穩定、純化工藝操作簡單、便于工業化生產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藥材中總黃酮的分離純化,如紫菀[10]、鐵皮石斛[11]、淫羊藿[12]等,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因此,本實驗將比較NKA-9、HPD100、HPD400、HPD600、AB-8、D101、X-5、DM301 大孔吸附樹脂對玳玳花總黃酮的吸附、解吸性能,應用吸附動力學、熱力學模型對吸附過程進行研究,再優化該成分富集純化工藝,旨在為其工業化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UV-255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Shimadzu公司);SHA-CA 往復式水浴振蕩器(金壇市順華儀器有限公司)。NKA-9、X-5、DM301、AB-8、D101、HPD100、HPD400、HPD600 大孔吸附樹脂(滄州寶恩吸附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玳玳花采自云南省昆明市,經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陳效忠副教授鑒定為柑橘屬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L.的干燥花蕾。蘆丁對照品(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氫氧化鈉、無水乙醇、亞硝酸鈉、硝酸鋁(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2.1 總黃酮含量測定
2.1.1 線性關系考察 采用亞硝酸鈉-硝酸鋁-氫氧化鈉比色法[13]。吸取對照品溶液(稱取蘆丁對照品20 mg,40%乙醇定容至25 mL 量瓶中,質量濃度為0.8 mg/mL)150、300、450、600、750、900 μL,置于10 mL 量瓶中,加入5%NaNO2溶液300 μL,搖勻后靜置6 min,加入10%Al(NO3)3溶液300 μL,搖勻后靜置6 min,加入4%NaOH 溶液2 mL,30% 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靜置10 min,在510 nm 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A),蘆丁質量濃度為橫坐標(X)進行回歸,得方程為A=10.957 4X-0.001 9(R2=0.999 6),在12~72 μg/mL 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1.2 提取液制備 將100 g 干燥藥材粉末(過30 目篩)用70%乙醇浸泡過夜后,在60 ℃下加熱回流提取3 次,每次2 h,合并提取液后過濾,減壓濃縮至無醇味,蒸餾水定容至1 000 mL,即得(質量濃度為5.88 mg/mL),再用蒸餾水將其質量濃度分別稀釋至原有的5/6、4/6、3/6、2/6、1/6,即4.90、3.92、2.94、1.96、0.98 mg/mL。
2.1.3 精密度試驗 吸取“2.1.1”項下對照品溶液600 μL,按“2.1.1”項下方法在1 d 內測定6 次吸光度,測得其RSD 為0.51%,表明該方法日內精密度良好;同法連續測定吸光度3 d,每天1 次,測得其RSD 為0.87%,表明該方法日間精密度良好。
2.1.4 重復性試驗 吸取“2.1.2”項下5.88 mg/mL提取液600 μL,按“2.1.1”項下法測定6 次吸光度,測得其RSD 為0.74%,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1.5 穩定性試驗 吸取“2.1.2”項下5.88 mg/mL提取液600 μL,于0、2、4、8、12、24 h 按“2.1.1”項下方法測定吸光度,測得其RSD 為1.13%,表明溶液在24 h 內穩定性良好。
2.1.6 加樣回收率試驗 稱取蘆丁含量已知的“2.1.2”項下5.88 mg/mL 提取液6 份,每份600 μL,精密加入“2.1.1”項下對照品溶液400 μL,按“2.1.1”項下方法測定吸光度,計算回收率。結果,蘆丁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8.12%,RSD 為0.84%。
2.2 靜態吸附、解吸實驗
2.2.1 樹脂篩選 稱取預處理好的樹脂1 g(干重),置于250 mL 具塞錐形瓶中,加入“2.1.2”項下5.88 mg/mL 提取液50 mL 后置于搖床中,在25 ℃下振蕩24 h(150 r/min)。達到吸附平衡后,用去離子水清洗樹脂,加入50 mL 95%乙醇解吸后置于搖床中,在25 ℃下振蕩24 h(150 r/min),測定溶液中總黃酮質量濃度,即為吸附平衡濃度。
2.2.2 吸附動力學研究 稱取預處理好的AB-8 樹脂1 g(干重),置于150 mL 具塞錐形瓶中,加入“2.1.2”項下5.88 mg/mL 提取液50 mL 后置于搖床中,在25 ℃下振蕩12 h(150 r/min),在吸附時間0、10、20、30、40、50、60、90、120、150、180、210、240 min 各取600 μL 吸附后的樣品溶液,測定t時刻總黃酮質量濃度Ct(mg/mL),計算吸附能力Qt(mg/g)、平衡吸附能力Qe(mg/g),公式分別為Qt =Vi(C0-Ct)、Qe=Vi(C0-Ce)。其中,C0為總黃酮初始質量濃度,單位mg/mL;Ce為吸附平衡質量濃度,單位mg/mL;Vi為樣品體積,單位mL。
采用準一級動力學、準二級動力學、粒子擴散模型描述總黃酮吸附過程,分別為ln(Qe-Qt)=-k1t +lnQe、其中,k1為準一級動力學速率常數,單位min-1;k2為準二級動力學速率常數,單位g/(g·min);kd、Cd為粒子擴散速率常數,單位mg/(g·min1/2)、mg/g。
2.2.3 吸附熱力學研究 稱取預處理好的AB-8 樹脂1 g(干重),置于250 mL 具塞錐形瓶中,加入“2.1.2”項下6 個質量濃度提取液各50 mL,在298.15、308.15、318.15 K 下振蕩(150 r/min),測定總黃酮平衡濃度Ce、Qe,繪制吸附等溫線,計算吸附熱力學參數。
采用Langmuir、Freundlich、Temkin 吸附等溫線模型描述吸附過程,分別為、Qe=BTlnCe+BTlnKT。其中,Qe為平衡吸附能力,單位mg/g;Qm為理論最大吸附能力,單位mg/g;Ce為平衡質量濃度,單位mg/L;KL為Langmuir 常數,單位L/mg;KF為Freundlich 常數,單位[(mg/g)(L/mg)1/n];BT、KT為Temkin 常數,單位J/mol、L/mg;1/n為Freundlich 經驗常數。
吸附熱力學函數包括吉布斯自由能變化(ΔG)、焓變(ΔH)、熵變(ΔS),分別為ΔG =-RTlnKeq、lnKeq=-其中,R為理想氣體常數[8.314 J/(mol·K)];T為絕對溫度,單位K;Keq為熱力學平衡常數,單位L/g。
2.3 動態吸附、解吸實驗 將預處理好的AB-8樹脂采用濕法裝入層析柱(16 mm×300 mm,1 BV=20 mL),總黃酮粗提液以不同體積流量(2、3、4、5 BV/h)上柱,5 BV 蒸餾水緩慢洗脫以除去雜質,再取30%、40%、50%、60%、70%、80%、90%乙醇各10 BV,以2 BV/h 體積流量進行洗脫,收集洗脫液,測定總黃酮質量濃度,考察乙醇體積分數對解吸率的影響。取最佳體積分數洗脫液,以不同體積流量(2、3、4、5 BV/h)洗脫,測定流出液中總黃酮質量濃度,考察上樣體積流量、上樣量,以及洗脫劑質量濃度、洗脫體積流量、用量等工藝參數對吸附、解吸性能的影響。
3.1 樹脂篩選 圖1 顯示,AB-8、NKA-9、DM301、D101 樹脂對總黃酮的吸附能力較高,均高于80 mg/g;AB-8、DM301、D101 樹脂對總黃酮的解吸能力較高,均高于50 mg/g;AB-8 樹脂解吸率最高,HPD400 樹脂解吸率最小。最終,選擇AB-8 樹脂富集純化總黃酮。

圖1 總黃酮吸附能力、解吸能力、解吸率Fig.1 Adsorption capacities,desorption capacities and desorption rates of total flavonoids
3.2 靜態吸附動力學 吸附動力學是研究在特定初始濃度、溫度、壓力下吸附劑對吸附質的吸附速率,有助于實際操作中工藝參數的優化及加工設備的選擇[14]。圖2 顯示,AB-8 樹脂對總黃酮的吸附能力隨著時間延長而增加,在前60 min 更明顯,之后趨于緩慢,在120 min 時達到平衡。
動力學方程及相關參數見表1,可知準二級吸附動力學模型方程計算得到的理論平衡吸附量(103.092 8 mg/g)更接近實驗值(95.894 1 mg/g),能較好地描述總黃酮靜態吸附過程。

圖2 總黃酮靜態吸附動力學曲線Fig.2 Kinetic curve for static adsorp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表1 總黃酮動力學方程及相關參數Tab.1 Kinetic equations and related parameters for total flavonoids
3.3 靜態吸附熱力學
3.3.1 吸附等溫線 對吸附等溫曲線的研究有助于探討吸附質和吸附劑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優化操作參數,節約能源[15]。圖3 顯示,AB-8 樹脂對總黃酮的平衡吸附能力隨著其質量濃度升高而增加,在低質量濃度下更明顯,為4.90 mg/mL 時達到最大,故以其為上樣液質量濃度;Qe隨著溫度升高而下降,表明吸附為放熱過程。
等溫線方程及相關參數見表2,可知隨著溫度升高,KL、KF均減小,表明降低溫度有利于總黃酮吸附;0<1/n<1,表明該吸附過程容易進行[16];與Freundlich、Temkin 模型比較,Langmuir 模型具有較高的R2,可較好地描述吸附過程。

圖3 總黃酮靜態吸附等溫線Fig.3 Isotherms for static adsorp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3.3.2 吸附熱力學函數 以1/T為橫坐標(X),lnKeq為縱坐標(Y)進行擬合,得方程為Y =306.694 0X +1.514 2(R2=0.991 8),再根據其斜率、截距分別計算ΔH、ΔS,結果見表3。由此可知,ΔG、ΔH均為負值,表明吸附為自發放熱過程[17];ΔH絕對值小于40 kJ/mol,表明吸附為物理過程[18];ΔS為正值,表明吸附為熵增過程,即AB-8 樹脂吸附總黃酮后,整個吸附系統的無序度增大。

表2 總黃酮等溫線方程及相關參數Tab.2 Isotherm equations and related parameters for total flavonoids

表3 總黃酮吸附熱力學參數Tab.3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total flavonoids
3.4 動態吸附、解吸實驗
3.4.1 泄露曲線分析 一般而言,流出液中目標物濃度達到上樣液濃度的10%時,即可認為達到泄露點[19]。取“2.1.2”項下4.90 mg/mL 提取液,以不同體積流量(2、3、4、5 BV/h)通過樹脂柱,動態泄露曲線見圖4,可知在低體積流量下AB-8 樹脂對總黃酮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即有利于該成分充分吸附,故本實驗選擇2 BV/h 作為上樣體積流量,達到泄漏點時的上樣量為7 BV。

圖4 總黃酮動態泄露曲線Fig.4 Dynamic leakage curves for total flavonoids
3.4.2 乙醇體積分數對洗脫效果的影響 先用5 BV蒸餾水緩慢洗脫以除去雜質,再取30%、40%、50%、60%、70%、80%、90% 乙醇各10 BV,以2 BV/h 體積流量進行洗脫,收集洗脫液,測定總黃酮質量濃度,結果見圖5。由此可知,隨著乙醇濃度體積分數增加,解吸率不斷升高,為70%時達到最大值86.26%,但之后反而開始下降,故選擇70%作為乙醇體積分數。
3.4.3 解吸曲線分析 先用5 BV 蒸餾水洗脫除去水溶性雜質,再用70% 乙醇以不同體積流量(2、3、4、5 BV/h)進行洗脫,每過一定時間收集洗脫液,計算解吸率,結果見圖6。由此可知,隨著體積流量增加,解吸效果降低,這是因為體積流量較高時會導致洗脫劑與AB-8 樹脂的接觸時間變短,不能充分洗脫被吸附的總黃酮,而且2、3 BV/h的解吸效果無明顯差異,為了提高操作效率,本實驗選擇3 BV/h 作為解吸體積流量,此時解吸液用量為6 BV。

圖5 乙醇體積分數對總黃酮解吸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desorption rate of total flavonoids

圖6 總黃酮動態解吸曲線Fig.6 Dynamic desorption curves for total flavonoids
3.5 驗證試驗 取“2.1.2”項下4.90 mg/mL 提取液7 BV,以2 BV/h 體積流量緩慢加到AB-8 樹脂柱中,待吸附完全后用5 BV 蒸餾水洗脫除去水溶性雜質,再取6 BV 70%乙醇,以3 BV/h 體積流量進行洗脫,收集洗脫液,濃縮干燥,測得總黃酮純度由9.87%升高至36.75%,回收率為83.17%,表明該純化工藝穩定可行。
大孔吸附樹脂是將吸附性、篩選性相結合的分離材料,其吸附能力由孔徑、比表面積、表面極性等因素所決定,作用力主要包括范德華力和氫鍵[20]。本實驗發現,AB-8 大孔吸附樹脂對玳玳花總黃酮吸附、解吸性能最強,與蘇浬[8]報道一致,它具有相對較大的比表面積,有利于該成分吸附,并且相對較大的孔徑也有利于其解吸。
AB-8 大孔吸附樹脂對玳玳花總黃酮的吸附過程最符合二級動力學模型,整個吸附過程被分為2 個階段,擬合曲線均未通過原點,表明顆粒內擴散不是唯一控制吸附過程的步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邊界層擴散的影響[21],同時也符合Langmuir等溫線模型,屬于單分子層吸附。經過1 次層析后,玳玳花總黃酮純度從9.87% 提高至36.75%,回收率為83.17%,表明AB-8 大孔吸附樹脂可有效富集純化該成分,有望應用于其工業化制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