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寧 唐志書 ?劉紅波?宋忠興王 梅孫 靜
[1.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省中藥資源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陜西咸陽 712083;2.秦藥特色資源研究與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 陜西省創新藥物研究中心,陜西咸陽 712083;3.陜西興盛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陜西銅川 727031;4.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咸陽712000]
質量源于設計(QbD)是應用于藥物開發過程中的一種質量控制方法,將產品質量控制由傳統的事后檢測前移到事前設計,其目的是通過對產品制造過程的設計和控制來提高工藝穩定性,保障產品質量一致性。QbD 系統主要由目標產品質量概況(QTPP)、關鍵物料屬性(CMA)、關鍵工藝參數(CPP)、關鍵質量屬性(CQA)構成[1],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表征CMA、CPP、CQA 的相互關系與相互影響,采用相應設計空間和控制策略保障QTPP 穩定性[2]。
秦七風濕方由秦艽、山茱萸、珠子參3 味藥材配伍組成,是陜西中醫藥大學楊秀清教授的臨床經驗方,具有散寒除濕、益氣養陰、祛風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良好。近年來,課題組針對該方的物質組成、藥理藥效等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3-6],可為相關制劑的開發奠定基礎。
噴霧干燥是用于液態物料干燥的流態化技術,具有瞬間干燥、受熱時間短、溫度低、操作流程管道化等特點[7],已在食品、醫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8-12],顯示出良好的發展應用前景。目前,中藥制劑在制備過程中依然存在工藝參數設置缺乏合理性、波動性大等問題,影響了中藥制劑質量的穩定性。本實驗基于QbD 理念,將其應用于秦七風濕方的噴霧干燥操作單元,建立噴霧干燥浸膏粉CQA 與噴霧干燥工藝CPP 的定量數學模型,采用設計空間法優化工藝,以保障浸膏粉質量的穩定性,同時考察其相關理化性質,為相關制劑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依據。
1.1 試劑與藥物 秦艽、珠子參、山茱萸均購自陜西興盛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經陜西中醫藥大學劉世軍教授鑒定,分別為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Pall.的干燥根、五加科植物珠子參Panax japonicusC.A.Mey.var.major(Burk.)C.Y.Wu et K.M.Feng 的干燥根莖、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的炮制加工品,經檢測均符合2015 年版《中國藥典》 一部相關項下要求。麥芽糊精為分析純(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硫酸銨為分析純(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水為蒸餾水。
1.2 儀器 YC-1800 型實驗型噴霧干燥機(上海雅程儀器設備有限公司);CPA225D 型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HH-S8 型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HJ-6B 型恒溫磁力攪拌器(常州丹瑞實驗儀器設備有限公司);VOS-30A 型真空干燥箱(施都凱儀器設備有限公司);TGL-20B 型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101 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Mastersizer 3000 型激光粒度儀(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BT-1000 型粉體綜合特性測試儀(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
2.1 秦七風濕方水提液制備 取秦艽300 g、山茱萸300 g、珠子參200 g,加10 倍量水提取2 次,每次2 h,合并濾液,濾過,即得。
2.2 噴霧干燥工藝
2.2.1 Box-Behnken 響應面法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以進風溫度(A)、進料速度(B)、麥芽糊精含量(C)、溶液固含量(D)為影響因素,得粉率(Y1)、藥粉含水量(Y2)為評價指標,采用Box-Behnken 響應面法進行試驗,因素水平見表1,結果見表2。

表1 因素水平

表2 試驗設計與結果
通過Design-Expert 8.06 軟件進行擬合,結果見表3,方差分析見表4。
由表3 可知,Y1、Y2的P值均<0.000 1,表明模型成立;相關決定系數分別為0.919 0、0.950 7,表明模型擬合程度較好;模型精密度較好,均大于 4;失擬項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無失擬因素存在,可用于預測噴霧干燥過程中得粉率與浸膏粉含水量。以得粉率(Y1)為例,由表4 可知,因素A、D、CD、AD、A2有顯著影響(P<0.05);各因素影響程度依次為A>D>C>B。

表3 方程擬合

表4 方差分析
通過Design Expert 8.06 軟件,以得粉率(Y1)為例,響應面分析見圖1。由此可知,進風溫度、溶液固含量有顯著影響;隨著進風溫度增大,得粉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在較高溫度下浸膏粉易于發生黏壁現象,導致其損失嚴重;當溶液固含量較低時,浸膏粉粉粒小,質地較輕,易于隨氣流排出而導致得粉率下降。
2.2.2 設計空間建立 通過Design Expert 8.06 軟件建立顯著影響因素A、D的設計空間(進料速度7.5 mL/min,麥芽糊精含量20%),尋找同時滿足2 個目標響應值(Y1>75%,Y2<5%)的所有因素構成設計空間。但由于模型預測值與真實值之間存在一定的客觀誤差,可能導致設計空間的邊界具有不確定性,故在定義設計空間參數時加入置信水平α =0.05 的置信區間,以優化設計空間,提高設計空間準確度,結果應用Overlay plot 展示,見圖2。圖2A 中E 區域為未設定置信水平的設計空間,估計值有5%的概率無法滿足工藝相應值的要求;圖2B 中F 區域為加入95%置信區間后的優化設計空間,其范圍縮小,設計空間所有點都符合工藝目標響應值的要求。
2.2.3 設計空間驗證試驗 在設計空間內隨機選取9 個工藝設計參數點進行驗證,結果見表5。由此可知,預測值與實際值較為接近,表明模型預測性較好;序號1~3 試驗點位于優化設計空間內,其得粉率、含水量2 項CQA 符合工藝目標要求;序號4~6 試驗點位于原設計空間內(未設定置信水平),其中4~5 得粉率、含水量均達到要求,而6的得粉率未達到;序號7~9 試驗點位于設計空間外區域,其得粉率、含水量均未達到要求。綜上所述,在設定95%置信區間的優化設計空間內選擇工藝參數,所得浸膏粉CQA 可達到工藝目標要求;在未設定95%置信區間的設計空間內選擇,可能無法滿足要求(出現概率為5%);在設計空間區域外選擇,無法滿足要求。在本實驗條件下,秦七風濕方提取液適宜的噴霧干燥關鍵工藝參數為進風溫度140~150 ℃,溶液固含量0.2~0.3 g/mL。

圖1 各因素響應面圖

圖2 設計空間圖

表5 設計空間驗證試驗結果
2.3 浸膏粉理化性質 在優化設計空間內,選擇噴霧干燥工藝參數為進風溫度145 ℃,溶液固含量0.25 g/mL,麥芽糊精含量20%,進料速度7.5 mL/min,制得秦七風濕方提取液噴霧浸膏粉。
2.3.1 水分 精密量取浸膏粉1.0 g,平行3 份,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稱量瓶中,于105 ℃下烘干至恒重,測得含水量為(4.59±0.12)%。
2.3.2 溶解度指數 參考文獻[13]報道的方法。取干燥至恒重的浸膏粉1.0 g,平行3 份,加到100 mL 純化水中,37 ℃下磁力攪拌30 min,10 000 r/min 離心15 min 后,將離心管內的沉淀于105 ℃下干燥至恒重,計算溶解度指數,公式為溶解度指數= [(藥粉初始質量-沉淀物質量)/藥粉初始質量]×100%。結果,溶解度指數為(92.47±1.10)%,表明其具有較好的溶解性。
2.3.3 吸水指數 參考文獻[13]報道的方法。取浸膏粉2.5 g,加30 mL 純化水溶解,置于50 mL 離心管中,30 ℃下間歇振蕩30 min,3 0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出上清液與沉淀物,稱量濕沉淀物質量、上清液固含量,計算吸水指數,公式為吸水指數= [濕沉淀物質量/(藥粉初始質量-上清液固含量)]×100%。結果,吸水指數為(94.77±2.90)%,表明其具有較好的潤濕性。
2.3.4 引濕性 依據2015 年版《中國藥典》 第四部通則9103“藥物引濕性試驗指導原則”進行實驗。取干燥具塞玻璃稱量瓶,于試驗前一天置于25 ℃恒溫干燥器[下部放置硫酸銨飽和溶液,相對濕度(80±2)%]中,精密稱定質量(m1);取浸膏粉適量,平鋪于稱量瓶中,厚度約1 mm,精密稱定質量(m2);稱量瓶敞口,與瓶蓋同置于恒溫干燥器中24 h,并于不同時間點精密稱定質量(m3),計算吸濕率,公式為吸濕率= [(m3-m2)/(m2-m1)]×100%,繪制吸濕率-時間曲線,結果見圖3。由此可知,浸膏粉在24 h 內吸濕率達22.98%,表明其極具引濕性,需要在制備及貯藏過程中加以注意。

圖3 浸膏粉吸濕率-時間曲線
2.3.5 粒度及粒度分布 采用Mastersizer 3000 激光粒度儀檢測,參數設置為加樣量1.0 g,分散氣壓250 kPa,料斗間隙2 mm,檢測時間20 s,平行6 次。結果顯示,浸膏粉d10、d50、d90粒徑分別為(5.06±0.03)、(18.62±0.47)、(345.17±3.54)μm,D(3,2)、D(4,3)粒徑分別為(113.00±1.79)、(8.04±0.09)μm。
2.3.6 粉體學性質 采用粉體綜合特性測定儀測定浸膏粉休止角、平板角、松裝密度、振實密度,平行6 次,計算其壓縮度、均齊度、Carr 流動性指數[14]。結果,浸膏粉休止角為(52.56± 0.81)°,平板角為(78.14 ± 1.38)°,振實密度為(0.645 3 ± 0.004)g/cm3,松裝密度為(0.312 5±0.003)g/cm3,壓縮度為0.515 7±0.006,均齊度為6.71±0.45,Carr 流動性指數為45.68±2.65。
當粉體休止角>45°時,其流動性較差;粉體壓縮度>0.2 時,可能出現起拱現象[15]。均齊度表征粉體粒徑的規整程度,其值越接近1,粉體規整程度越好,越有利于粉體流動。Carr 流動性指數是一種比較全面的粉體流動性表征參數,通過對粉體休止角、平板角、壓縮度、均齊度(或凝集度)4 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分[14],范圍為0~100,數值越高,表明其流動性越好,該指標與粉體流動性的相關性見表6[16]。

表6 粉體Carr 流動性指數評價
由上述測定結果可知,浸膏粉休止角大于50°,壓縮度大于0.5,均齊度接近于7,Carr 流動性指數達到45.68,表明其整體流動性較差,與中藥提取物成分組成有很大的相關性。由于中藥提取物中往往含有多糖、黏液質等易吸濕性成分,故其吸濕性強、黏度大,導致其流動性差,不利于物料后續工藝操作,如在膠囊填充時易造成裝量差異超限,在粉末直接壓片制備片劑時易造成片重差異超限。因此,針對秦七風濕方浸膏粉吸濕性強、流動性差的問題,在生產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添加適量干燥劑、潤滑劑等輔料,或控制生產環境濕度、改善設備料倉幾何結構、平滑度等來提高物料流動性。
本實驗將QbD 理念應用于秦七風濕方的噴霧干燥過程,采用Box-Behnken 響應面法對其進行優化,構建了浸膏粉CQA 與工藝CPP 的定量數學模型及工藝設計空間,有利于實際生產操作,保障了該工藝的穩健性。另外,當秦七風濕方提取液直接進行噴霧干燥時,會出現嚴重的黏壁現象,造成浸膏粉損失嚴重,故又在藥液中分別加入了適量淀粉、糊精、麥芽糊精作為助干劑,發現麥芽糊精可使黏壁現象較輕,浸膏粉得率較高。
同時,本實驗也研究了秦七風濕方噴霧浸膏粉吸水性、潤濕性、吸濕性、粉體學等性質,發現它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潤濕性,但吸濕性較強,流動性較差,提示在浸膏粉制備及貯藏過程中,需采取適當措施防止物料的吸濕受潮;在相關制劑制備時,也需采取適當措施以降低物料流動性差而導致的相關問題。